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137022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习之——图片编辑(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片编辑谈“图片编辑” 与国内知名图片编辑网上对话 编者按:“图片编辑”是近年来传媒界和摄影界的热 门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专职图片编辑走上岗位,即将开 幕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也将继续举办图片编辑高级培 训班。为了让从业者了解国内外图片编辑工作的现状,本 报特邀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资深图片编辑曾璜和历年本报新 闻摄影评选杰出图片编辑奖和提名奖获得者王景春、李楠、 巩志明,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得到更多业内人士 的关注。策 划:曾 璜 柴 选对话人:王景春 南方周末摄影记者李 楠 南方日报图片编辑巩志明:华商报图片编辑曾 璜: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图片编辑 自报家门 关于图片编辑工作、柴:能否 简单介

2、绍一下贵报或 贵社的图片编辑工作 流程?李:我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每周一次的图片专 版,从选题、约稿到编辑、版式设计都由我完成;二是日 常通讯员来稿由我编辑后交给值班主任,由他发到报社要闻部。曾:我供职的中国特稿社是国家授权向国外媒体提供 新闻报道和信息的媒介。在特稿社我从事的大多是编辑工 作,同时也承担一些拍摄任务。从年起开始全数 码发稿,我们最近建起了中国特稿社图片网站,所有经特 稿社发稿的图片都通过上网进入图片市场。王:做目击版之前,我与其他图片编辑谈过图片 版如何办下去,因为现在拍深度报道的摄影记者越来越少, 好的摄影专题也日渐减少。虽然我们是报纸,但也在尝试 延伸新闻摄影的概念,

3、用更多的方式向人们传达出多样化 的信息:图片可以这样拍,摄影可以这样理解。在日后的 选题、约稿到编辑始终贯彻这一编辑方法,对新的表达方 式不轻易舍弃。巩:我们华商报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图片运作体系,摄 影部隶属采访中心,图片总监属编辑中心。我在编辑中心 要闻部,只做两块版:图片新闻 (外电图片)和摄影 报道 (本报摄影记者图片,也就是图片故事) ,现在正尝 试增加社会聚焦版(外埠图片故事,以新闻事件为主) 。 图片新闻一周次, 摄影报道一周次。、柴:能否介绍一下诸位所了解的国内外报刊图片使 用的最新情况。你们如何评价兄弟报刊的图片专题版?曾:南方日报年月日用了个连续整页做一个图片故事生命写真 ,此

4、前,南方都市报 年儿童节前后拿出个版做了儿童异度空间 的专题,华夏时报年月母亲节前后用个整页 做了于全兴西部贫困母亲的摄影专题,与儿童生存 空间和西部贫困母亲专题不同的是, 生命写真是 一个图片故事。这些摄影报道的出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 象,它标志着我国报纸多页图片故事时代的到来。自 年月号中国青年报创办摄影报道版以来,中 国报纸的摄影报道还局限于单页,一些深度报道无法展开, 只能草草刊登了事。多页图片故事的出现为深度摄影报道 提供了生存空间,也将鼓励摄影师投身深度报道。巩:我们几乎天天有图片新闻版,全国报纸中, 天天出图片新闻版的好像只有我们和北京青年报。这 个版关注每天全球的突发事件,使读

5、者每天不仅能看到世 界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会看到不同于电视画面的强烈视 觉冲击和固定场景、氛围、细节。为了帮助读者解读图片, 我还在版面上每期配发随笔专栏小巩乱弹 ,年 开始改为时评专栏看图说话 ,以轻松俏皮的文字,从容 随和的心态将图片穿起来乱弹、调侃,以增加可读性。我 编辑图片新闻的最大体会是,要时时刻刻留神都市报 读者的阅读趣味,在图片的可读性、情趣性和视觉刺激上 狠下功夫,大图尽可能充分地大,辅助图片尽可能地小,在充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的同时,又保证有密集的信息量。 我感觉国内的图片专题版水平不尽如人意,几年前看会觉 得有收获、可借鉴,年再看,虽然有启发,但不 像期望的那样多。李:我窃以

