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017647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粘虫是什么 一。粘虫简介 粘虫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是著名的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发生严重 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风也是影响粘虫数量的重要因素,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迫其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 但是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线虫、蚂蚁、步 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类。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0mm,翅展4045mm。体淡褐色或淡灰褐色,雄蛾色常较深。触角丝形。前翅与体 同色,散布细微黑褐色小点;翅中央有淡黄色近圆形斑2个,且在外斑下方还有一个白点,其两 侧各衬以小黑斑;翅尖有

2、黑纹一条,斜伸至内缘末端1/3处;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雄蛾翅僵1根, 雌蛾3根。 卵:馒头形,稍带光泽,表面有许多网状细脊纹。初为白色,渐成黄褐色。将近孵化前变黑色。 卵粒排列成块,呈24行或重迭排列。 幼虫:成长幼虫体长约38mm,体色变化很大,且发生量多时色较深。头部有明显的网状纹和“凸“ 形纹。体表有5条纵纹,背中线白色,边缘有细黑线,背中线两侧各有2条红褐色纵纹,近背面 的较宽。腹面污黄色,腹足外侧区有黑褐色斑。幼虫一般有6龄。 蛹:长约20mm,红褐或黄褐色。腹部57节背面近前缘各有一列深褐色隆起点刻。腹部末端有3 对刺,中央1对粗直强大,两侧2对细小弯曲。 三。粘虫危害 主要危害小

3、麦类、小米、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在大发生年,还能取食豆类、 棉花和蔬菜等。粘虫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成白条斑,3龄后才取食形成缺刻, 56龄幼虫可食尽叶片成光秆,继而危害嫩穗和嫩茎。 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吸食花蜜以及蚜虫等分泌的蜜露、腐果汁液及淀粉发酵液等。对糖 醋液的趋性很强。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伏于草丛、柴垛、作物丛间、茅舍等荫蔽处,傍晚开始 出来活动。在黄昏午夜活动最盛。取食高峰时间较短,第1代在晚上7时前至8时半左右,第 2、3、4代依次略有推迟。成虫飞翔力强,在四级以下的风力常迎风飞行,还能随气流作远距离 迁飞。 一般平均每小时可飞行2040km,一

4、次飞行可达500km左右。雌蛾产卵前活动力较强,食量较大, 而开始产卵后减弱。因此诱捕到的蛾子一般均未产卵。羽化后25d交配,612d开始产卵,前 3d内产卵数量多。产卵部位因作物有不同。麦子上喜产于枯黄叶尖或叶鞘和被地下害虫危害而 造成的枯心苗上。在大麦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的大麦田里,则以病株的半枯黄叶尖上卵最多。水稻上,卵多产于下部半枯黄的叶尖上;在玉米和高粱上,多产于干枯叶片边缘和叶尖或穗部苞叶 上。 四。生活习性 粘虫成虫昼伏夜出,1、2龄幼虫仅食叶肉,3龄以后食量逐渐增加,常将叶片吃成缺刻,5、6 龄为暴食阶段,能吃光叶片,并咬断穗子,具有群集危害,大发生时常吃光一块作物后,成群地 向

5、附近田块迁移危害。 每雌产卵5001600粒,少的数十粒,多则可达3000粒左右。以胶质物粘结卵粒成条块状,包于 纵折枯叶内,外面不易见到。幼虫孵化后,群集在折叶内,吃去卵壳后爬出叶面,吐丝分散。第 1、2龄幼虫仅食叶肉,常把叶面吃成细长的白条斑;第3龄后食量渐增,能将叶缘吃成缺刻;第 5、6龄达暴食期,蚕食叶片,啃食穗轴,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0%以上。在大发生时不仅食光 作物叶片,还咬断穗子。食物不足或环境不适时,常成群结队迁向邻近田块,故有行军虫之称。 除阴雨天外,幼虫多在夜间活动取食。低龄幼虫常躲于作物心叶和叶鞘中取食。由于虫小荫蔽, 危害症状不明显,故往往不易发现。第4龄后,白天幼虫

