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191385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江县植保工作“十二五”规划“十一五” 期间,我县植物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牢 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 理念,充分 发挥植保各项防灾 减灾综合安全保障职能作用,狠抓了病虫测报、病虫防治、 植物检疫、农产品(蔬菜为主)农药残留检测、植保技术推广 及农药安全使用宣传等工作,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农 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农民 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贡献。 随着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 变化,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加、世代重叠、时间延长、范围扩大、频 率提高,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2

2、009 年,全县病 虫草鼠害发生总面积 299.62 万亩次,防治 389.26 万亩次,挽 回损失 49859 吨。伴随生物灾害的频繁发生,农药使用过多、 残留过多等问题不断出现,植保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形势 将更加严峻。 一、当前植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病虫监控预警体系不够健全 病虫测报工作量大、任务重,现有 1 个县级测报站和 3 个群众测报点还不能覆盖我县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完成监测 任务,测报人员偏少, 测报设施和手段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二)植保社素有待提高 乡镇植保人员普遍身兼数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大多 数经营人员只会卖药,缺乏植保技术,有的以利益为重,存 在乱推荐、乱搭

3、配现象, 农药于进一步规范。 植保统防队伍还不能满足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的需要。 (三)农民的植保观念和技术需要更新和提高 多数农民对传统化学农药、高毒农药的依懒性较强,重 经验轻技术,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差,不能适应新 形势下病虫防治的要求。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还处于起步阶 段。 (四)病虫防控机制还不完善 农户分散防治受到自然、技术、人力等因素影响,病虫 在局部区域失控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病虫综合防治能 力和整体防效有待提高。 (五)基础设施差,检测手段落后。绝大多数植保检测仪 器设备年久失修,新技术、新设备缺乏。植物及植物产品产 地和调运检疫的检验多依赖手查目测,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

4、 二、 “ 十二五” 植保工作思路和目 标 (一)工作思路 “十二五” 期 间,我们 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工作全局,紧 紧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作为总目标,以专业化 防治为主线,重点抓好粮经作物主要病虫监测、重大病虫防 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植物检疫等 各项工作。强化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加强植保社会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控制扑灭体系建设,全 面提高病虫害防控能力和植物检疫工作水平,突出公益性服 务职能,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创新体制机制,增 1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 产品质量

5、安全提升,逐步构建植保事业的长效机制,为我县 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二)工作目标 1、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预报 准确率达 95%以上,病虫害电视预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机制基本建立,检疫 性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各类检验、检疫技术水平有较大 提高。 3、不断推进植保科技创新,探索防治技术新模式,重大 病虫害应急防治机制逐步完善,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农 作物病虫害损失控制在 4以下。 4、全县农药使用逐步朝安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农药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施药机械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科学 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 5

6、 个百分点以上。5、植保综合技术实再上新台阶,务实高效、 保形象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 三、 “ 十二五” 植保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一是要增设 23 个病虫测报点,加强测报网络建设。二是要进一步抓好 基层测报点的动态管理,规范测报技术,建立资源共享的数 据库和图片库,提高测报水平。三是要,开展 蔬菜等多经作物的病虫害测报工作。 (二)认真制定主要病虫害应急防治预案 根据病虫长期测报和气候、栽培条件等提前制定主要病 虫害应急防治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意见。各级部门 在防治适期及时启动预案,有效掌握防治主动权。 (三)加强植保技术宣传

7、、培训和指导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开展好病虫害 防治宣传,同时,采取防治技术现场会、科技赶 场、发放明白 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 方位的培训活动,提高基层植保人员和农药经营人员的技术 水平和决策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综 合防治技术入户、到田,提高病虫防治整体水平。重点加强 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三是加强田间指导。病虫防治期间,植保技术人员要深入防治第一线,指导达标防 治,提高防效,减少农民投入。 (四)加大植物检疫力度 建立健全植物检疫市场监管机制,遏制逃避检疫、违规 调运行为,推进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开展,宣传和普及

8、农 业植物检疫法规政策。增添植物检疫设备设施,规范植物检 疫工作程序,查处和纠正违规行为,防止危险性病、虫、草传 播蔓延,保护我县农业不受外来危险性生物侵害。进一步规 范调运检疫签证,提高检疫工作水平。 (五)完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蔬菜、水果的农残检测工作力度,在有条 件的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 35 个农残速测点,从源头 抓起,为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打好基础。 (六)加快病虫预报可视化进程,加强植保展病虫电视预报工作,提高预报(警)的时效性和覆盖 率。利用电视和“ 南江 农业信息网” ,构筑植保信息 发布的平 台,及时将农业病虫发生信息、防治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 促进病虫防治工

9、作的顺利开展。 (七)搞好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一是继续做好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 作。同时,加 强病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制定合理用 药方案。二是做好高毒农药取代工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推广高效植保器械,推广以生物农药、防虫网、杀虫灯等生 物、物理防治为主的生态控害技术和以保护利用农田有益天 敌为主的自然调节控害技术,降低农药污染程度,提高农业 生产效益。三是争取项目支持,开展新形势下病虫害发生规 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为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八)全力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现有耕作管理水平 相对较低,已难以适

10、应技术要求高、变化多端的病虫害防治 需求。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 化防治的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建立 20- 30 个规范化的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制定工作方案,强化 指导和培训,规范专业化防治行为,抓好专业化防治的示范 和创建,全力打造一批专业化防治典型。针对当地的主要病 虫、关键区域,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及时组织开展专业化统 防统治,不断提高防控水平,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九)加大绿色防控示范力度 继续贯彻“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 理念,减少化学 农药使 用,保护生态环境, 实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探索以产品为主 线示范区为抓手的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推广模式,不断提高 推广应用能力。通过举办绿色防控技术现场会培训班,加强对农民和业主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入户率,强 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规范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丰富深化绿色防控内容。重点推广“ 三诱” 技术、以螨治螨、生 物导弹、生物农药、稻 鸭共育等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