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219103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抓缩短模具开发制造周期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投入市场的迟早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模具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生产 工具,模具开发周期占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主要部分。因此客户对模具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不少客户把 模具的交货期放在第一位置,然后才是质量和价格。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 发周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模具开发周期包括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试模等阶段。所阶段出现的问题都会对整个开发周期都有直 接的影响,但有些因素的作用是根本的、全局性的。笔者认为,人的因素及设计质量就是这样的因素。因此 科龙模具厂采取了项目管理、并行工程及模块化设计等管理上及技术上的措施,

2、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并改善设 计质量,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质量、成本目标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发周期。 1 模具开发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种为了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既定的项目,通过一定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有关人员, 并有效地管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人员、设备等)与数据,控制项目进度的系统管理方法。 模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约束关系,并且每套模具的开发涉及到较多种岗位、多种设备。因此需要有负责 人保证所需生产资源在模具开发过程中能及时到位,因此需要实施项目负责制。另外,项目负责制的实施还 便于个人工作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模具厂有冲模工程部与塑模工程部。冲模工程部管辖四个项目组,塑模工程部为

3、三个。模具任务分配方 式以竞标为主,必要时协商分配。每个项目组设有一个项目经理、约两个设计员、四个工艺师和四个左右的 钳工,工艺师包括模具制造工艺与数据编程人员。而其它的各种生产设备及操作员的调度由生产部的调度员 统筹安排。如果项目组之间有资源需求的冲突而调度员不能解决时由厂领导仲裁。 厂内员工可通过竞职方式担任项目经理,选拔项目经理有三项标准:(1)了解模具开发的所有工序内容; (2)熟悉模具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有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善于管理和用人。 项目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要确定项目经理应担负的职责。本厂项目经理的职责有:(1)负责组织项目组 在厂内竞标、承接新项目;(2

4、)负责与客户交涉,包括确定产品细节、接受客户修改产品设计的要求、反 映需要与客户协商才能解决的问题;(3)检查产品的工艺性,如果产品工艺性存在问题,则向客户反馈; (4)制定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5)负责对承接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进度跟踪及内外协调 工作;(6)负责完成组内评审及对重大方案、特殊结构、特殊用途的模具的会审;(7)负责组内成员的工 作分配、培训及考核;(8)对组内成员的过失行为负责;(9)负责在组内开展 “四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攻 关项目的立项、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10)及时解决新模具在维修期内的各项整改及维修。 厂领导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质量与成本考核项目经理。

5、然后由项目经理考核项目组内员工,使责、权、 利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并显著减少以前反复出现的问题。 2 模具开发的并行工程实施方案 并行工程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实施并行工程有助于提高产品设计、 制造、装配等多个环节的质量。并行工程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DFMA)1。在模具开发中实施 并行工程就是要进行产品及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检查。 笔者为模具厂提出并实施了如图 1 所示并行工程实施方案。IMAN 是基于统一数据库的 PDM 系统,基于 IMAN 集成各种 CAX 及 DFX 工具,并利用 IMAN 的工作流模型实现了设计过程的集成。基

6、于统一的产品 三维特征模型,设计员利用 CAD 工具进行模具设计;工艺师利用 CAM 功能进行数控编程及 CAPP 进行工 艺设计;审核者利用 CAE 功能进行冲压或注射成型过程模拟,利用 DFX 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 以上工作可以几乎同时进行,而且保证了产品及模具的相关尺寸的统一与安全。这就使审查时重点检查模具 的方案和结构。基于统一数据库,各种职能的人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某侧面的信息。 DFMA 工具的开发是并行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以往的 DFMA 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中2 ,DFMA 工具 被动地对 CAD 输出的产品特征进行评价,而不能在 CAD 系统产生具体产品特征前即在概念

7、设计阶段加以 指导,使 CAD 系统要经过多次设计检查再设计循环才能求得满意解。为此科龙模具厂开发了集成 CAD 系统的 DFMA 工具。DFMA 的工作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DFMA 输出概念设计方案到 CAD ,这 个方案具有最少的零件数量;第二阶段是,而 CAD 系统输出设计特征模型,经过特征映射后将制造特征模 型输入到 DFMA 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通过这种途径使 DFMA 知识库得到尽早利用,为缺乏 知识的 CAD 系统把握方向。 通过对产品与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的检查,就从源头消除了后续工序可能遇到的困难,大大减少 出现缺陷和返工的可能性。 3 模具的模块化

8、设计方法与系统研究 缩短设计周期并提高设计质量是缩短整个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之一。模块化设计就是利用产品零部件在 结构及功能上的相似性,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组合化。大量实践表明,模块化设计能有效减少产品设计时 间并提高设计质量。因此本文探索在模具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3.1 模具模块化设计的特点 模具的零部件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有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条件,但目前模具设计 中应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见。与其它种类的机械产品相比,模具的模块化有几项明显特点。 3.1.1 模具零件的空间交错问题 模具零件在三维空间上相互交错,因此难于保证模块组合后没有发生空间干涉;难于

