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整理世界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258108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整理世界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整理世界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的整理世界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的整理世界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的整理世界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整理世界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整理世界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第一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二战影响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世界出现新格局联合国诞生并发挥重要作用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 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变为数国并结成阵营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军事科技大发展并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打倒了 法西斯从而推动了全球民主化进程非殖民化进程加快并促使第三世界崛起 促使世界人民反对 11 战争、爱好和平 成为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的历史源头 拓宽了历史学研究的领域。 12 13 二、伯力审判(1949年)即哈巴罗夫斯克审判,由前苏联政府对日本原关东军在战争期间实施的 细菌战罪行进行审判。山田乙三、川岛清等12

2、名战犯分别被处以2至25年徒。 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派兵进攻波兰,占领波兰东部大部分领土,第二年,从 芬兰割得一部分土地,接着又把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并入苏联。同 时,还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地,建立了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东方战线” 。 第二讲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 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 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体系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 分世界版图和势

3、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它是建立在美苏实 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内容: 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 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斯大林, 罗斯福,丘吉尔 3,背景(条件) 是在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 国抗衡的国家。 战

4、后初期,在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的形势下,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法等西欧国家 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经济上,美国不仅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还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 义世界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 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1944年夏天,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 森林召开会议,签订了几个协定,主要内容有: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 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后来,人们把这次会议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

5、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称为“布 雷顿森林体系” 。 )1947年,美国又倡议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 场。 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 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是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战后,它的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 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4,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5,特点: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 代。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对抗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 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

6、导作用。 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 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6.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两极格局是世界2 2 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7.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 作用有: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 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 护世界

7、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为世界经济发展和 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联合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组织。 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苏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 产物。消极作用有:体现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人口大迁移。保持和 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 两极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和大战危险的根源。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异同 (1)相同点:A.都是在世界性大战破坏了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都以国际会议

8、的形式确 立了一些基本原则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世界版图,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C.都是大国意志的产物, 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2)不同点: A. 前者体现的主要是英法美的意志,后者主要体现美苏两国的意志。B. 前者基本调和了列强的 矛盾,后者只是战胜的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的妥协,不久冷战就降临了。C. 前者 调整主要以欧洲为中心,后者超出了欧洲的范围。D. 前者的调和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下的, 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势力范围的妥协。E.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还加入了资 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F. 体系的性质不同。前者的本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后者 具有反法

9、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二、冷战 1、冷战的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 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美国国会议 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提出的。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 “冷战”一词开始流行。同年,政论家李 普曼的冷战出版后, “冷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 2、冷战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其一、 “美国霸权论” 其二、 “苏联扩张论” 其三、 “美苏共振论” 其四、 “英国主动论” 其五、 “综合作用论” 上述五种观点,又可分为两大类:“可以避免论

10、”和“不可避免论” 。前者认为冷战是可以避 免的,后者则认为冷战是不可避免的。前者一般属西方学者的观念,如美国新左派史学家认为, “如果美国能与苏联采取更随和的态度,共同享有原子能知识、为苏联的重建提供经济援助、接 受俄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承认苏联要求确保安全利益的合理性,那么冷战,至少从其最坏的方 面考虑,是可以避免的。 ”但以J.斯帕尼尔为代表的西方史学家和中苏学者都坚持后一种观点。 3、冷战的影响 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彼此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 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 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亚

11、、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 起。 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不安,人们习惯以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 三、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1.雅尔塔体系必然导致冷战2.冷战是在雅尔塔体系的框架内进行的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双方都拥有大量的核子 武器,一旦直接冲突可能导致全人类毁灭,因此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全面的“热”战,实际上只 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 ,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东方国家指责西方国家“帝国主 义” 、 “剥削劳工” ,而西方国家则称东方国家为“

12、极权铁幕” ,企图将民主国家纳入极权专制的统 治。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3 3 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 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3.冷战的结束带来了雅尔塔体系的消失 参考书目:刘金质著 冷战史 、崔丕: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史探微 、牛大勇、沈志华主编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张振江著冷战与内战美苏争霸与国共冲突的起源(1644 1946)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冷战国际史研究 国际冷战史研究 。 第三讲 当代社会主义 一、苏联东剧变后的国外社会主

13、义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其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自由、公正、平等、互助的 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指导地位,奉行多元主义;在政治上,特别强调民主 的重要性;在经济上,主张混合经济、经济民主和福利国家的经济纲领及政策;在国际政策方面, 关注国际社会面临的和平发展等重要问题。 (2)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主义:其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社 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正义,主张确立能够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心;由政府管理型向 治理型转变,激发市民社会活力;走折中路线,改革福利制度,主张在新的混合经济中重新定位 国家。 (3)市场社会主义

14、:其基本理论主张有: 依赖竞争的市场机制来交流商品,协调复杂的个体劳 动;坚持社会主义伦理原则,使社会成员平等的支配权和收入权制度化。 (4)生态社会主义:主张把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力图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 与生态危机,又能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最终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5)女权社会主义:其基本主张是:妇女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没有摆脱受压迫的处境;妇女 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妇女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必须开 展多种形式的反对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斗争。 (6)现代托派社会主义:现代托洛茨基主义者努力改变其激进、极左形象。更加务实、团结。他 们全力为

15、世界新秩序和世界社会主义而斗争,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世 界贫苦工人的代言人。 参考:高放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 ;于洪君著探索与创新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 。 二、社会主义阵营 1、阵营形成 (1)形成动因:二战与冷战的综合作用 (2)标志事件 A、二战后期苏联占领东欧B、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1947)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1949) 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1950)E、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55) F、毛泽东第二次访苏与签署莫斯科宣言 (1957) 2、阵营构成 1)欧洲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民主

16、德国、阿尔巴尼亚 2)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红色高棉) 3)美洲社会主义国家:古巴 三、苏联的发展与解体 (一)斯大林晚期(19451953) 1、成就与问题:巨大成就与畸形发展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冤假错案与阶级斗争a、列宁格 勒反党案件 b、犹太医生谋杀案件c、斯特朗间谍案件反帝反霸与争名争霸。 2、斯大林逝世与评价-(1)斯大林死亡之谜(2)斯大林功过是非 A.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在列宁之后,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在苏联一国建设起社会主义制度,即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在极短的历史时期内,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领导苏联人 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B.斯大林的严重错误:接受和鼓励个人崇拜,实行个人专权, 使用专政手段解决党内意见分歧, 导致严重破坏法制,大量无辜者被镇压。把在30年代特定历史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