6、为南方报纸的图片专版相对而言更为成熟, 更有活力,其中广州的几家报纸颇能做出些惊人之举。对 近邻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图片专版是每期都认真看的。 前者风格稳健,多年来一直保持同一价值取向平民视 角,这为它在大众中赢得了高分支持,也为它在摄影界奠 定了高山仰止的江湖地位;但另一方面有时候题材会因为 专注于平民的“小生活”而显得单一。就像南方周末一旦 不做批评报道,就招来骂声一片。南方都市报则呈现出灵 活多变、花样百出的风格。似乎看不出它底是以哪各种价 值取向,这恰是它的聪明之处。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 摄影专版如何树立自己的风格?其实,抛开编辑的因素, 图片专版的呈现状态与其所依附的媒介性质有密

7、切关系, 南方周末必须纯正与平民化,要有揭露和批判;南方都市 报则可以宽松、自由。这两份报纸都是高水准的媒介,所 以其图片专版也能水涨船高。图片专版只是为整张报纸服 务的一个因素而已。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南方都市报除了 目击版之外,还有很多 由非图片编辑编辑的图片版,如国际新闻的镜头 、 眼界等。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厨师觉得鸡精好用,干脆就 经常洒那么一点,只要菜好吃,不就行了吗?我又想到另 一问题:作为依附于新闻纸的摄影专版,其实与新闻纸的 时效性、快餐化有着很大冲突。许多人不能理解一个五、 六张图片的专题为什么不能在一天内完成。现在我有一个 感觉:摄影记者在报社的重要性在提升,独立性却在降低。

8、 因为所有的报纸 都需要大量图片,但是最能表现摄影记者独立思维的摄影 专题,却经常遭到缺乏时效性的批评。我了解到,一些摄 影记者每天必须完成条稿才能保证当月及格,还有一些 图片专版是以图片张数来算工分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 摄影记者还有多少精力去拍一些真正的专题呢?可是无疑 这样奖金会更多些。王:摄影记者有两种人:一种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 一种是以此为理想的,面对收入和收获两种选择,我觉得, 应以最低的收入损失换取最大的收获。这取决你的摄影理 想和所供职的媒体提供给你的空间。多大的空间则取决于 你有多大的摄影成就。 理论探讨 关于图片编辑自身、柴:在目前情况下,图片编辑的生存环境怎样?图片 编

9、辑的压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曾:前几年,由于媒体的发展,摄影从业人员一时上不 来,许多报纸的摄影部主任见到业内同行都打听有没有好 的摄影师。但今年,这些摄影部负责人都在找图片编辑了。 那些重视摄影报道的报刊已开始高薪雇佣图片编辑,一些 新兴报刊只用专职图片编辑,而使用摄影自由撰稿人。在 中国传媒人力资源市场上,好的图片编辑奇货可居,特别 是那些当过摄影师,又具备了图片编辑能力的从业人员是 最容易找工作的。李:我很同意曾璜所说的。图片编辑的压力在于如何把 图片的独立价值与报纸的整体效果完美地统一起来。我觉 得这是对图片编辑最大的挑战。在我们南方日报,记者对 于图片编辑的期望值除了版面效果之外,最大

10、的就是编辑 的出谋划策。巩:图片编辑的生存环境现在已经不错了,而且坚信会 一天比一天好!但图片编辑的压力很大,最主要的是培训、 进修的机会和可借鉴的资源太少。王:图片编辑的生存环境比以前有较大的独立性,但方 方面面的制约还很多。当然,图片编辑的素质也是一方面。 是美国棕榈滩邮报的图片编辑, 他的权限是:所有报纸版面最后都交到他的手上,每个版 面照片的尺寸,位置基本由他来定(其职责相当于报社副 主编) ,报纸流程是文配图而不是图配文。往往是为了一张好图片而派文字记者去补充文字,和我们的工作恰好相反。 另外想说明一点,缺摄影记者,缺图片编辑,大学教育要 跟上。4、柴: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图片编辑?