6、还常常潜伏于植物根旁的松土里或土块 下,潜土深度一般为12cm。第3龄后的幼虫还有受惊卷缩下落的假死习性。 幼虫老熟后,钻入作物根际12cm深松土内作土室化蛹。在稻田内因田水或土壤过湿,常在离水 面1寸左右的稻丛基部把脚叶和虫粪粘成茧,化蛹其中。粘虫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大害虫, 粘虫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雨水多的年份粘虫往往大发生。成虫产卵最适条件1923,相对 湿度90%左右。粘虫成虫经补充营养,蜜源植物的多寡对粘虫的发生量常常有一定的影响。 五。防治方法 一.诱杀成虫在蛾子数量开始增加时用糖醋酒液配成诱杀剂进行诱杀。糖醋酒液配比为糖:醋:酒 液:水为3412。调匀后加少量杀虫剂。每0.3

7、30.67ha放置一盆糖醋酒液配成的诱杀剂, 盆高出作物约30cm,诱剂保持约3cm深,每天早晨取出蛾子,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57d 换诱剂1次,连续23周。 二.诱蛾灭卵从成虫产卵初期开始直到产卵盛末期止,在田间插立稻草把,每亩约10个,稻草把 应稍高出作物。每35d更换稻草把,把旧的带卵草把焚毁。 三.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4龄期施药。可选用的药剂有:2.5%敌百虫粉或2%杀螟腈粉每亩 1.52.5kg喷粉;用80%的敌敌畏1000倍、50%辛硫磷10001500倍、20%杀灭菊酯3000倍;90%倍 硫磷、25%西维因、48%乐斯本每亩3040ml喷雾。 1、药品配制 物理防治策略

8、 采用下列方法诱杀成虫,压低虫口:A、糖醋盆B、杨树枝把(成虫白天隐蔽其中)C、黑光灯 2、药剂防治策略 在幼虫低龄期,及时控制其为害,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防治:A、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B、或5%卡 死克乳油4000倍液C、或5%农梦特乳油4000倍液D、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E、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F、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G、或40%菊马乳 油2000-3000倍液H、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I、或茴蒿素杀虫剂500倍液。 四.玉米粘虫的防治: 农业防治: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

9、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 源。 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六。目前爆发的粘虫灾害 农业部种植司副司长周普国近日表示,8月上旬,全国粘虫相继爆发,重发的田块一般是100到 500头,最高是2500头,全国害虫已发生3亿亩次,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虫害密度为近 10年罕见。全国已派出70个督导组到各地督导病虫害防治情况。 吉林、河北、内蒙古、山西、云南等地出现粘虫灾害,其中河北虫灾面积达990万亩,吉林受灾 严重地块占1/3。监测最新数据称,全国黏虫灾情发生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重灾区或将引发 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针对秋季重大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态势,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10、,下一步将立足“虫口夺粮“,紧 盯措施落实,全力夺取秋粮丰收。该负责人还强调,积极争取早日落实并下拨前一阶段申请中央 财政追加的2亿元水稻病虫害防治资金。 七。各地灾情 吉林- 作为中国商品粮主产区之一的吉林省长春市,近来遭遇罕见二代粘虫虫灾,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 威胁。据统计,长春市二代粘虫发生面积达到124.8万亩,其中最严重的农安县有63万亩农田 受灾。 吉林最早曝出虫害的是农安、德惠等地,当地的玉米地到处可见黑乎乎的黏虫,有的玉米已经被 虫子啃光了叶片,只剩下光秃秃的叶脉。 对于虫灾,多名农业专家表示与气候有关。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王丕武分析,气候条件是诱 发黏虫灾害的重要因素,“今年

11、吉林省中部地区雨水比较充足,土壤湿度和田间湿度都比较大, 这样的气候条件最适合于黏虫的生长发育。“ 辽宁- 965万亩农田遭受玉米粘虫灾害。 据调查,辽宁省发生的密度和分布范围为20年来罕见。截止8月12日统计,全省三代粘虫严重 发生面积达208万亩。目前全省按照农业部门的要求和指导,全力灭虫,全省防治面积已达到 774万亩,未发生因施药中毒死亡事件。 河北- 河北省发生的面积大概是990万亩,我玉米种植面积在4500万亩,不到四分之一,重发生面积 就那一块,就是唐山、沧州、廊坊、保定。农业部种植司副司长周普国正在河北廊坊指导病虫害 防治工作。他说,今年的虫灾,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为近十年罕见。 农业厅协调财政,协调了2000万,紧急采购8460台烟雾机,适合于玉米高杆作物田间施药的机 器,省长批的特事特办,立即采购,晚上开始送货。到目前,已经用了直升机1架,大型施药器 械400多台,烟雾机2000多台,到现在已经完成重发区防治545万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