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215746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0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1 第一章 绪言 *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 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1.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的功能。形态:未孕的状态下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壁厚而中空。功能:排出月经,分泌带液;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2.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子宫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 功能:主行月经,分泌带下,种子育胎,发动分娩,排出恶露。 3.胞宫为什么是奇恒之府?奇恒是异常的意思。胞宫所以被称为奇恒之府,说明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因其形态 中空似腑,功能藏精似

2、脏,亦藏亦泻,藏泻有时,故说它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它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 泻分明,各依其时,充分表现了胞宫功能的特殊性。故为奇恒之府。 4.内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内藏部分,包括阴道,胞宫等。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部分,包括毛际,阴户,玉门。 5.玉门,古称延孔,即阴道口。 6.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青春期开始的标志:月经来潮) 7.女性的生理特点包括:月经 带下 妊娠 产褥 哺乳 8.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 出血。 三要素:月经周期 21-35 天,平均 28天 经期 3-7 天,多数为 35

3、 天 经量 30-50ml 临床记录 1 0 2 0 足 早 流 存 9.绝经: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称绝经。一般年龄发生在 45-55 岁。 10.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并月;三个月一潮着,称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着, 称 避年;还有终生不潮而能受孕着,称暗经;受孕初期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激经。 11.【简答】月经产生的机理:肾气盛,天葵至,任通冲盛,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使子宫气血满 盈, 应时而下。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天葵、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月经的产生,肾起主导作用,与肝、脾关系尤为密切。 12

4、.天葵: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 微物质。 13.月经周期节律:月经具有周期性,节律性,是女性生殖过程中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 现。 行经期:周期第 1-4 天,子宫血海由满到溢,泻而不藏排出经血,月经来潮概是本次月经的结束,又是新周期的开始的标志,呈现“重阳转阴”特征。 经后期:周期第5-13天,指月经干净后至经间前,此期血海空虚渐复,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 2 / 21 经间期:周期第14-15天,也称氤氲之时,或称“的候” , “真机”期(即西医的“排卵期” ) 。 此期间正值两次月经中间,故称之为经间期,

5、是重阴转阳,阴盛阳动之际,正式种子之的候。 经前期:周期第15-28天,即经间期之后,此期阴盛阳生渐至重阳,此时阴阳俱盛,以备种子育胎。 月经周期中四个不同时期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形成了月经周期的月节律。 14.带下:健康女性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其量适中,无腥臭 气, 称生理带下,俗称白带。 15.妊娠期的生理现象:月经停闭 早孕反映 妊娠滑脉 乳房变化 子宫增大 下腹膨隆 胎 动胎心 胎体分娩正产现象:见红 阵痛 离经脉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因素。产褥期的生理特点:多虚多瘀产后一周称”新产后” 产后一月称”小满月” 产后百日称”大满月”

6、 16.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露.如果血性恶露持续 10天以上 仍未干净,应考虑子宫复旧不良或感染。 17.妇科病的病因(填空):寒、热、湿邪情志因素(怒、思、恐)生活因素(房事所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常、跌扑损伤)体质因素主要病机:1.脏腑功能失调(与肾、肝、脾关系最大)2.气血失调 3.冲任督带损伤3.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4.肾天葵冲任胞宫轴失调 18.妇科常用的辩证方法:脏腑辨证,气血辨证,辅以冲任督带辨证和胞宫(或子宫)辨证闻诊:1、听声音 2、听胎心(妊娠 20周) 3、闻气味切诊:切脉、扪肌肤、扪腹部常用辩证方法:脏腑辩证、气血辩证,辅以冲

7、任督带辩证和胞宫辩证 19.常用内治法:(简答) 调补脏腑 调理气血 利湿祛痰 调理冲任督带 调养胞宫 调控肾-天葵-冲任-胞宫轴 月经病 总论 1、 月经病: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间期、经量的病变异常为主症,或伴有月经周期,或于断经前后出现明 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辨月经: 先期、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先期、量少、色鲜、质稠阴虚 先期、量多、色深、质稠血热 后期、量少、色黯、有块血寒 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血虚 先后不定期、色淡黯、质稀肾虚 先后不定期、量少或多、色紫、有块肝郁气滞 量多或少,色黯、有块血瘀 2、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重在治本以调经。治本:消除病因,平衡阴阳。调经: 通过治疗使月

8、经恢复 3 / 21 正常。调经之法,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一、 月经先期 1、定义: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天一行者,且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先 期。 2、总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3、证型/病机 治法 方药 阳盛血热 清热养阴、凉血调经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黄柏、白芍、茯苓、熟地、 青蒿) 肝郁血热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 滋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干地、阿胶、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 气虚(脾气,肾 气) 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固阴煎 血热证之阴虚血热 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全身证候:阴虚血

