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5629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1、 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 。人在对象上直观 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 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 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4、 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 ,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 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

2、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 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 7、 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 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 价值等。 二、选择题 1、 “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

3、: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 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 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 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6、 “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 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

4、律。(正确)2、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 (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1、 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 的情感活动。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 说的文学的形象性。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 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 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

5、、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 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 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 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 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6、和愉悦, 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 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 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

7、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 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3、 简述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还要有整体观念。 (1)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情感交流作用、娱乐作用等等,统一于它的审美作用,看其是否是在审 美价值实现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的整体,构成它的各种要素当然也有各自的价值,所以必须具 有多价值性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个有机系统

8、,其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机械总和,整体的价值显然也不是诸要素价值的总 和,更不是某种要素价值的单一表现。因此,既不能机械割裂文学各种作用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孤立化;也不能脱离 审美价值去片面强调某一种作用。 (2)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认识,须以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它的全部内容来衡量。不能只看作 品在一时一地,在个别人中所发生的影响;也不能仅凭某些场面、某些细节去估计它所可能产生的作用。读者固然是文 学实现其价值的重要中介,但是这个“读者”应理解为社会群体,并非指个别人或部分人。我们不能因为作为个体的读 者以非审美的态度去理解文学作品,甚至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从整体上去认识社会与文

9、学的关系,是考察文学社会作用的基本出发点。社会之需要文学,根本原因是审美需求。 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满足这种审美需求即是文学的社会作用,它不可能因个别或部分读者的非审美把握而改变。明确 这一点,不仅对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大有帮助,而且对认识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对把握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都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 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 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 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

10、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 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 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 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 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 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

11、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文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的这种时间差,又显示了文学 价值与文学社会作用的不一致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作品在某一时间内的影响大小和畅销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和功 能。确定作品的价值,估价它的功能,都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这是正确认识文学社 会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种历史眼光。 5、 怎样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的积极作用和可珍视的种种好处,它是文学活动及其文学成果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关系。 它建立在人的需要、利益和主体性与历史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的基础上,既对个体也对人类群体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外 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既有现实价值

12、也有潜在价值,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原发价值也有派生价值,既有 功利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学的价值由具体作品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自身包含的信息量,感染力决定,也 由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决定,这是主客体统一所产生的效应。文学具有多价值的特点,只 能说是对其功能特点的一种平面描述。它反映了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实际影响,但是并没有揭示出文 学价值的实质和特殊性。因为,所谓的文学的价值,应是指这种社会意识形式对人类社会生活所起的特殊作用,它必须 为文学所独具,是其他社会意识既无法代替,也不可能具有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文学价值

13、的 特殊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在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所以对文学价值的准确把握,必须从文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 它是文学的审美本质所规定的作用、能力和功效。文学艺术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 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文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一、 填空 1、 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作家学者化、学者作 家化”的口号。 2、 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欣赏、创造、评估。 3、 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 响其的形成。 4、

14、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文体风格和文章风格。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风格就是人。 5、 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 创作才能、写作习惯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 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雅与奇反” 、 “奥与显殊” 、 “繁 与约舛” 、 “壮与轻乖” 。7、 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 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 选择题1、 “风格”一词始见于 (C) A:葛洪抱朴子行品篇 B:曹丕典论论文 C:刘勰文心

15、雕龙体性 D:陆机诗品 2、 “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B) A:鲁迅先生 B:法国文学家布封 C:德国文学家歌德 D: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 (错误) 风格是一种语言形式,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也是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 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统一。 2、 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正确) 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 (错误)文学作品是以语 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 人以艺术享受

16、的著作。 四、名词解释 1、 感受和体验能力 :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 对于事物的感觉和体 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 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的能力。 2、 想象和构思能力 :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和一个呈现着系 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3、 审美情趣: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的倾向性. 4、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 格调和气派。5、 时代风格:是指一定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特点反映到一定时代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形成了某种 共同的风格特征,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风格。 6、 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 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