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8439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和教学建 议 初中学段法治教育专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据课程标准 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以深化宪法教育为主要任务,围 绕初中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的公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炼生活 主题,厘定编写思路,统筹安排各单元教育内容。关于本册教材及教法,特作 如下说明。 一、教材编写思路 1.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 大纲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 本位。在初中阶段,宪法教育的重点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初步了解

2、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根据上述要求以及 教育部关于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建议,本册教材编写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 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这些知识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宪法精神主要表现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国家权 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串联全书,既遵循了宪法的内 在逻辑,又观照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材第一单元以“坚持宪法至上”开篇,通过介绍“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宪法原则,说明宪法是公民权

3、利的保障书;通过讲 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说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 程,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第二单元,着重讲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单元,着重讲 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对宪法精神的具体展开。第四单元,在前面以知识为 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扩展。总之,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 2.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 本册教材以宪法知识为

4、载体,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重 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 地位的自我认识,包括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参与意识等相互关 联的几个方面。初中阶段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认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意识,是社会个 体基于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而成的一 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初中阶段国家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尊崇 宪法权威,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初步了

5、解国家 机构的职权。 为此,教材第一单元通过阐释“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学生行使监督 权利“监督权力运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讲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初 步渗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教育学生树立宪法至上观念,维护宪法权威,重点 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讲公民与权利及其关系,教育目标是增强 学生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观念,重点进行公民意识 教育。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教育目标是增强国家认 同,树立制度自信,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讲法治的 价值追求,教育目标是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 正义的意识,也是落脚于

6、公民意识教育。 3.尊重认知发展规律,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 教材在逻辑架构的设计上,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展开。首 先,从宪法与公民的关系入手,使学生体会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理解宪法 保障公民权利的核心价值;从宪法与国家的关系入手,使学生知道宪法是治国 安邦的总章程,理解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宪法的 主动性、积极性。其次,具体阐释宪法的主要内容,即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最后,基于宪法和法律相关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领悟 知识背后的东西,亦即法律的价值追求、法治的精神,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真正具备法治思维、践

7、行法治原则。这一总体设计不仅符 合认知发展规律,而且与宪法文本的总体逻辑相吻合。教材总体逻辑结构如下: 本册教材在具体内容的表达上,强调以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遵循 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使法律知识的同化与法治观念的树立在学 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中具有坚实的基础。教材每一框的结构设计,都以“运 用你的经验”开始,通过问题导入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拓展空间”结束, 体现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归回生活的建构路径。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既忠实宪法文本,又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点。 二、教材内容框架 根据上述编写思路,教材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1.体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树立宪法至

8、上理念。 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学生角度,面对宪法,他们首先会问: 宪法是什么?宪法与我有什么关系?宪法有怎样的功能与价值?宪法与其他法 律有什么区别?它在国家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为此,教材的内容安排首先 从回答这些问题入手。一方面,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它调节公民与国家 的关系,既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 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宪法的生命在 于实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 权威和法律效力。保障宪法的实施是

9、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2.明确基本权利与义务,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 观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 权利包括政治权利、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和其他权利。公民权利是 广泛的,也是有边界的,权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因此必须依法行 使权利。同时,公民还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基本义务。在我 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学生既要增强权利意识,又要增强义务意识, 依法履行义务。 3.

10、了解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增强制度自信与国家认同。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地位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和国家机构的 运行。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还依 据宪法,建立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国家 机关在内的一整套国家机构。这些国家机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行使宪法 赋予的各项国家权力。 4.体会法治原则与价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引领法治行为。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尊重

11、自由平等、维 护公平正义,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学生需要深入认知自由平等的真 谛、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高精神,并在生活实践 中践行法治精神,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三、教材主要特点 1.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 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都以宪法文本为载体。在宪法教育中, 让宪法回归文本,保持其法律属性,可以避免空泛的政治原则的说教。初中学 生已初步具备了对宪法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本册教材有别于小学阶段宪法 教育的具体方式,以讲法律规范为主,重视对宪法文本的讲解。当然,宪法条 文毕竟是抽象的,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

12、心发展实际,教材对宪法规范的讲解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即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 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个性到共性的飞跃, 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选择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直接从未成年 人的案件中撷取素材,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对于宪法文本做到入脑、入心,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2.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 本册教材在阐释法律规范的同时,更注重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 力提升。例如,教材在讲国家权力时,强调权力有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 行使权力不得侵害公民合法权利;在讲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时,也

13、强调行使权利要谨守边界、维护权利要遵循程序。对学生进行权利边界意识和 程序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行为能力。例如,教材第二单元讲 了如何行使公民权利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第四单元讲了如何践行平 等的理念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等。此外,教材还通过“方法与技能”“相 关链接”“拓展空间”等栏目指导学生向政府建言献策,参与网上评议政府, 行使监督权,向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等等。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原 则,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

14、治信仰,形成对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 者、坚定捍卫者。 3.突出法治教育主题,适当渗透道德教育。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本册教材作为法治教育专册,在突出法治教育 主题的前提下,也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 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 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 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 能。教材在编写时,不仅有明确的法治教育目标,而且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引导,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5、4.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法律范畴有其严格的界定,法学理论有其严谨的逻辑。本册教材在呈现方 式上,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具体做法是,教材各单元、 各课的导言以散文风格呈现,增强可读性,保持一定情感张力,以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教材选取的案例,尽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节,讲究叙述方式,使 其生动可读;教材正文部分对于观点的阐述,则力求科学严谨、简洁凝练。 5.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凸显思维张力。 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观点得出的思 维过程,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 如第二单

16、元中针对归还失物要求物主“请客”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拾物归还, 索取报酬该不该?”展开讨论。此外,教材在观点的阐发上,也强调辩证性, 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由与法治的统一等。 四、教学建议 1.领会教材主旨,明确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 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 神,增强法治意识。教材总体教学目标包括: (1)熟悉宪法文本,掌握宪法主要内容。 以宪法教育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编写思路和 特点。讲解宪法主要内容,固然需要借助法律概念进行阐释,但本册教材更强 调回归宪法文本,通过宪法文本为教材理论观点提供坚实支撑。我们认为,初 中阶段的宪法教育应强调以宪法文本承载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不 能只有宪法理论、没有宪法文本,或者重理论、轻文本,把宪法教育变成空泛 的政治说教。为此,本册教材不仅在正文及辅助栏目中大量引用宪法文本,以 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感知和熟悉宪法,还设置了课后“拓展空间”,引导学生 开展宪法诵读活动,加强对宪法文本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