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5121231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认真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 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保证我校 2007年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 导到位,活动组织到位,过程管理到位,按照阎良区关山中学新课程试验工作准备方案 的安排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 二、课程目标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 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

2、 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 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要使学生: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 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即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 自我评价” 。 研究性学习要使教师: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 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2、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 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3、动态地观察学生,

3、 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4、培 养科研能力。即“师生合作,民主平等,学生自主,教师指导,教学相长” 。 三、组织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 施,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 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相应部门 职责如下: 1 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制订,检查和落实。对全 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管理,对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为

4、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 条件。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阶段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2 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2教务处组织与具体实施教务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培训, 学生选题开题的指导,课题的结题与交流,并负责对全校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培训。 3班主任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 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4 指导教师具体课题管理指导老师负责对自己所指导的课题进行全程指导,管理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帮助、建 议 和鼓励,并具体指导学生最终

5、整理、撰写出论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对本课题成员作出学 分评定的初步意见。 5 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 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 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课程实施 1、 课程设置 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采用弹性课时制。具体方案为: 高一安排基础理论学习及研究性学习方法介绍并完成一个小课题,高二学年完成一个大课题 每周安排一课时全学年安排 40课时,学年末安排一天进行学习活动成果展示。2、课题研究的组织一般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

6、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 8 12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 时与学生协商做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组内每个学生都要 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 3、 实施环节 第一,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 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 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第二,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 生 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

7、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3 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 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第三,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 名 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 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第四,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 观 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 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第五,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

8、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 要 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 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第六,交流评价。每班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原则上每班“优”级课 题 占总课题数的 40%;“良”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 40%;“合格”与“不合格”级课题根据 情况而定。 流程模式可以参见下图;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提供信息 指导选题 指导制订计划 指导研究 指导评价 组织交流与论证 指导总结指导撰写研究报 告报告 教 师

9、被聘为指导老师 背景启发 确定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 实施计划 学生自我评价 研究报告的交流与论 证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 告 学 生 课题组自聘指导老师 民 主 平 等4五、课程内容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 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 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 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 的课题。 (

10、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 俗文化研究、 ,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 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 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 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发明创造类:主要是从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中发现物品的缺点,进而提出改进 的措施。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

11、科技发明尝试,争取取得成果,然后应用于社会并为社会 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六、学分评定学分认定由指导老师提出意见,由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1、评定依据 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包括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过程记录;成果;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以学生参与完成的研究性 学习课题或项目为认定学分的主要依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 究,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5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

12、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 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课程学分认定小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 抽查或回访制度。 3、 学分分配 高中三年共进行 2个课题的研究,高一基础理论学习和 1个课题 8个学分,高二 1个课 题 7个学分,共计 15个学分。 4、 认定程序 (1)学生申请,指导教师签定评价意见,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审查,报学校学分认 定小组批准,教务处颁发学分。 (2)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校学分认定工作小组复议。5、有关规定 (1)在考评中凡发现不合格项目必须重修。 (2)个人评价与课题评价有效结合: A

13、 课题评价优秀,原则上最多 8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 B 课题评价良好,原则上最多 5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 C 课题评价合格,原则上最多 3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 D 课题评价不合格,原则上所有成员都不能获得优秀。 (3)学生课题研究评价,按阶段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终期评价,其中,终期评价 须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审核。 (4)强调评价主体,评价手段、方法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 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 色。评价手段、方法

14、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 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 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关 山 中 学2006.12 附件一: 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6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 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 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 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5、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 导不指令。 ”为此,制定以下规范条例: 1、教育观念要更新。指导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 和学习培训活动,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2、明确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角色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有: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习者、研究者 参与者,教师需要参与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进展情况,问题与需求,与学生一 起,平等地共同参与探索之旅。 探索者,研究性学习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与教师面临的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而现实问题的 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

16、用,在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受到挑战,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可能要求教师成为跨学科的通才,但教师必须对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 地了解和熟悉,唯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能积淀深厚的素养,实现从教学匠向研究者的顺利过渡。 组织者与促进者,教师必须善于组织协调,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组织课题组的活动和交流,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指导者,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的指导,如信息资料、数据的获得,分析和处理, 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提高,课题方案,结题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采访技能,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的指 导。学生如何制订研究计划,研究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方式,通过讲座,推荐范例,组织交流学习等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并对所制订的计划之可行性,活动安排是否周全等问题,组织学生评议,相互借鉴。 3、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人至少承担一个课题的指导任务,努力创设平等、 自由、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的灵性和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