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258388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本文简介:此文由126期刊发表网整理提供,如需帮助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谢谢 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 障碍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和措施,为体育教学与训 练提供心理学依据。建议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教育。 2010 wedding gowns 2010 wedding gowns wedding gowns beach wedding wedding gowns beach wedding wedding cards invitations wedding cards invitations brid

2、e outfits bride outfits dresses special occasion dresses special occasion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 消除的方法和措施,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心理学依据。建议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加强对大学生 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教育。1 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分析1.1 生理方面1.1.1 一些地区体育基础设施薄弱,人 才缺乏,体育意识淡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能系统地接受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使得这一部 分学生体育基础薄弱、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出现“心不从力”的现象。 有些

3、学生也会出现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使得身体各部分脏器和运动器官协调性差,难以完成 动作,产生心理障碍。1.1.2 运动负荷过量是造成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教师要求过严,为了达到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一致,对于某些学生而言运动负荷过高,身体承受不了而产生心理障 碍。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也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1.1.3 运动损伤的产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状况,而且会使其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 这种损伤造成的心理障碍很难消除。此外,女生经期的生理不适也是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因素 之一。1.2 心理方面1.2.1 胆怯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意志力不坚定,缺乏

4、冒险 精神,对动作难度大且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易产生胆怯心理,逐渐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 养成运动生理惰性。运动技能越来越差,胆怯心理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1.2.2 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技术水平低,常常不愿参与体 育运动,存在消极的自我暗示,对运动产生抵触心理。另外,有些学生存在运动失败经历的影 响,对于某一运动项目表现出来悲观失望、丧失自信,从而产生心理障碍。1.2.3不能正视自我 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完美主义”者,但是自己又难以做 到完美无缺,所以常常自责、自怨,从而产生运动心理障碍。1.2.4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一些学生过于强调自我,不考虑他人感受。由于

5、不会处理在体育 运动中产生的矛盾,不能与其他学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易形成心理上的对抗行为。1.3客观条件因素1.3.1 中学体育与大学体育脱节 一些中小学盲目追求高升学率,极力压缩体育教学课时,使得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从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学领导和老师为了避免体育事故的发生取消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如单双 杠、跳高等) ,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此类运动项目缺乏自信,产生抵触心理。1.3.2 体育活动大多在户外进行,易受气候、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运 动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情绪,提高运动成绩。反之,在场地湿滑、破损器材、烈日寒雨 等较差环境中

6、训练,容易引起学生埋怨、消极、烦躁不安,产生抑制运动情绪,造成运动心理 障碍。2 预防和消除运动心理障碍的措施2.1 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 体育理论课是学生认识体 育的基础。各高校应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 规律以及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和运动保健知识方面的教育,增强 其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运动心态,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2.2 提高心理健康认识,树立全面的健康观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使学生掌 握排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和心

7、理稳定性。2.3 培养兴趣,有的放矢 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和目的的培养,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喜欢的教师和运动项目去有目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即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在 运动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运动技能,使得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由 被动变为自觉,真正体现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2.4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形式也会使某些学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然后依据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将学生划 分为若干小组并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训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减轻其心理负 担,还可以使其在运动中建立自信。2.5 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培养 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采 取积极的态度,掌握新理论、新知识与新方法,深人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在充满感情激荡、意 志磨砺和性格锻炼的气氛中进行体育教学。其次,提倡教师参与学生的训练。教师的言行举止 和对动作的讲解示范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运动情绪。教师参与课堂训练,不仅可以拉 近师生距离,实现更好的交流,还可以激发学生表现欲,增强其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 精神,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本文由高仿手表(精仿手表)http:/ 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