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26791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业 经济学院 09经济学 学 生 姓 名 林雪香 学 号 20090802034 2 浅析农民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是农民在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乃至社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过程中, 在综合素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扬弃传统因素,获得并发展其现代性,以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占人口七成的农民如 何现代化的问题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 ,就没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 指农民学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 ,掌握现代化所必须的生产技能 ,转变旧的思维 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

2、态度 ,获得新的社会规范 ,发展自己的现代性 , 成长为现代经济人、现代政治人和现代文化人的过程。 关键词: 农民现代化; 问题 ; 基本途径; 文化 一中国农民现代化的涵义与现代化农民的标准中国农民的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传统农民向现代 农民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农民主体性的突现和主体意识的强化过程。中国农民的现 代化既是农民在地域和产业之间转移、分化、变迁的过程,也是农民的经济行为、 政治行为、文化行为、社会行为日趋理性化的过程。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包括农民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习惯以及渗透在社会意识中的 政治观念、经济观念和法律道德观念等全部内容

3、的现代化。根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我国处于从以自然经 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过程中,我国现代 化的农民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有社会主义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2)掌握一 定科学技术并富有创新精神;(3)善经营并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4)具备农 业和非农职业转换能力,就业适应性强;(5)具有民主参与意识,以人为本,诚实 守信。 2、我国农民现代化过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因素 1、国情因素。农民现代化不是孤立进行的,其发展水平必然受其其所处的生产 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低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 是农民

4、现代化的现实局限性。 2、农村人口因素。中国农民人口过多,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是13亿,而农民 数量占我国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七十,就是七亿多人。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减3 少农民的数量,同时这也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由农民转化成城市居民的过程,也 是农民现代化的一个方面。3、土地制度。中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无论是从权属关系或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主 体,还是从经营形式或土地的分配和流转来看,都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土地所有者 主体模糊。二是土地集体所有的权利是残缺不全的。三是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户 使用权(或经营权)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模糊。四是土地分配不公和绝对平均主义并 存。五是土地流转不畅,土地配置效率低。

5、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耕地 减少,地力下降,土地抛荒,农民对土地进行掠夺性经营,短期行为突出,集体经 济软弱,规模不经济,农业投入下降等。4、就业制度。不仅在招工程序、招工比例、务工领域、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正当 权益得不到保障,还常常存在着被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无故被强行辞退的现象。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农民在现代性的成长过程不停地出现中断和反复,他们就像 候鸟一样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循环往返,从一个起点又转到另一个起点,他们无法真 正融入城市,自然也接触不到最现代的城市文明。转 (二) 、主观因素主观上讲农民的现代化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是怎样把农 民变成融理性、科学性和制

6、度性于一体的过程。农民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 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是既存的,它的变迁与定型是机械的,价值观念的变动和磨合由于外力作用而呈弹 性,突然使农民的价值观念达到现代化的要求,尚须对此作深入探讨和分析。首先,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一些与农民现代化不相适 应的思想观念。农民的观念也就是农民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与评价,以及由此而采 取的行为取向。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就是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转变。农民观念现代 化是农民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观念是内在的,因此观念现代化的水平在 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技能与行为的现代化水

7、平。而传统的农民的传统观念是很难 改变的,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民观念里就是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式的生活观念,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其次,农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文明化,但整体不容乐观。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方式 是单一的,生活内容是贫乏的,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他们往往只注重物质生 活,轻视精神生活;只顾个体消费,轻视公共消费;只顾家事,不顾世事。 “一年四季4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总体固定的造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永远不 变的旋律。 再次,农民行为现代化。农民观念现代化与行为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民的日常行为表现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体来说有婚育、人

8、际交往、消费、 投资等行为。首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使得农民更容易理解日益加快的社会变革, 增强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其次,社会角色的丰富,迫使他们主动地走向社会,适应 社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第三,社会地位流动性的增强。农民影响市场竞 争乃至国家政策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那种被动的社 会地位。第四,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离开家乡的机会增加了,活动的半径 逐步超越了乡村社区的封闭界限,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农民的地域流动和迁移已 经十分普遍。 最后,农民技能现代化。农民技能现代化是指农民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并 且能够把它运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过程和程度。农民技能

9、的现代化程度取决于 农民的文化程度、技术难易度与供给情况、现实生活与生产的需要等因素国农民长 期生活在自然经济环境之中,手工劳动是传统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生产的 主要方式,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农村生活方式的一个基本方面。他们一直 奉行着以农为主兼营他业的职业模式。 。传统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不需 要、也没有可能获得现代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生活和生产技能。 3、中国农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1) 、促进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生产方式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整个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它是农民现代化的物质动力。 (1)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10、。 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教化,提高农民的生理素质、智能素质、人格素质,使农民增加 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生产能力;(2)加强科技投入。系统地对农民生产工具进行 科技改造,加速农业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促使农民由经验型向科技型 的转化;(3)创新生产组织体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使农民由小农分散的一家一户 的生产的经营转变为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4)加强政府的服务工 作,全社会要树立以农为本的观念。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公共投资;建立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从 而为农民创建一个理想的创业环境。 (5)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

11、全会精神,实施 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6)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5 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 度,使民工经济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2) 、促进农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取向,改变 知足常乐和固步自封的态度,增强成就动机与进取精神,农民主体方能适应社会现 代化的需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关键。科学文化素质的 高低是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形成和提高的依托。因此,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全方位提高农民素质的首要选择。

12、现代化的农民则需要把主体 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是被动地寻求生存,更要追求自我全面发展。因 此,必须注意引导农民增强创新意识与革新愿望,转变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方式, 适应新时代,接受新观念,从思想观念上适应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转变其缺乏主体意识的思维定式,改变传统的顺从人格,培 养自信、独立精神,树立法治观念,追求自主与自强意识。当然,关键在于抓好教 育。 (三) 、发展教育,建设农村现代文化 设施建设的投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 体,充实、丰富和活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引导农民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 式。政府应加大对

13、农村文化基础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 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安居乐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和 谐环境。 职业的分化与人口的迁移流动,只是为农民现代化提供了外在的条件,虽然它们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农民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但是要真正实现农民现代化,还需 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 民的现代化密切相关,是农民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把普及农村九年 义务教育当作首要的任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农 村现代化的要求。同时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教育 文化建设既要注

14、意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也要注重对农民进行现代价值观念与 思想意识的培养。积极实施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使他们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 学的良好社会风气,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化, 最终实现农民现代化。 参考文献: 6 1、温家宝.关于新时期的农民问题J求是,1995,(24)。 2、袁金辉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3、何海涛.农民现代化的社会心理认定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4、刘传江. 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二):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 与市民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第11期.第44-47页.5、杨华.21世纪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对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02年第1 2期合刊.第94-97页. 6、宗锦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农机 化导报,2010-04-26. 7、袁新涛.农民教育是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 报,2011年10月.第30卷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