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89782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蒲圻高级中学:孔令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高新技 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 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人,为此,语文教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 化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要求也最广,

2、教学中若只停留在经 验、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远离现实,与生活脱节。因此,现代的语 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 和探求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 性体验、顿悟和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敢于持怀疑 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 教学,才能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 造性活动,

3、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基础(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便 于学生运用与迁移),自学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 能举一反三,会筛选、归纳、运用、生成信息),自学的人格品质(包括求知欲、独立性、 灵活性、观察力、坚韧性、创造性)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做人,形成 独立、自尊而又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三善于挖掘、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 热情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名篇,以及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 代特色的美文时文,绝

4、大多数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 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 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触发点。如教装在 套子里的人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为什么以“套中人”为题呢?这 对我们的作文命题有什么启发?学生为了解开疑问,就会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来仔细 揣摩作者命题的艺术。这样,创造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四、优化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领域,丰富创新和创造思维背景陶行知先生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5、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扩大 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一般来说,创新是在旧知基础上的创新。因此, 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其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优化知 识积累,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 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把课本的知识学扎实,但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还必须延伸 到课本之外;不能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多种联系。教师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为创新和创造思 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可通过以下手段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如:1、开设阅读课。每周

6、一次让学生进阅览室进行自由阅读或专题阅读,要求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2、开 展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课余时间看书报、听广播,收集信息,并利用课前5分钟轮流发 言,进行信息交流。3、开辟班级或个人剪报栏。重点剪贴报纸的社论、短评,各方面的重 大成就,先进人物的事迹,优秀时文,热点话题等。4、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要求摘抄优美 文段、名言警句名人轶事、生活知识、科学信息等,写好读后评或读后感,以量多质优为 胜。通过这种种手段,优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其信息的获取、 筛选、评价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联想、想像,拓宽思维空间 康德说:“想像力是一种创

7、造性认识功能。”牛顿的万有引力源于苹果下落引发的联想、 想像,瓦特的蒸汽机源于沸水掀动壶盖引发的联想、想像。由此可见,联想想像是创新和 创造之源,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地有所创见。 语文教材,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尤其具有形象性、表意性、灵活性,它本身就给读者 留下广 阔的想像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 的多向展示,引导学生从“已知”中预测“未知”,作更深更高层次的分析、思考、联想、 想像,进行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 论,尽力避免思维定式的形成。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讲解习题以及

8、其他途径,多设置一 些“空白”让学生借助联想、想像去填补,使学生隽逸奔突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得以 张扬和生发。比如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想像情节上的空白,情节的走向,人物 的命运走势,艺术形象中鲜明而模糊、富有张力的意蕴,作者意念上的省略等。如教祝 福,可让学生设想:“假祥林嫂生活在新社会,结局会怎样?”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续写出不同的结局。又如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孔雀东南飞的结局:1、刘兰芝与焦仲卿破 镜重圆;2、焦仲卿负约活下来;3、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建立自己的家庭等。说明文阅读 教学,可引导学生想像被说明对象的形象、结构等。议论文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把想像 与分析、推理联系起来。总之

9、,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想像,去生动地再现课文 内容,灵活地填补课文内容,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像,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 如“一滴水的联想”这样一个题目,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联想,从而总结出这个 题目至少可以作几种立意的文章:1、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2、表明了个人离不开集体; 3、强调了持之以恒。此外,还可经常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快速展开联想想像。如“|王 戎辨李”中王戎认为“道旁之树多子必苦李”,在现实社会中王戎的判断对吗?“假如诸 葛亮与周瑜在同一个单位”请你展开

10、联想和想像写一篇作文。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除了 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训练联想想像能力。学生联想想像 力的开发,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求异思维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标新立异即抛弃陈旧的或者普通的成分,创造新的 成分,它是创新者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信息有机的沟通起来,唤起其感性认识,再进一 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加工,使感性认识向理性飞跃。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异想天开”“敢为人先”的思想,运用求异思维, 不依常轨,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敢于寻求变异,从而引发新的思想、新的见解。例如, “狐假虎威”不好,但有学生却认识到,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除此以 外,像“酒香也怕巷子深” “吹毛求疵有什么不好?” “弄斧必到班门”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新解, “旁观者未必清”“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滴水未必 能穿石”诸如此类的观点,也都是求异思维的典型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