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7038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2月大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全国卷) 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第卷 24.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 适应 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25.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 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 来 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

2、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6.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 则, 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27.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 度,但 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 难以得到有

3、 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 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8.有研究表明,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 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 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 问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农村经济的凋敝 D.城乡差距的扩大29.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

4、,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 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 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严复此言旨在 A.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 B.解释中衷西盛的原因 C.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 D.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30.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概念, “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31.经过新中国初期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私营企业的大多数不再是纯粹的私

5、人资本主义性质,而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 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了。这种状况 A.说明国民经济恢复收到良好效果 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C.确立了人民政府的经济领导地位 D.把私营企业纳入了计划经济轨道 32.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个人无 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 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33.马丁 路

6、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 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 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 图是 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34.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 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

7、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35.右图是1991年莫斯科街道上被拆除的一个前苏联镰刀和锤子。对此,2016年12月26日俄罗斯学者指出,共产党点燃了世界革命,并在苏联确立了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但是 在抵达目标前,意识形态淡去,物质资料短缺,这让民众开始更多地衡量生活质量。这说 明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苏联共产党 A.未能处理好国际国内关系 B.缺乏长远目标的设计能力 C.背离了目标和忽视了民生 D.忽视改善民众的物质生活 第卷 必考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需求,强大帝国的这种需求(可以货币 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更大

8、的逆差,秦汉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就 属于这种情况。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大宗产品供给与大宗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 是与没有 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 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17、18世纪前后的明清时代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 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东方中心论”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材料二 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 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 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

9、磅,几乎翻了一番。而作为第二大贸易国的美国情 况与英国相类似,“对华贸易也有四百万至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存在巨大贸易逆差、明清时期转变为巨大贸 易顺差的原因,并分析这种转变所反映的实质问题。(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初期西方对华贸易的特征,并加以简 要评价。(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国际经济治理规则的主导者和霸权国家,美国最能够 从现今的国际经济规则中受益。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并未对此承担

10、对应的责任,从而造成其自己一手缔造的全球化陷入困境。2016年10 月1日李少丹欧美版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自我狙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选考题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3年1月,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竭力兜售的计划:进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 ,即攻占西西里岛,确保地中海航行安全;决定成立联合计划参谋部,拟制在法国北部登 陆计划。5 月,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达成妥协,同意1944年5月1日开始实施法国北部登 陆战役,代号“霸王”;

11、同时扩大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规模,以尽快迫使意大利投降。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罗斯福同意按时实施“霸王”战役,这既是战时迅速打败德 国的需要,也是战后控制西欧的需要。在罗斯福调解下,丘吉尔最后同意按时开辟第二战 场。会议确定:“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苏联军 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军队已登 陆100万人。8月15日,美、英、法军在法国南部戛纳至土伦一带顺利登陆。经过3年酝 酿和努力,开辟第二战场终于成为现实。第二战场的开辟,不仅形成了从东

12、、西、南三面围歼纳粹德国的有利战略态势,对加快 纳粹德国的灭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苏军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移师远东参加对日作战、 加快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周小宁化解大国分歧,西线合作推动转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盟国联合对德作战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并做简要评价。(9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 丁曰昌(1823.7.71882.2.27),字持静,号禹生(作雨生),广东丰顺人。1862年积极参加洋务运动,被李鸿章视为左右手。1863年2月,丁曰昌改任直隶知州,

13、推举唐廷枢等创办开平煤矿,开发矿藏,兴办开平矿务局,后扩展为开滦煤厂。1864年, 任苏松太道,苦心筹划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新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次年,成立上海 机器制造厂总局,推荐容闳赴美购机器、聘技师,制造厂逐步扩大为江南造船厂。同时还 在上海 浦东设立炮兵学校,培养炮兵人才,加强防务。1870年,丁日昌上条议海防奏折,提出海洋水师章程,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 支海军和把台湾建制为行省。他还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主张,诸如整饬吏治、简兵 厚饷、屯军要镇、设立舶司、举办报馆等,多被清廷采纳。 丁日昌从政不忘育才。在潮州先后募款扩建金山书院、韩山书院和榕江书院;在丰顺倡 办 蓝田书院、鹏湖书院,

14、促成同治九年第一批学生留美和光绪三年第一批学生留欧,造就詹 天佑、严复等一批人才。 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丁日昌 材料二 1875年,丁日昌继沈葆桢任福建船政大臣。次年兼署福建巡抚,并赴台巡视, 主持建造新式炮台,训练洋枪队和洋炮队,架设海底电缆以密切海峡两岸联系。1879年后在籍养病期间,继续关心海防建设,指出日本将南侵台湾,北图朝鲜,以期 引起朝野重视。 据近代军事人物:丁日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日昌的主要活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日昌在台湾建设上的贡献,并分析其多种活动 的出发点。(7分)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全国卷

15、) 文综参考答案(历史部分) 24. D【解析】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关系具有“理所当 然”的特征,是由于儒学从血缘关 系这一植根于民众 生活之中的起点出发,推及君臣关系,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D 项正确。君臣关系、社会关系并非 都具有血缘关系,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以伦理关 系规范君臣关系,不能说明是否要绝对服从君主的 要求项错误。 25. B【解析】本题考査历史解释能力,与传统的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两大趋势的史实有所 不同,必须紧扣 材料作答。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由“无法解 脱的困境”可知正确; C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不符 合 的主 。 26. A【解析】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先要端庄

16、品德, 方能体现作品的正大光明,并强调“画如其人”,体现的是理学外在行为与内在人格道德修养的一致 性,故A项正确。从材 料中体现不出是“文人画”,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 不能 说明绘画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C项错误;“文 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绘画 都体现人的 品德修养程度,不是对绘画、文学地位的界定,D项。 27. B【解析】材料表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 例如土地买卖的自由、租佃关系的灵活等,但政府却一直压制商业 的发展而没有形成健康 的市场经济秩序,说明经济 政策失调抑制了社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能 够说明土 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商人阶层深受 权力阶层的制约、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但均 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A、C、D三项错误。 28. A【解析】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 系、新的经济组织的出现表明中国 社会的经济结构 开始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