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6361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 驿路梨花教学案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4 驿路梨花 【导学目标】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 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 的思考题。 (2)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 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 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 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 ,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作品驿路梨花。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简陋(lu)

3、 驿路梨花(y) 竹篾(mi) 撵走(nin) 麂子(j) 修葺(q) 蕈(xn) (2)词义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2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苇草覆盖房顶。 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折损:指损伤,损失。 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 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晶莹: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2作者名片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1949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 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 ,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4、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 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 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交流点拨】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2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交流点拨】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法指导: 词语的作用分析法 词语的作用一般有: (1)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

5、、概念表达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的精确、严 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2)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 些动词来体现。 (3)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 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 (4)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 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交流点拨】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

6、现小屋; 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 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1)本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3 【交流点拨】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写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 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

7、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 “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 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为日暮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交流点拨】“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 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点拨】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喜心情。“这里有

8、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 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 设置出了一个悬念。 2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交流点拨】“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

9、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 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 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交流点拨】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 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 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

10、主,“我”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 用?【交流点拨】“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两人猜 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可能”,语气并 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面设的悬念。(板书: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 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 感谢的话”,一心以为老人就是主人,“同时抓住”“

11、抢着说”,表现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谢的感激心情。老人说 “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表明了把他当作主人是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既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又 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我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再次深化了悬念。 (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 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表现力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这段语言具有插叙故事的作用,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4 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 悬念

12、。 (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交流点拨】写出“我”在梨树林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环境是多么美好;“ 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好的环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衬托着梨花姑娘,表 现出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这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4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小说是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的?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我们正在劳动,突然从梨树丛 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

13、约莫十四五岁”;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马上想 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吓得小姑娘们 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哈尼小姑娘的 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又在行文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本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 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住宿在小屋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的结构篇章,间接描写 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

14、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 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 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 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当,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 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2拓展延伸 从梨花姐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对别人的困 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行为上主动关心和 热情帮助周围的人,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发现小屋梨花 小屋 解除饥饿疲劳周到 细心 老人述说 梨花 小屋来历 解放军 热情赞美 以花喻人雷锋精神 高尚品德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5 步骤二 整体感悟,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