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堤中学2015秋九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测试题试题卷付元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08449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堤中学2015秋九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测试题试题卷付元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石堤中学2015秋九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测试题试题卷付元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石堤中学2015秋九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测试题试题卷付元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石堤中学2015秋九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测试题试题卷付元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堤中学2015秋九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测试题试题卷付元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堤中学2015秋九年级上第二次语文测试题试题卷付元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秀山县石堤中学 2015 秋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测试题时间:120 分钟 试卷分:150 分一、选择题(21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A.田圃(p) 恪尽职守(k) 妖娆(ro) 扶掖(y)B.睿智(ru) 怒不可遏() 留滞(z) 弥留(m)C.陨落(yn) 成吉思汗( hn) 喑哑(yn) 旁骛(w)D.灵柩(ji) 强聒不舍(gu) 繁衍(yn) 鞭笞(c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无与伦比 如法泡制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B.对答如流 唯唯连声 怀古伤今 寻章摘句C.开卷有益 穿流不息 吹毛求疵 持之以恒D.

2、根深地固 孜孜不倦 十拿九稳 歇斯底里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大唐名相狄仁杰在破案过程中明察秋毫,使得一个个悬案水落石出,堪称一代神探。B.现代人的速食文化,人性化的贴心设计,方便快捷的查阅搜索功能,让各类潮酷的文青们趋之若鹜。C.泰囧以 3000 万元的小成本投入,上映近一个月来累计票房已接近 12 亿,这真是耸人听闻。D.中国学术不能妄自菲薄,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民族性、独特性。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B.有学者

3、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 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C.近 200 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 50 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5.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还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A.B.

4、C.D.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3 分)A.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B.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C.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懂得感恩。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7.下面的话得体的一项是:( )(3 分)A.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B.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D.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8.根据你对家乡重庆的了解,请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2

5、 分)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她偎依在两江怀抱之中,屹立在群山翠岭之上。她的山雄奇秀丽、千姿百态,她的水_、_,她的人_、_。她笑迎八面未风,博采百家精粹,广汲四方灵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9语言运用 (12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根据要求作题。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2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3 分)_(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5 分)活动主题:_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_活动方式:_(3)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

6、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4 分)孔子 屈原 李白 苏轼 辛弃疾 安徒生 高尔基人物:_介绍:_二古诗词积累(10 分)10. 古诗文默写填空。 (10 分,每空 1 分)(1)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3) _,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4)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_。(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5)会挽雕弓如满月,_,_ 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 ”两句意思一致。(7) 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

7、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_”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_”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 (16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114 题(16 分)陈涉世家(片段)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8、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会天大雨。会: (2)度已失期。度: (3)等死,死国可乎?死国: (4)楚人怜之。怜: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天下苦秦久矣。(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13.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哪两个?

9、(4 分)1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觉得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四、现代文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519 题。 (15 分)3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1)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

10、,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3)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

11、而索求回报。(4)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 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 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

12、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5)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A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B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15.作

13、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2 分)16.第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17.如何理解第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3 分)18.文章结尾处 A、B 两句话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 分)19.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3 分)【链接材料】我国 9000 万网民中 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 1650 万。而这 1650 万未成年人中的 14.8%,也就是说有近 245 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2024 题。 (17 分)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

14、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4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啰嗦。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