11、曾:我们中国特稿社面对的用户是英文媒体,能够胜 任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包括:了解摄影的技术职业标准; 对图片影像好坏有判断;有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能把握 社会的动态走向,能区分新闻和宣传的差别;熟悉计算机、 网络和影像处理(PHOTOSHOP) ;对国内外图片市场有一 定的了解,与客户和摄影师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基 本的中英文写作能力。李:如果指报纸的图片编辑,我以为:第一,敏锐的 新闻感(图片是新闻的表现方式之一,对于报纸而言,第 一位的是新闻的报道效果,然后是图片如何表现新闻的效 果) ;第二、曾璜所说的对摄影技术的职业标准和对视觉语 言的行文,也就是对影像好坏有感觉;第三、对平面媒介

12、的感觉(怎样处理图片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第四、坚 持原则的勇气与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第五、必须掌握 一些技术:较好的文字功夫、通英文、熟练上网等。巩:曾、李二人把话都说完了,我连“拾遗补缺”的 空都没有了,但想补充三点:一、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永不平息的创新激情;三、看到真正的好新闻照片要知道扑上去,奋不顾身地去爱(用好,展示好) 。王:既然是图片编辑,那么敏锐准确的图片解读能力 肯定是第一位的,也就是图片的鉴赏力、感受力、判断力。 还有是善用资源。5、柴:有人提出,作为图片编辑,既要会看照片,又要会 拍照片,您如何看?曾:最近来访的美国财富杂志摄影总监米希 尔马克娜莉(Mich

13、ele McNally)认为摄影师担任图片编 辑容易将自己对图片的好恶带入到图片编辑的的工作流程 中去,影响对图片的判断。图片编辑不一定要会拍照片, 但一定要对摄影技术的职业标准和对视觉语言的行文,也 就是影像好坏有感觉,特别在视觉语言好坏的判断上,需 要长期的积累。据我所知, 生活杂志的图片编辑每年过 目的出自世界上最著名和最有创造力摄影师之手的影像超 过百万张。可以说,在目前国内报刊中出现的图片,达不到职业 标准和犯视觉语言语病的占了大多数。那些没有达到摄影 技术职业标准的影像容易判断,标准也较好把握,但对视 觉语言行文出了语病的图像似乎不容易把握。面对这么多 看了别扭的影像,我还反思性地

14、问过自己:是不是我对影 像的观念太陈旧了?是不是影像发展就是这个趋势?我每 天要浏览十几份国内外的主流报刊,一天面对摞在桌子上的几百本国外杂志,我突然悟出来:若以国外这些主流媒 体的影像作为参照系,不是我错了,是国内媒体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中国媒体的繁荣,许多没有经过职业培训的人 员进入了媒体业,许多对摄影报道无知或知之甚少的人员 在媒体中掌握了照片使用的生杀大权,导致了不够印刷出 版标准的照片在报刊版面上随处可见。一张技术指标达不到刊登出版标准的照片就像文字报 道中的别字,一张没有经过剪裁编辑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 中语法不通的句子,一张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照片就像一 段随意堆砌的文字,而在版面上

15、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照片 就像一篇结构混乱的文章。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从总编 到校对都不允许别字、语法不通的句子、随意堆砌的文字 出现在版面上,却容忍技术指标达不到刊登出版标准的照 片、没有经过剪裁编辑的照片、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照片、 没有妥善安排的照片赫然登堂入室地出现在自己的报刊上? 在中国和美国都受过系统新闻摄影教育的著名摄影记者刘 昕回国后感慨地说:中国摄影师应该感谢读者的宽容,让 他们可以将那么多达不到职业标准的照片发表在版面上。李:坦率地讲,我的照片拍得不怎么样。我觉得图片 编辑不一定要会拍照片,但是要懂照片,如果本身又会拍 照片当然更好。巩:我不这么看。术业有专攻,会拍照片而不会看

16、照片的人在中国比比皆是,要不怎么到处都在喊着要图片编 辑;那么,为什么会看照片的人就一定要会摄影呢?从历 史上看,尤金史密斯的照片拍得应该说有口皆碑,但是 我们不要忘了,他还老觉得自己很能编辑照片,不止一次 地在生活杂志越俎代庖,结果是他的人际关系日趋恶 化,这也是他最后不得不离开生活的原因之一。同理, 我还不知道国际上哪位大编辑也是著名摄影师的,至少这 样的例子不多。当然,如果图片编辑能以拍照片的实践来 修养自己 的编辑业务,是再好不过的了。 6、柴:南方日报集团的总编辑杨兴锋先生曾多次谈到图片 报道的策划(杨兴锋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一文见本报 2001 年 8 月 1 日第 3 版),各位对“策划”如何看?曾:那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理解其主要内容有这些: 媒体白热化的竞争要求摄影报道必须有策划的观念,新闻 媒介激烈竞争使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两个特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