9、热证候。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 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养阴清热又调经) 4、鉴别:经间期出血:发生在月经周期第 12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有血 丝,出血持续数小时或 27天自行停止。 治则:重在调整月经周期,使之恢复正常;或补或清。 二、月经后期 1、定义:月经周期延迟,经行错后 7 天以上,甚至 35 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2、治疗原则:和血行滞、温经养血,疏通经脉气机 血虚 补血调经 大补元煎 虚寒 温经祛寒,养血调经 大营煎 血寒 温经散寒,行血调经 温经汤 气滞 开郁行气,和血调经 加味乌药汤 痰湿 燥湿化痰,健脾调经 六君子加归芎

10、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定义: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提前或错后 7 天以上,先后不定,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2、病因病机:肝肾功能失常,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不循常道。 3、治则治法:以疏肝补肾为治本之法。 肾虚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肝郁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定义: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者,称为月经过多。 (总量超 80ml,且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2、病因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3、辩证 气虚 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举元煎 血热 清热凉血、止调经血 约营煎 血瘀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失笑散加味 4 鉴别:崩漏:在大量出血时的症状与月经过多相似,

11、但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同时伴有出血时间长, 淋漓日久不能自止。 4 / 21 五、月经过少 1、定义: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缩短至 12 天,经血量也少,甚至点滴而下。 肾虚 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 血虚 养血调经 滋血汤 痰湿 燥湿化痰, 理气调经 二陈加归芎汤 血瘀 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 六、经期延长 1、定义: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称为经期延长。 气虚 补气健脾、止血调经 归脾汤 血热 养血滋阴、清热调经 固经丸 血瘀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 七、经间期出血 1、在月经间期,出现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者

12、,称为经间期出血。 2、病机:肾阴虚;湿热;血瘀 3、治则治法:滋肾养血为主。 肾阴虚 滋肾养阴、止血调经 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 清热利湿 清肝止淋汤 血瘀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 八、闭经(月经病第一重点!) 1、定义:原发性闭经:女子年龄超过 16 岁而无月经来潮者。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停止来潮 6 个月以上者;或月经稀发, 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三个月以上者。 2、病机: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实:血瘀气滞;痰湿阻滞。 3、治则治法: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 (古人诊治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 肝肾虚损 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归肾丸 气血亏虚

13、 补中益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 滋阴润燥、益精通经 加减一阴煎 血瘀气滞 活血理气、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 健脾除湿、化痰通经 丹溪治湿痰方 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1、病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等的内分泌活动异常,导致卵巢长期不能排卵。 2、临床表现:闭经、月经稀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及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 增大。 肾虚 补肾调经 右归丸 痰湿 化痰除湿,通络调经 苍附导痰丸 气滞血瘀 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膈下逐淤汤 5 / 21 肝经湿热 清热利湿,疏肝调经 龙胆泻肝汤 九、崩漏(月经病第二重点!) 1、定义: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

14、尽者称为崩漏。突然大量出血为崩中,日久淋漓不尽为 漏下。 2、病因病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导致月经非时妄行 3、诊断要点: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周期紊乱,常可在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发生 出血,量多如注,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甚至屡月不净,出血量多,迁延日久者可见贫血症状。 4、崩漏需做的检查:妇检;生殖内分泌;B 超;诊刮 5、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 三者以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的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月经病,但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症状 的发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经血能自行停止。崩漏出血没有规律性, 出血往往不能自行停止。 6、治

15、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由于崩漏发病缓急不同,出血的新久各异,治疗崩漏尚须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灵活 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固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互相依存,失血过多,必致气虚,气虚不摄,必致新的出血,暴崩下血,气无所附,可导致血竭气脱的 危重症候,故塞流之崩漏治疗的第一步,若出血势急量不减者,宜急症处理。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各种止血药后, 待出血量逐渐减少或停止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运用清热、补肾、滋肾、益气、健脾、祛 瘀等法。 复旧:即固本善后,血

16、止后当以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 治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塞流需澄源,澄源当以固本。治崩宜长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宜养血理 气,不可偏于固涩。青春期患者重在补益肾气,固涩冲任;育龄期患者重在疏肝养肝,调理冲任,绝经 前后期患者重在滋肾健脾,调摄冲任。 7、辩证 血热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清热固经汤 肾阳虚 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右归丸 肾阴虚 滋阴益肾、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 脾虚 益气健脾、摄血固冲 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乌贼骨, 岗秥根 血瘀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通瘀止血汤合失笑散去当归尾,赤芍 十、痛经(月经病第三重点) 1、定义: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上腹、阴部,甚则剧痛昏厥,称 为通经。 原发性通经: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继发性通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