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018681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玉米的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份的吸收,阐述了不同阶段所施用的 肥料及施肥方法及玉米的水灌和病虫害的防治。 1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 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 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 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 100 千克玉米籽粒需氮 2-4 千克,五氧化二磷 0.7-1.5 千克,氧化钾 1.5-4.0 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 期

2、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 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 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 85% 。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 总需肥量的 13% 。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 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 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 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 2.1% ,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 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

3、雄开花的穗 期占 51.2% ,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 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 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 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 难补,生长中期 5-8 片叶、需磷最多,占 63.9% 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 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 期钾的积累达到论文联盟 WWW.LWLM.COM 整理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

4、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 0.000050.0001% 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 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 34 万公斤,磷酸二铵 150200 公斤,尿素 150225 公斤, 硫酸钾 5075 公斤,硫酸锌 7.515 公斤。其中尿素的 30%做底肥,70% 在玉米 6-7 叶期 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 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 、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 肥的增

5、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 于增产。 2 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 240-360 ,在生长季节有 250mm 降水的地方就能种 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 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 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 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 8-10 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 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 19002300 立方米/

6、每公顷;管输灌 14001700 立方米/ 每公顷;喷灌 10001200 立方米/ 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 16002100 立方米/ 每公顷;管输灌 11001500 立方米/ 每公顷;喷灌 8001000 立方米/ 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 13001600 立方米/ 每公顷;管输灌 9001100 立方米/ 每公顷;喷灌 650800 立方米/ 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 50100 立方米/ 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 710 叶期灌一次,一 般年 710 叶期、抽雄前 10 天至开花后 20 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 56 叶期、拔节期、抽 雄前 10 天至开花后 20 天、灌浆

7、期各一次。 3 玉米丝黑穗病( 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 发病 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 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 5 叶期,都可侵 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 体,形成丝黑穗。 3.2 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 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 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

8、吉农高新吉农 4 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 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论文联盟 WWW.LWLM.COM 整理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 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 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 ,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 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 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 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

9、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 治疗 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三是在播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的 0.2%-0.3%,甲拌磷,或用 75%的“3911“乳油, 用药量为种子量的 0.3% 。 四是苗期喷药防治:玉米四叶期可用 40% 水硫磷乳油,30 毫升,喷雾,也可用菌毒清 600 倍液或毒宁 6000 倍液,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 害。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水利建设

10、是农业生产众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所以我国必须致力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才能更直接的提高国民经济收入,带 领国民真正的过上小康生活。 “水利是农村经济的命脉”科学地概括了水利与农村经济的关 系,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高产稳产。 我国人多地少,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以及农业生产对水利的要求逐渐 提高,给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而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 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具体实践1。1、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1.1 建设

11、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 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 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 至 60 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 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 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 40% 。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

12、工程,中小型灌 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 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2。1.3 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 使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 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由论文联盟 http:/www.LWlm.cOm 收集 整理1.4 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 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

13、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 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 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1.5 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后, 外国的农产品已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 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2、加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2.1 扩大水源,增大贮量我国是世界 13 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特别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农区平均降水 500650mm

14、论文联盟 WWW.LWLM.COM 整理,只靠自然降水很难保证粮食的可持续增 长。因此,应采取跨地区西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以扩大水源,提前研究“溯天运河 构思” 。可从雅鲁藏布江筑坝,把水位提高到海拔 3588m,能将 2000 亿 m3 水引入黄河, 再利用黄河小道,把水引入西北、华北缺水区。经青海湖调蓄,把水输入新疆盆地和河西 走廊及晋、冀、辽、蒙北平原。 “大西线”调水方略如能实现,我国西北华北平原缺水问题 会得到彻底解决,工农业的生产才能持续发展。2.2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旱地浇灌优良的水利设施是确保农业均衡用水和粮食增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 排放,气温增高,干旱灾

15、害将更加严重,为了抗旱夺丰收,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扩大旱地浇灌,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偿。多渠道筹措资金,每年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 织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水利基础建设,整治病塘病库,维修和兴修引水渠道,改善小型雨 水集蓄工程,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沙有凼、护坡有草,增加农业供水能力,扩大 旱地浇灌面积,改变目前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其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2.3 植树造林,搞好生态工程蓄水为了解决我国工农业缺水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对现有荒山荒坡分期分批进行绿化,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水保林、用材林、经果林,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提高我国森林覆

16、盖率,涵蓄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增强农业抗御干旱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2.4 发展节水农业农业是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 70%左右。由于输水管道和渠堰 遭损毁,年久失修,在农业输水过程中,有 30% 40% 的水渗漏浪费,因此修好渠道、发 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对缓解我国用水资源短缺矛盾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节水农业是以节约用水为中心的农业,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现 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如改 目前的大水漫灌、串灌为滴灌、渗灌、喷灌等措施,能充分提高农田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 产效益,保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2.5 节能减排,防治水土污染为了防止我国水土继续受到污染,在工业上要节能减排,控制工业“三废”直接 排放,要严格执行水法和水土污染法 。对污水要通过化学处理,回归利用,灌溉农 田,使污水资源化,达到既增加供水量,又治理污染,这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 之一。在农业上要推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