9、清晰地进行模块划 分。 笔者采取以下办法来克服这个问题:(1)利用 Pro/E (或 UGII 等三维软件)的虚拟装配功能检测干涉; (2)按结构与功能划分相结合。模块划分就是部件划分并抽取共性过程。结构相对独立的部件按结构进行 划分,设计出所谓的结构模块;而在空间上离散或结构变化大的部件则按功能划分,设计出所谓的功能模块。 这样划分并进行相应的程序开发后,结构模块的结构可由结构参数为主,功能参数为辅简单求得;而对于功 能模块,可由功能参数为主,结构参数为辅出发进行推理,在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中做出抉择。 3.1.2 凸凹模及某些零部件外形无法预见 某些模具零件(如凸凹模)的形状和尺寸由产品决定

10、因而无法在模块设计时预见到,所以只能按常见形 状设计模块(如圆形或矩形的冲头),适用面窄;某些模具零件(如冲压模的工件定位零件)虽然互相配合 执行某一功能,但它们的空间布置难寻规律与共性,因此即使按功能划分也不能产生模块。 笔者认为,模块化是部件级的标准化,而零件标准化可视为零件级的模块化。两个级别上的标准化是互 相配合的。因此,要开发零件库并纳入模块库,以弥补模块覆盖不全的缺憾。当零件必须逐个构造时,一个 齐全的便于使用的零件库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3.1.3 模具类型与结构变化多 模具可有不同的工序性质,如落料、冲孔等;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简单模、连续模等;还有不同的结 构形式,种类极其繁

11、多。因此,必须找到适当途径,使较少的模块能组合出多种多样模具。 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法:(1)在 Pro/E (或 UGII 等三维软件)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及用户自定义特征 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模块具有较大“可塑性” ,能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可产生较大的结构变化; (2)分层次设计模块。用户可调用任一层次上的模块,达到了灵活与效率两个目标。使用小模块有灵活多 变的优点,但效率低,使用大模块则相反。 3.2 模具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为了实施模块化设计,并证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笔者基于 Pro/E 二次开发,开发出一套模具模块化 CAD 系统。系统分两大部分:模块库与模块库管理系统。 3.2.

12、1 模块库的建立 模块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模块划分、构造特征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特征的生成。标准零件是模块的特例, 存在于模块库中。标准零件的定义只需进行后两步骤。 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第一步。模块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块化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成本3 。每 一类产品的模块划分都必须经过技术调研并反复论证才能得出划分结果。对于模具而言,功能模块与结构模块是互相包容的。结构模块的在局部范围内可有较大的结构变化,因 而它可以包含功能模块;而功能模块的局部结构可能较固定,因而它可以包含结构模块。 模块设计完成后,在 Pro/E 的零件/ 装配(Part/Assembly)空间中手工建构所需模块的特征模型

13、,运用 Pro/E 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定义模块的两项可变参数:可变尺寸与装配关系,形成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 Defined Features,UDFs) 。生成用户自定义特征文件(以 gph 为后缀的文件)后按分组技术取名存储,即完 成模块库的建立。 3.2.2 模块库管理系统开发 系统通过两次推理,结构选择推理与模块的自动建模,实现模块的确定。第一次推理得到模块的大致结 构,第二次推理最终确定模块的所有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模块“可塑性”目标。 在结构选择推理中,系统接受用户输入的模块名称、模块的功能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推理,在模块库 中求得适用模块的名称。如果不满意该结果,用户可

14、指定模块名称。在这一步所得到的模块仍是不确定的, 它缺少尺寸参数、精度、材料特征及装配关系的定义。 在自动建模推理中,系统利用输入的尺寸参数、精度特征、材料特征与装配关系定义,驱动用户自定义特 征模型,动态地、自动地将模块特征模型构造出来并自动装配。自动建模函数运用 C 语言与 Pro/E 的二次开 发工具 Pro/TOOLKIT 开发而成。UDFs 的生成方法及参数驱动实现自动建模的程序见参考文献4。 通过模块的调用可迅速完成模具设计。这个系统在本厂应用后了模具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由于在模块设 计时认真考虑了模块的质量,因而对模具的质量起基础保证作用。模块库中存放的是相互独立的 UDFs 文件, 因此本系统具有可扩充性。 4 总结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科龙集团某一新品种空调的模具从设计到验收只需三个月就完成了,按可比工作 量计算,开发周期比以前缩短了约 1/4 ,而且模具质量和成本都有所改善,明显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