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01765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 中国古代的饮食养生之道 概述 姓名:付桃学号:0911022049专业:09人力资源管理日期:2012年6月2 中国古代的饮食养生之道概述 摘要: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越来 越多的人重视身体的保健与养生,本文主要概述中国古代的养生方 法都有包括哪些。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饮食养生 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为民众保健防病所重规。随着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摄生养性的内容已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 中国养生学。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浩富,立论精湛,然诸多 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现据

2、收集的资料,简介中国古代养生部 分文献及其作者的主要养生思想,以期在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 中,给今人以启示。 一、中国古代养生方法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 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 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3 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 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 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 疾病,

3、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 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 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 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 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 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 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 可反其道而行之。4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

4、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 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 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 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 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 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 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 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

5、诱发种种身心 疾患。 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 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 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5 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 胸开阔、心情愉悦。 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 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 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 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 食、和五

6、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 养元气、祛病延年。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 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 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 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二、各种养生书籍的介绍 养生论 作者嵇康(公元224一263年),魏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 乐家,是当时“竹林七贤”之一,同时又是一位有名的养生学家。 后为司马昭所杀。他的养生观点主要有:(l)重视调摄,认为“树养 不同,功收相悬”。(2)主张形神共养,因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6 以存”。在养神之法中,既主张

7、清虚静泰以宁神,又提倡音乐怡神 以悦志。(3)防止过用病生,注意积微成损。 抱朴子 作者葛洪(公元284一346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 论家、医药学家、练丹术家。其养生思想有:(1)主张恬愉淡泊,涤 除嗜欲。(2)宝精行气,创胎息功法。(3)房事问题,认为不可绝阴 阳,唯得节宣之和。(4)认为养生以不份为本,主张“爱之于微,必 成之于著”。(5)主张动以养形,吐纳炼气。 养生延命录 作者陶弘景(公元456536年),齐梁时代著名医家。其养生观 点主要有:(1)认为形神相依,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动以养形。(2)认 为寿夭与先天因素有关(胎气之充实和虚耗),但认为后天调摄将养 更重要

8、。(3)防止过用病生,主张和之、节护之,以减少不必要的消 耗。 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公元531一约590年以后),南北朝学者。其养生 思想有:(l)反对“遁迹山林,超然尘滓”的炼丹学仙之道。(2)提 倡“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 药物”的养生之道。(3)认为“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4)主张 对儿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而老人犹应晚学。 千金翼方7 作者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学 家。其享年102岁,且在百岁时著成千金翼方一书。其养生思 想主要有:(1)主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悦志以养神。(2)主张动以 养形,秘固保精。(3)防

9、止各种过用病生。(4)认识到早婚早育致先 天不足,若后天调摄又不当,如此重重相生,病病相孕,是体弱早 夭的原因。同时提醒人们,大醉大劳而行房事,不利于优生。(5)男 女房事,主节宣其适,抑扬其通塞。并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房事次 数。 景岳全书 作者张景岳(公元15621639年),明代著名医学家,十分注重 养生。认为(1)寿夭与先天、后天有关。(2)治形必以精血为先。(3) 中年应开始抗衰老。(4)虚静以养心神(5)防止过用病生,示人勿困 于色、酒、财、气、功名、庸医之中。 清代乾隆不但爱诗,精于诗,还是一位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 尊老、敬老、热爱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帝王 中最

10、高寿者。 三、中国古代人如何进行养生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春节,乾隆皇帝在皇宫大排宴席, 邀请100名百岁以上的老人欢宴,宫迁文武官员也都参加为其祝贺。 当知道参加圣宴有位赵姓老人141岁时,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地与大 学士纪晓岚即席对诗祝贺。乾隆上联:“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8 ”60岁为一个花甲,“花甲重逢”正好是120岁,“三七岁”即21 岁,两者相加,恰为141岁。纪晓岚略加思索,对出下联:“古稀 双庆,更多一度春秋。”70岁为古稀,两个70为140,再加一岁, 正好也是141岁。上下联不仅岁数相符,而且对仗工整,文笔流畅。 在座的百位老人都赞叹不已。 姜子牙垂钓养生 姜子牙8

11、0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直至97岁还身体健康,精 力充沛,这与他几十年的垂钓生涯有关。垂钓,作为一种修身养生 之道,颇有益处:一是健身。垂钓之时,往返奔波,活动筋骨,可 以强健体魄。二是养性。姜氏钓鱼不用铒,不弯钩,名为钓鱼,实 为养性。远眺江湖之波涛,近闻林中之鸣鸟,心平气和,专心致志。 三为固志。子牙大器晚成,年逾古稀,才华还未得以施展。当他听 说周文王礼贤下士,便到渭水之滨垂钓养老,期待文王寻访,从不 心灰意懒,而以垂钓磨其性,固其志,温韬略,习战法。所以有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传说。 武则天的长寿之道 一个人能否长寿受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制约。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武则天健康长寿说

