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169323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古代史复习测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最佳答案。 ) 1.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 “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D.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2.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 ,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 “内阁宰辅, 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C.贵族

2、特权不断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3. 隋唐以前, 官府设有谱局, 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主要原因是( )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4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 最好的社会条件。 ” 这一论断(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 5. 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 其意图是(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废除

3、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6.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 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 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7.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 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

4、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8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 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各地财 产达 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C.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9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 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

5、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10.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 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 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11.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 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 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

6、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1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 ”现象。据2 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 “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 “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13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 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 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

7、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14.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 “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 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 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15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 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 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 “人伦者,天理也”

8、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1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 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 “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7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 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18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

9、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9.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并不多;是发明造纸 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 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重视实用技术 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 B、 C、 D、 20(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10、二、非选择题:(40分)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 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3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4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

11、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9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7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 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 县 。 为田 开阡陌封疆,而 赋税平。平斗 桶权衡丈 尺 居五年,秦人富 强。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 贯不实,包藏隐漏, 废公罔私。富 强者并兼有余, 贫弱者糊口不 足。 魏书 食货志 材料三: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 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 成严密的制

12、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 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 创始于斯的 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 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 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 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 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 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 终导致中国封建政 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 对理性, 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四: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 荡思无涯。春 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

13、据材料二,指出北魏面临哪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策。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4分) (4)材料四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一种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6分) 答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0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1)答:4 (2)答: (3)答: 22 (1)答: (2)答: (3)答: (4)答:5 中古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A B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A B A A D A D 21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4分) (2)作者:董仲舒。 (1分)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4分)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4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 官方哲学。 (3分)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