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42513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六、 选读综合 21 浙江省宁波中学李克刚老师搜集整理编写 中庸之道 “最新模拟”参考答案 十九、2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以身作则。 示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了这一点, 就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 24不正确。 “不讲原则,四面讨好”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 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二十、23孔子认为应该与中道之士结交,至少也该和狂狷的人结交,因为他们做事积极向上,不做坏事,能对 交往的人有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儒家认为礼的运用,最高境界是和谐。但是在实际生活

2、中我们不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一味求和, 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求和谐而不能无原则的混同。 24 “中庸”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 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 把它看成“凡事处处折中调和“的“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的 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 (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 ,反对“同而不和” (表面上强求统一) ,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选读综合 二十一、 (2010学年学军中学第五次月考)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

3、24题(7分) 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23请写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 (2分) 结合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 (2分) 乙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 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24就上述论述,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3 (1)不偏不倚 不瘟不火 不即不离(2)统治者考虑自己利益时过于张扬,未能在自己利益与民众利益之 间要寻求一种平衡关系,因 为统治者缺乏“中庸” 这一至德很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

4、到它了。 24.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儒家讲“ 过犹不及”,太 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 调 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因此“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 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 现。 二十二、2011年金华十校高考模拟试题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7分) 甲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 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5、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 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23 (1)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中的“是”实质上指代什么。 (1分)(2)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原因。 (3分) 乙有人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就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孔子认为过犹不及,所以他不赞成偏 激的行为,不论是偏左还是偏右,他都深恶痛绝之。这种中立不倚的人生立场,实际上就是不讲原 则的折衷主义,表面上公允公正,事实上是四面讨好,自私伪善,明哲保身,对个人而言,会让人 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国家而言,会阻碍历史的变革与进步。十

6、六、 选读综合 22 浙江省宁波中学李克刚老师搜集整理编写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23“是” 指代季氏超越等级 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格享受歌舞,直 译“在庭院内用八佾奏乐 舞 蹈”不给 分)。 (1 分)孔子主张礼治(1 分), 认为礼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 规定的各个等级 享 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 分),否 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 罚不当、 纲常混乱(1 分),季氏的行 为显 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 克己复礼”,所以 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24不正确(1 分)。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有原则的,他的不偏不倚是以人

7、道主 义和社会公正(或以仁)为 原则的(1 分)。他把四面 讨好、不 讲原则的折衷主义斥之 为“ 乡愿,德之 贼也”,并把一味 谄媚的 好好先生斥之为“同而不和” 的小人,而对儒家的要求就是“唯仁人能好人,能 恶人”(3 分, 举出课 文的任何一点证明即可,1 分) 二十三、2011年绍兴市高三质量调测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 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3孔子在这里把“圣”当作“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 原文,用自己

8、的话作简要概括。(2分) 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2分) 24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大多数人信奉“金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孔子一味夸 赞颜回的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实在是迂腐悖时之论。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23.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 济众的效果。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 张在“ 亲亲” 的基础 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 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 节大信。 24.孔子的义利观是见利思义,并不反 对正当的求利;即使在 现代社会,理想的价 值观是义利的统一; 合于“

9、义” 的“ 利” 可取,不 义之财, 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两个要点:澄清孔子的观点;明 确现代社会正确的观念。答出大意即可) 二十四、 (2010学年宁波市十校联考) 阅读下面的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 (7分) 甲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7.6)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 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何晏论语集注 23“游于艺”可以说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安顿方式, 论语选读中有多处语 句可以说是他“游于艺”生活方式的具体写照,请列举一处原文。 (1分)

10、 请简要说明“道” “德” “仁” “艺”四者的关系。 (3分) 乙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艺”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 式而已。如果“游于艺”把持无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 物丧志,反而有损“道” “德” “仁” 。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游于艺”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23知者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11、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十六、 选读综合 23 浙江省宁波中学李克刚老师搜集整理编写 四者分 为两层次:就孔子而言,道、德、仁是第一位的追求,相 对于前三者, “艺” 属末事。 孔子一以 贯之的“道” 以及“ 夫子之道” 的“道” 均指“仁” 。 “仁”的具体表现即“德”。三者一 义。 “ 艺” 是实现“道”“德”“ 仁” 的具体手段之一。 24不正确。 孔子是在不放弃对“道”“德”“ 仁” 的追求的前提下“ 游于艺”的。 “游于艺”能完善自我人格,有利于推仁行道。 “艺” 中的“礼”“ 乐” 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与“ 道”“ 德”“仁”是统一的。 孔子有“兴于 诗,立于礼,成

12、于 乐”之说。 (论语 泰伯第八 ) 二十五、名校(慈溪中学)创新卷二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7分) 甲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 23“过犹不及”体现了孔子什么哲学思想?(2分)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分析为什么“过犹不及” 。 (2分) 乙 鲁迅在他的一点比喻中说:使他们得以聚在一起的中庸距离,就是“礼让”和“上流风习” 。这个“中庸距离”对豪猪们来说是他们彼此之间的适宜的间隔,以这距离,它们能够过得最平安。 (但这只适于豪猪之间)假如豪猪之间夹着一个别的,并没有刺,则无论怎么叫,它们总还是挤过

13、 来。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中庸”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23中庸的哲学思想。 比如射箭,箭没有射到靶子,与箭越过了靶子, 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效。 24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 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 现 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 这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理想。 五四时期,包括鲁迅在内的一批知 识分子,把“中庸” 理解为一种老奸巨猾、不 讲原则的恶习,这 误解了“中庸” 。 二十六、名校(镇海中学)创新卷三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7分) 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

14、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 之知也!” 乙 子曰:“管仲之器 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 ,焉得俭? ”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 ,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管 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器:器量,气度。三归:市租。摄:兼职。树:动词“立” 。反:通“返” 。坫 (din):古代设于堂上供宴饮时放空酒杯用的土台子。何晏论语集解:“反坫,反爵(酒器) 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酢(zu)之礼,更

15、酌,酌毕,则各返爵于坫上。 ” 23上述两则文字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有什么理由?(4分) 24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3分) 23管仲是仁者,管仲不知礼。 孔子认为管仲是仁者,原因是管仲 辅佐齐桓公,用和平的手段 维护了华夏的统一,使百姓免受 异族的统治。孔子 认为管仲不知礼,原因是国君的门前建有照壁,管仲也在自家 门前建有照壁;十六、 选读综合 24 浙江省宁波中学李克刚老师搜集整理编写 国君为了两国的友好,宴 请别 国国君时, 设有回放酒器的土台,管仲的家里也设有这种土台。 这种做法有违君臣之礼。 24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 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 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 讲求小节小信。 这表明孔子在仁的问题上是知权达变的。 二十七、名校(杭州学军中学)创新卷五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7分) 甲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 23文中指代“和”的代词有 (2分) 就本段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乙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家认为,礼的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