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赏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227281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七月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湖七月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湖七月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湖七月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七月半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湖七月半赏析 翻译 : 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 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 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 月亮的人,我就看看他们。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 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娈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啼哭,在船台上团团而坐,左盼右顾, 置身月下而事实上并不看月的人,我就看看他们。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 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丝竹声 与歌声相互生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

2、,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我就看 看他们。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上衣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 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 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 我就看看他们。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 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 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 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我就看看他们。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

3、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 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 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 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 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 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 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 ,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象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 门,人群慢慢稀少,不

4、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 开怀畅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 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 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 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 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赏析 : 一、主要内容 今诗人卞之琳有诗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 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 ”。 张岱游山玩水,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还不忘观察游山玩水之人。 西湖 七月半 主要描写的,不是自然风光的美丽,反而侧重刻画赏景之人。文章专注于游 人,把他们的情态刻画得生动逼真。这里表现的已经不是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 “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 ”的达官贵人; 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 ”的名娃闺秀;三是 “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 ”的 名妓闲僧;四是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 ”的市井之徒;五是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 ”的文人雅士。这五类人都成了作者眼中的 风景。一般人游西湖,都是选择在白天, “巳出酉

6、归,避月如仇 ”。只有那些附庸风雅之 人,才在夕阳西斜的时候出城。这些人也多是达官贵人,他们成群结队,急于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如梦魇和呓语;在喧闹中, 人像聋哑了一样,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大船小舟一起 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 脸相对而已。这种热闹是暂时的,待他们尽兴以后,便散得灰飞烟灭。前四类人都是不会赏月的故作风雅的人,真正赏月的,在人群散去的时候,才停舟 靠岸,“呼客纵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 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

7、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 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 筷安置,歌乐齐发 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 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月色、青山、湖水、荷花,一切宁静而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赏月,才是真名 士追求的情趣啊!庸俗和高雅,喧哗与清寂,前后作了鲜明的对照。二、思想感情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 沧桑之感。中国传统是在八月中秋赏月,七月半赏月,无论是风雅还是热闹程度都不及八月半 。我们知道,七月半在民间也被称为鬼节

8、,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晚明时,杭州西湖的各 大寺院这天晚上都要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 七月半晚上,杭州人去西湖夜游的也是很多的。 西湖七月半 是追忆过往之作,作 者是文雅之士,不写八月赏月,却写七月,其实也是其心情的写照。张岱生活在明晚清初。他的家世颇为显贵的。高祖张天复嘉靖廿六年进士,官至太 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状元,官至左谕德侍经筵;祖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视学黔中时,得士最多;父张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鲁王好神仙,他却精导引 术,君臣之间,甚是契合。张岱一生,以甲申年( 1644)为界限,迥然划分为两个阶 段。在前则为纨裤子弟, “极爱繁

9、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 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囊诗魔。”声色之好,耳目之娱,无所不用其极。生活的鲜活乐趣,生命的切肤欢娱,他以身 自任,糜不知返。在后则为亡国之民,破家之子, “山厨常断炊,一日两接淅 ”,凄风 苦雨,飘零人间四十年。他一生坎坷放荡,不羁之中却自有真性情,高格调,综观其书其文,少有夸饰语, 更少伪词,少惺惺恶态。他交友主张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 交,以其无真气也。 ”作文更不会如附庸风雅之徒,沽名钓誉之辈,故做惊人语。明末 ,他和王思任祁彪佳,并称晚明 “三才子“,不但才气相类,而且

10、私从甚密,人格相伯 仲。张岱还与祁家兄弟多人,堪称莫逆。明王朝灭亡之后,王思任誓不朝清,绝食而死 ;祁彪佳于清军破山阴后,留下 “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 “的 遗诗 ,投水身亡。 昔日的挚友已成阴间之鬼,只有他一人苟活于世,七月半,其实也含缅怀故人之情。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 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 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 治性的目的,更多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三、艺术特色西湖七月半 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

11、各有特色,各不 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 看看七月半之人 ”,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 ,生动传神,惟妙惟肖。 “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 ”形象地将市井 闲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 怀旧情绪。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 西湖七月半 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五种人,基本上 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从达官贵人到市井无赖,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 会的繁华。湖上是 “篙击篙,舟

12、触舟,肩摩肩,面看面 ”,拥挤不堪;耳畔则 “如沸如 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喧闹难耐。俗人看月只是 “好名”,其实全然不解其中雅趣 的旨意。接着,作者由动入静,描写了文人雅士,趁俗人散去后,才邀约三五好友名妓 ,在月下同坐。此刻轻歌曼舞,美酒千杯,佐以如镜明月、清秀山水、幽香荷花。环境 的优雅,映衬出作者等诸人情怀的高雅。一俗一雅,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作者 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颇见功底。这篇小品,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诸如 “ 明为看月而实不看月者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 ”等语,饶舌一般,富 有韵味。“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盛会 ”等语句,含带调侃嘲 讽口气。前者以轿夫之克尽职守,认真其事,反讽其侍奉的主人实乃 “好名”而已;后 者则可以从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的描述中,见出 “速舟子急放断桥 ”, 不过是赶凑热闹,对于 “看月”并不真正在意。三言两语中,便点画出了这些人的庸俗 。张岱拓展了小品文的表现领域,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到他手中无不各臻其妙,而且 获得一种表达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