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087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 哲学基本问题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纲展示 3.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 主观唯心主义 ;(2) 客观唯心主义。 考点突破 热点聚焦 基础整合 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是 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 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 意识和物质 “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不同于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

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而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 辨别区分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 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 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 的回答。 本原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同一性 正确认识 基本性质 二、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二者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 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 是本原的 ,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 是本原的 ,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古代 唯物主义。 (2)近代 唯物主义。 (3)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谁是本原 物质意识朴素 形而上学 辩证 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把人的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本原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都 人的主观精神。 把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 观精神的 。 两个对子 ” 即 和唯心

4、主义、 和形而上学。 主观精神依赖于 客观精神外化和表现 唯物主义 辩证法 网络构建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哲学基本问题 考点一 考点透析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区 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 ,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 ,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

5、论。可知论者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人能够认识世界 ,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的提高 联系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 ,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易错辨析 1.(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 ,22 ,2014年山东文综 ,35B)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辨析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但 “ 永无定论 ” 的说

6、法是错误的 ,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 辨析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辨析 :两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第一方面是根本的 ,第二方面是从属的。首先 ,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其次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辨析 :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高考扫描 :2014年山东 ,35,选 ;2013年天津 ,7,选。 典例导引 (2013年天津文综

7、,7,4分 )近年来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 3月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 3月 ,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中人们的一系列 “ 新发现 ” 是思维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由于题干材料只谈及具体科学而未涉及哲学问题 ,故 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而不是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A。 考点二 唯

8、物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透析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见附表 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 ,与人类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相一致 ;它既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 ,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特别提示 易错辨析 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辨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是正确的。 辨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 ,没有科学依据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是错误的。 辨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

9、的基础上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2 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高考扫描 :2013年福建 ,34,选。 典例导引 (2013年福建文综 ,34,4分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是机器 ,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认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唯心主义 ,排除 ; 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答案为 C。 考点三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透析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见附表 易错辨析 物质依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辨析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物质依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是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其中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本原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辨析 :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

11、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论或唯心论的哲学体系。 辨析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从根本上说 ,二者是相同的。相对而言 ,主观唯心主义更加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3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高考扫描 :2014年江苏 ,25,选 ;2013年重庆 ,12,选。 典例导引 (2014年江苏政治 ,25,2分 )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 ,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 ) 一叶障目 画饼充饥 唇亡齿寒 刻舟求剑 解析 : “ 胸有成竹 ”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一叶障目

12、” 体现了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 掩耳盗铃 ” 和 “ 画饼充饥 ” 都强调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 ,属于唯心主义 ,“ 盲人摸象 ”是没有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唇亡齿寒 ” 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拔苗助长 ” 违背了客观规律 ,“ 刻舟求剑 ” 体现了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案为 B。 命题角度 4 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高考扫描 :2014年山东 ,33,选 ;2014年江苏 ,25,选 ;2014年江苏 , 28,选。 典例导引 (2014年山东文综 ,33,4分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 ,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 ,“ 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 ,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 ,“ 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 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朱熹认为 “ 理 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 ,即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 ;陆九渊认为 “ 世界的本原便是 吾心 ” ,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所以 “ 朱陆之争 ”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A、B、 案为 C。 技法指导 比较相关观点 ,既要把握其共性 ,又要看到其个性。 “ 朱陆 ” 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 ,但又有具体差别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 ” ,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吾心 ” 。 热点聚焦 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