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治疗方案参考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5020533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ms治疗方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tms治疗方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tms治疗方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tms治疗方案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tms治疗方案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ms治疗方案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ms治疗方案参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MS 治疗处方参考 一,怎样选择和确定治疗方案: 1, 明确诊断:详细体检,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CT/MRI) 、生化检查、神 经功能影像学检查(fMRI/PET) ,电生理检查,(MEP、EEG 、EMG 、SEP) 等检查确 定病变部位、性质、神经网络回路,了解病程病因病理。 2, 明确 TMS 参数对于皮质可塑性调节机理,高频高强度刺激(5Hz )和间歇性 Theta 爆发刺激(iTBS)可兴奋大脑皮质,产生长时程增强(LTP )的可塑性变化, 刺激部位脑血流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增加,刺激回路垂体神经内 分泌相关激素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增加,磷酸激酶增加,DN

2、A 转录增加,多种蛋 白合成增加,促进突触连接功能和神经网络形成。低频低强度刺激和 cTBS 作用相 反,可治疗皮质某些功能区亢进性疾病。 3, 刺激参数主要为:强度、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重复次数(总的刺激时间和 刺激脉冲个数) ,以上参数组成不同的刺激序列和刺激方案。 (见表 1)其中的花样 刺激模式是 2005 年以后新方法,刺激量小,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刺激 方法。值得临床治疗优先考虑。 4, 根据检查、诊断结果,确定治疗的观察指标、量表,比较疗效。一般年轻、病程短、 病情轻、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治疗时间、治疗次数可缩短。而年老、病重、遗 传性、器质性、药物难治性、慢性疾

3、病可增加刺激量和治疗时间。每次治疗不超过 30 分钟,避免治疗适应和效果饱和。疗程太短则疗效不能巩固。 5,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带耳塞,预防听觉受累,如出现头痛、恶心等副作 用,可减少刺激量和治疗时间。万一诱发癫痫,马上停止治疗,保护病人不要受伤, 一般不用抗癫痫药物,可自行恢复。目前没有诱发多次癫痫的报道。二,常见疾病治疗处方参考: 1, 抑郁症:低频刺激右侧额叶背外侧(LDPFC ) ,高频刺激左 LDPFC 。(图 1) 2, 狂躁症、焦虑症、强迫症:高频刺激右侧 LDPFC ,双侧运动皮质。 3, 精分症:改善阴性症状,高频刺激左 LDPFC 或圆线圈刺激前额中部 4, 精分

4、症:治疗幻听、耳鸣,低频刺激左颞顶叶 5, 孤独症(自闭症):低频刺激左 LDPFC ,高频刺激前额叶中部 6, 老年性痴呆:高频刺激双侧 LDPFC 7, 帕金森病:高频刺激左 LDPFC ,低频刺激患侧运动皮质(M1 ) ,高频刺激健侧 M1 区 8, 肌张力异常、不自主抽动:低频刺激患侧皮质运动区。 9, 癫痫:低频刺激病灶区或 M1 区。 10, 偏头痛:低频刺激枕叶视觉皮质区或高频刺激左 LDPFC 11, 顽固性神经性慢性疼痛、纤维肌痛、内脏痛:高频刺激单侧(左)M1 区,低频刺激外 周患侧神经根、高频刺激左 LDPFC ,低频刺激右 LDPFC 12, 中风,缺血性脑梗塞、偏瘫:

5、高频刺激患侧病灶附近,低频刺激健侧 M1 区,外周 功能性磁刺激。刺激外周神经带动瘫痪肌收缩。 13, 中风引起的偏侧视觉忽略:低频刺激健侧枕叶视觉皮质。 14, 中风引起的失语症:低频 1Hz 刺激右侧布洛卡对应区。 15, 中风引起的吞咽障碍:低频刺激健侧 Cz 前 2-4cm 外侧 4-6cm 下颌舌骨运动区 16, 脊髓损伤:高频刺激脊髓损伤相关皮质运动区和受损下端神经根。 17, 脊髓损伤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便秘:高频 T9 、l3 相继刺激,促进肠蠕动。 18, 脊髓损伤并发症,排尿障碍:高频刺激骶部神经根。 19, 脊髓损伤并发症,呼吸困难:高频刺激 C6-C7 增加吸气,T9

6、-T10 增加呼气。20, 脊髓损伤并发症,肌痉挛、萎缩、预防深部静脉血栓,高频刺激周围神经。 21, 睡眠障碍:低频刺激顶叶 Cz 后 1cm,或右侧 LDPFC ,高频刺激左 LDPFC 。 22, 成瘾性疾病:可卡因、酒精:高频刺激右 LDPFC 。香烟、尼古丁:高频刺激左 LDPFC 。 三详细处方: 1,抑郁症: 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左额叶背外侧 0.8-1.1 10-20 1-5 8-30 1000-2000 20-30 5 6-8 2 常规 右额叶背外侧 0.8-1.1