12、明了这个问题。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终年81岁,这在平 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唐代,实属凤毛麟角。公元660年,武则天 36岁,始被委以政事,执掌朝政45年,由于她身体健康,精力过9 人、头脑清晰、决断果敢,而且勤于朝政,把李家王朝治理得井井 有条。 据考,武则天健康长寿因素之一是先天遗传。武氏的祖辈、父 辈们寿命都很长,特别是她的母亲,竟活了92岁,在唐代可算绝无 仅有!遗传基因为这位“一代女皇”时至暮年仍然耳聪目明,提供了 先天条件。 武则天习武尚文十分好动,是她长寿的又一原因。武则天从小 随父母练过多种功夫,特别长于养身气功,从小到老从不间断。唐 太宗归天之后,她被贬

13、到感恩寺为尼的岁月,更是练功不止,以至 “野史”中记载“武才人入寺方始于功”。这是误传。武氏从小习 武,能骑善射,不仅给以武德感昭天下的太宗皇帝留下美好印象, 而且给了她一个健康体魄。这位至高至圣的则天皇帝,虽为娇女但 曾以降服烈马而震惊朝野,给后人留下美谈。 武则天为人开朗、宽容大度,处变不惊,是她延年益寿的又一 因素。公元684年,年过六旬的则天皇帝,得知南蛮动乱,柳洲司 马骆宾王还写了一份讨伐武则天的“战书”,其中列出武则天20大 罪状。胸襟开阔的武则天得知后,令人找来这份“火药味”极浓的 檄文。武则天读后不仅不怒,反而被骆宾王驾驭文字的能力和过人 的才华所动。她叹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与

14、柳洲司马的才学相比, 并批评当朝宰相,为什么不想办法把这种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武 则天招揽才不仅倍受推崇,而且也对她健康长寿大有好处。 四、中国古代的饮食养生10 (一)饮食之宜忌 金匮要略曾经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 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对此,我 认识到,对于养生来说,饮食应该注意宜与忌之间的关系。经常听 爷爷奶奶说,不能吃太热的或太凉的东西,说是对身体不好。确实 是这样。一般说来,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 食宜温而忌凉;平体之人,宜进平衡饮食而忌偏。 (二)平衡膳食 俗话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我们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是 多方面的

15、,而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发育,延缓衰 老,都有很大的帮助。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的“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 益精气。”说明了在食养中饮食调配要求营养全面、合理。 因而, 我们平常在饮食方面摄入的食物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 我认为,平常饮食中贵在精而不是多,每一种食物都要涉及一 点,这样各种营养都得到补充又不会太饱,不用担心肥胖的问题。 现在又很多小朋友都存在挑食的问题,这就违背了平衡膳食的原则。 比如,我的表弟,现在12岁,以前每次到我家吃饭的时候,只吃肉, 不吃菜,肥胖的身体就这样形成了。不过,经过我们的教育和强制 性的要求,

16、他也改过来了。 (三)饮食的方式11 “营养组合+巧选脂肪+三餐定量+凉吃有益+细嚼慢咽+多吃多动 +少食多餐+摄足微量营养素=健康+健美” 凉吃有益:“热食可增加人体热能,吃冷食要先经过热化才进 入消化过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热量。”这对于要减肥的同学们 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应注意凉食不能过冷,过冷的食物刺激胃 肠。 细嚼慢咽:吃饭的时候多嚼几下,对胃很有好处,更能促进吸 收。我的一个舍友从大一到现在慢慢的胖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 是吃太快,嚼的次数太少。 据日本玛丽娜医科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中村丁次观察,肥胖男子 用8至10分钟吃完食物,瘦人需咀嚼13至16分钟;对同一种食物, 肥胖者只咀嚼7.7至8.1次,瘦人却要咀嚼8.9至9.4次。限制胖 人进食速度19周后,男子减重可达4000克,女子减重达4500克。 多吃多动:饭后散步既可以帮助消化,也可以防止肥胖。平常 吃得多的人,应该做适当的运动,这样有助于保持身材。研究表明, 胖人与瘦人在夜间消耗的热量大致相等。关键是在白天,胖子活动 少,身体内部活动趋于缓慢,以至热能积存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