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学设计1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190047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日》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端午日》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端午日》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端午日》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端午日》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日》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日》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氛。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节日也越来越重视了,那同学们喜欢过哪些 节日?生: 春节,圣诞节,重阳节,端午节,愚人节,母亲节师: 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好几个是洋节,对洋节也有所偏爱,反而中国传统的 节日慢慢在被人们遗忘,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

2、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 是怎么过的?( 板书:走进湘西 端午日 沈从文) 二、授新课:(一)、释题 1、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2、 我们家乡有哪些相关习俗? 吃咸鸭蛋、吃粽子(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分几个学生朗读,找找湘西一带人们是怎么过端午日这一天的? 端午日看热闹 划船的事才拖下水去。 每只船种种情形。 凡是500 响鞭炮。 赛船过后方能完事。 请五位同学朗读。穿上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大鱼大肉。11 点左右出门看赛龙舟,赛船过后捉 鸭子。 2、这几件习俗是按

3、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有哪些相关的词?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出现了上午 11 点左右、赛船过后,直到天晚方能完成。 3、这几件习俗中哪一件是详写的? 赛龙舟(三)、重点学习赛龙舟的场面 1、中哪些语句是写赛龙舟的精彩场面的? 每只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种种情形。 齐读 2、同学们从这一段文字中,你体会出当时怎样的气氛? 热闹、欢腾3、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才使场面如此热闹? 学生讨论,寻找。实写虚写人物动词作用联想、作用个 体桨手持(桨)、划(船)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人物的特征;赛船的激烈场面。梁红玉击鼓助战进一步渲染了赛船场面的激烈带头的坐(本文转载自 新范文网 http:/ 请保留此标

4、记) (船头) 、缠裹(红 布包头) 、拿(令旗) 、左右(挥动) 、指挥(进退)擂鼓、打锣的坐(中间) 、敲打(锣鼓) 、调理(划船节拍)群体选手 观众鼓声如雷鸣、呐喊助威4、结合上表,请同学说说,如何才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好: 、围绕一个场面写 、要有人物的描写( 动作、语言、神态) 、点面结合 、要有场面的相关气氛 、联想与想象( 实写与虚写) 相结合 5、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请同学们再读,感受当时的场景。比赛的选手铆足了劲, 奋力向前划,终于到达了终点了,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为何要奖励?(用书 中原文回答) 合作努力、 奋勇争先 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

5、得胜利。 (四) 、表演赛龙舟场面 师:今天我们就以初一(7)班教室作实践地,来一次龙舟比赛,看看哪一组在通力合作之 后取得最后胜利? (分配工作) 2、3 组扮演赛龙舟的选手;两个同学分别担任两队的带头人,找四个同学分别当鼓手和锣 手;1、4 两组同学扮演观众,选手要拿出气势,观众要融入情景,气氛要热烈些! (表演)师:观众、选手觉得哪一队可以获胜,为什么? XX 队,因为师:怪不筣要获胜了,原来我们这边都是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 过渡):小伙子不错,岸上的观众也毫不逊色,给比赛增添了热闹气氛,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几个观众? 、 你们是几点到这里来观赛的? 、 一家人都来了吗? 、 你

6、们一般在哪看龙舟 、 你觉得这次比赛精彩吗? 思考:作者写的是现在湘西过端午节发生的事吗?从哪看出? 答: 不是,还有军官与人们一起过节 (五)、捉鸭子 其实当时过端午节正处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期,可是当地却可以与民同乐,看来龙 舟的魅力确实很大,还有民间习俗能使军民同乐吗? 捉鸭子 指名读 其实这一活动和上一活动一样体现了人们个个奋勇争先,积极乐观的精神。 三、小结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其实、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还有赛马、秋千、竹杆舞等活动,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民 族文化、奋进不息的民族的精神,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理 想追求。我们要在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 四、作业: 1、根据所学,对将要举行的运动会的某个场景行描写 2、收集本地过各个节日时的一些习俗,下节课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