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07481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专业(080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2目 录1、培养标准2、培养方案3、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培养方案3培养标准本着面向矿业未来和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 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扎实的工科基础理论知识与固体矿床开采(重点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与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采矿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矿床开采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并能从事岩土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按照本

2、标准培养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四年的学业,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达到本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一、具备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具有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工程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丰富人文和社会知识1.1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物理、化学、测试与试验等。1.2 工程基础:掌握采 矿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包括力学理论,电 工电子学,工程机械与制图, 计算机模拟与仿真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与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4程问题。1.3 人文

3、社会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环境等人文和社会学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掌握坚实的采矿工程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新 设备和本专业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2.1 采矿工程基础(1)掌握坚实的采矿工程基础理论:包括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岩体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塑性力学等基本理论;(2)掌握与采矿工程基础理论相关的现代实验方法与技能;(3)掌握矿山开采设计原理和方法。2.2 采矿工程原理与技术(1)掌握采矿工程原理与技术:包括采矿学(含地下开采理论与技术、露天开采理论与技术及特殊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矿山机械、矿井通风、供排水系统、充填技

4、术和凿岩爆破等。(2)掌握采矿与安全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3)掌握现代矿山开采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动态;(4)掌握采矿工程的计算机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与技术,以及矿山开采方法优化设计方法。2.3 金属矿床开采方法选择和设计5(1)掌握不同采矿方法与工艺的关键技术和基本生产流程及其应用条件;(2)能够科学选择矿床开采方法,并进行优化设计;(3)具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提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2.4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1)掌握矿山安全的基本内容;(2)掌握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2.5 计算机应用技术(1)掌握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5、3)掌握计算机在采矿工程应用中的典型软件。3、熟悉国家关于采矿工程生产、设计、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二、具有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1、了解市场、用 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提出拓展矿产资源产品,改善 矿山生产能力和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方案;2、能进行综合性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与开发,在考虑矿山生产安全与环保、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前提下,能提出完成采矿与岩土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能对多种方案做出评估,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63、能完成采矿工程任务,制定采矿工程项目解决方案的评估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4、能对采矿工程项目实施结果与原

6、定指标进行对比评估,能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采矿工程设计方案;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具有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及采矿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三、具有从事采矿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1、熟悉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和程序开展工作;2、具有与采矿技术研究和采矿工程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与约定的初步能力;3、具有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物力资源,提升采矿技术与采矿工程项目组织工作质量的能力;4、具备一定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

7、恰当的措施,确保采矿技术研究项目或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5、具有对采矿工程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四、具有较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交流;2、能够编纂主要采矿工程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项目任务书等,并可 对其进行说明与阐释;7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能了解、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自信地和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机环境和工作环境;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协调与管理团队的能力。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

8、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1、熟悉本行业所使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自觉地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 务和环保意识,能自觉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3、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8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其他科技领域一样,采矿与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培养出合格的卓越人才,大学采矿与岩土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人才培养的卓越性、创新性、个性

9、化和国际化等原则,从通 识教育、学科教育、 专业教育和个性培养等四方面出发,不断增强学生的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勇于担当的高素质科技领军人才。二、培养要求立足学校本专业的优良办学条件和雄厚师资力量,积极融合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努力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确保本专业学生能接受一流的本科教育,使学生在整体素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的品质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以及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扎实的采矿和岩土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3)能从事矿产资源(重点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开发利用工程设计

10、、施工和管理工作;4)能从事边坡、隧道等典型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5)了解采矿与岩土工程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前沿并能从事相关工作;6)熟悉国家有关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利用、安全生产和矿山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以及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97)掌握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工具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现 代信息获取与加工处理以及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8)具备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环境适应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1、主干课程1)通识教育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 库技术与应用等;2)学

11、科教育类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工学、电工 电子实践、工程制图等;3)专业基础类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弹塑性力学等;4)专业类课程包括: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概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技术、露天采矿技术、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生产辅助系统与装备、 凿岩爆破工程、井巷与隧道工程、矿床开采设计与评价等;5)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2、特色课程 1)学科前沿与先进技术类课程:金属矿连续开采技术、充填理论与技术、特殊采矿技术等;2)交叉学科课程:工程测量、地下空间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环境与安全工程、工程机械

12、等;3)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数字化矿山技术、工程 CAD等;4)双语教学的课程:岩体力学、有限单元法及其应用等。四、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 198 学10分(含课外研学的 10 个学分, 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五、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 年(3+1 )学 位:工学学士学位按照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要求后,可获工学学士学位。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课程模块类别 必修课学分/学时 选修课学分/学时 合计 占总学分

13、比例理论教学 69 69 34.6通识教育集中实践环节 4 4 2理论教学 22 4 26 13学科教育集中实践环节 7 7 3.5理论教学 31 32 63 31.6专业教育集中实践环节 20.5 20.5 10.3个性培养(课外研学) 10 10 5总计 199.5 100其中:集中实践环节 31.511七、课程设置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学时分配建议修读时间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授课实验习题上机课外备 注41000013 军训 必修 2.5 2.5周含军事理论课与入学教育2102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180

14、40011 基础英语 必修 4 64 6413070011 微积分 IA 必修 5.5 88 880909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必修 2.5 40 24 1608020061 工程制图 必修 3 48 42 6020001G1 专业导论 必修 1 16 1640000011 形势与政策 必修 1 16/学期1-7 学期分散安排,课外进行09090013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必修 1 1 周 分散进行小计 24.5第一学期2104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2 32 3218040011 基础英语 必修 4 64 64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02010011 C+程

15、序设计基础 必修 3 48 32 1602010073 C+程序课程设计 必修 2 2 周13070081 线性代数 I 必修 2 32 3214030011 大学物理 必修 4.5 72 7208020061 工程制图 必修 2 32 28 416001011 经济学基础 必修 2 32 3213070021 微积分 IIA 必修 3 4813070031 微积分 IIIA 必修 1.5 24第二学期小计 2712续表学时分配建议修读时间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授课实验习题上机课外备 注21050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3 4818040011 基础英语 必修 4

16、 64 6414030011 大学物理 必修 4 64 6413070091 概率论 B 必修 2 32 3213070101 数理统计 II 必修 1.5 24 24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12070101 理论力学 必修 4 6412070131 流体力学 必修 2 32 28 402050021 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 必修 2.5 40 34 609080151 电工学 II 必修 2 32 26 6小计 26第三学期210300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概论 必修 5 80 64 1621020011 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必修 1 16 16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12070121 材料力学 必修 4 64 58 614040021 物理实验 必修 3 48 4804020502 工程测量 必修 3 48 36 1202030022 弹塑性力学 选修 2 32 32090800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