7、 0.3-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m(分) 次/周 疗程 周 3 cTBS 右额叶背外侧 0.8 50Hz 3 5Hz 20 60 600-900 2-3 5 4-6 4 iTBS 左额叶背外侧 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4-6参考:如下单侧低频刺激右侧额叶背外侧和 TBS 可作为一线方案。 根据病情、病人耐受性、副作用、治疗效果调节参数 2,狂躁症、焦虑症,强迫症: 模式 刺激部位

8、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右额叶背外侧 0.8-1 20 1-4 30-56 800-2000 20-30 5 4-6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m(分) 次/周 疗程 周 2 iTBS 右额叶背外侧 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2-43,精分症:改善阴性症状 皮质抑制 SP 减小,运动阈值 MT 减小, 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

9、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左额叶背外侧 0.8-1 10-20 1-4 8-30 1000-2000 20-30 5 4-6 2 常规 额叶中线 F3F4 0.8 10-20 1-4 10-56 1000-2000 20-30 5 4-6 圆形线圈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m(分) 次/周 疗程 周 3 iTBS 左额叶背外侧 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4-6 4,精分症:治疗幻听 耳鸣 模式 刺激部位

10、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左颞顶叶 TP3 0.8-1.1 0.5-1 10 2-5 1000 20 5 1-4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s(秒) 次/周 疗程 周 2 cTBS 左颞顶叶 TP3 0.8 50Hz 3 5Hz 20 60 600 100 5 1-2发病机理之一:可能是 NMDA 受体调节异常,神经网络连接异常,神经网络监视异常引起 5,孤独症(自闭症): 孤独症3 岁前出现症状,基本

11、临床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普遍 性发育障碍。发现皮质功能柱细胞多,体积小。可能是抑制性GABA 能神经元过多,记忆、计算等某些局部网络发达,而 远程多网络联系不足。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结构,可刺激大脑皮质抑制 GABA 神经元,可用圆形线圈,选择低频或 cTBS,选择额叶、顶叶皮质。减少多动症、减少发脾气和感觉超负荷、减少重复行为,改善大脑不同区域的同步工作, 使患者容易坐卧、听话服从。 高频刺激额叶内侧区,能改善社交困难。 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2、1 常规 左额叶背外侧 0.8-1 1 10 1-3 1000-2000 20-30 5 6-8 2 常规 双额叶中间 0.8-1 10 1-5 30-55 1000-2000 20-30 5 6-8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m(分) 次/周 疗程 周 3 cTBS 左额叶背外侧 0.8 50Hz 3 5Hz 20 50 600-900 1-2 5 4-6 4 iTBS 双额叶中间 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4-66,老年痴呆:刺激双侧前额背外侧都可

13、以提高图片命名能力 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左额叶背外侧 0.8-1 10-20 0.5-2 8-50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 右额叶背外侧 0.8-1 10-20 0.5-2 8-50 1000-2000 20-30 5 6-8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m(分) 次/周 疗程 周 3 iTBS 左或右额叶背外侧 0.8 50Hz 3 5Hz 2 8 60

14、0-900 3-5 5 4-6 7,帕金森病: 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健侧脑 M1 区 0.8-1.1 5-25 1-4 8-50 1000-2000 20-30 5 6-8 2 常规 患侧脑 M1 区 0.8-1.1 0.3-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 3 常规 左侧额叶背外侧 0.8-1 20 1-3 10-50 1000-2000 20-30 5 4-6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15、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s(秒) 次/周 疗程 周 4 iTBS 左额叶背外侧 0.8 50Hz 3 5Hz 2 8 600 190 5 4-68,肌张力异常(dystonia)及抽动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患侧脑 M1 区 0.8-1.1 0.3-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 9,癫痫: 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m(分钟) 次/周 疗程周 1 常规 颞叶病灶处 0

16、.9-1.1 0.5-1 5-10 2-3 1000-2000 20-30 5 6-8 2 常规 病灶侧 M1 区 0.9-1.1 0.5-1 5-10 2-3 1000-2000 20-30 5 6-8 花样 模式刺激部位 刺激量 AMT 丛内 频率 丛内 脉冲 丛间 频率 串时间 S(秒) 串间歇 s(秒) 脉冲 总数 治疗时间 m(分) 次/周 疗程 周 3 cTBS 颞叶病灶处 0.8 50Hz 3 5Hz 20 50 600-900 2-3 5 4-6 4 cTBS 病灶侧 M1 区 0.8 50Hz 3 5Hz 20 50 600-900 2-3 5 4-6 10,偏头痛: 模式 刺激部位 刺激量 RMT 频率 Hz 串时间 s 串间歇 s 脉冲总数(个) 治疗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