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5016604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一点感想 这本书是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王小春写得,该书主要介绍 了对于问题学生诊疗的基本思路以及如何培养“校园专家” 。 作者在第一章集中介绍了问题学生诊疗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什么是问题学生?” 、 问题学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以及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第二章则介绍了各种典型问 题。第三章则介绍了如何培养“校园专家” 。 文中反思了目前教育问题学生的错误思路有如下几点:一、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 有“管”学生的冲动。二、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三、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 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四、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2、。五、 思维缺乏逻辑性。六、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七、只会责怪别人,不想反思自我。八、 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九、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 十、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而同时,作者也提出了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一、遇到事情,先稳住事态。二、 不急于做是非判断的道德归因。三、不搞“态度挂帅” 。四、先问“为什么” ,而不是“怎 么办” 。五、了解情况时,了解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六、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 况。七、确诊时,要提出多种假设。八、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 得起推敲和质疑。九、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

3、得病,他人吃药。十、 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其次,作者集中介绍了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应对。比如说, 纪律方面的问题,顶撞老师、上课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学习方面的问题, 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马虎、偏科。心理品德方面的问题,早恋、偷拿钱物、迷 恋网络、暴力倾向、离家出走、自杀倾向。 本书的最后作者提到了什么是校园专家,校园专家的职责,以及如何培养校园专家。 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讲,就是“不想学” ;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 到学习的重要性” ;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 ;早恋就是“思想复杂、肮脏” ;成绩一下 降,就是

4、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性地归结为觉悟问 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 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 啊!教育,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是智慧!读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吧,或许 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慢慢的品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慢慢的和你的孩子们进行比对,你会 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生、差生、落后生、后

5、进生、个别生,这几个概念相近,却又有些模糊。我对问 题生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 (我的理解:只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算不上是问题生,问题生 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有问题也不等于是问题生, 王晓春对问题生的定义是有严重的问题,何为严重,就需要我们去诊断。一般来说,班里 的问题生不会超过 5 个。 ) 二、问题生的常见类型 1、厌学型(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但 品德方面无大问题。 ) 2、纪律型(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学习与品德没有大方面问题。 ) 3、品

6、德型(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多数成绩不好,不守纪律,一只脚在社会,一只脚 在学校。 ) 4、心理障碍型(主要是心理方面问题,如自闭、忧郁、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 无法与人沟通等,学习成绩多数不好。 ) 5、 “ 好学生”型(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 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 ,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搓能力极差。 )(我的想法:一般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于其余几类问题学 生,关注度还不够。因为,学习成绩是最显性的,一个孩子一旦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那么, 老师必定要对他最近的行为进行思考,从而把他拉回“正途” 。 “好学生”型的问题生隐蔽

7、性极强,在学习成绩优异这个光环的笼罩下,其它方面的问题几乎都被忽略不计了。这也 就是许多“好学生”突然自杀、离家出走等的原因。 ) 三、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 ,教师的“心病” 。 对于一般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对他们往往是没有效果的, 教育问题生,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诊断、治疗。 我们可以将问题生分成三个等级: 一级,班主任可以解决;二级,交给“校园专家”处理;三级,最严重,学校解决不 了,可以交给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

8、学生,勉强要 求教师是不实际的,这只能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该做的事情没有精力去做,两头都搞不 好。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分层把关,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但是,我们总希望尽可能的把 问题解决在第一层,班主任把问题生都推给学校,学校承受不了,学校把问题生都推给社 会,社会也承受不了。 (我的感想:班主任做班主任的事,教师做教师的事,各司其职,不要把自己当成是 万能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如实上报,该请“校园专家”来解决的,还是该交给社会有 关机构来解决,当机立断。我们读王老师的文字,是为了更好的反思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 中的行为,如果,能将问题生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不是更好吗?) 四、问题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

9、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我不管,你的感受如何我不管,反正你没有 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的方式,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做“管理压倒教育” 或者“管理代替教育” ,这种思路是不科学的,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2、不问“为什么” ,只问“怎么办” 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教师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于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 问题都解决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学生许多问题不属于道德认识,是非问题,而常常是 心理或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4、没有多种假设,

10、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 ,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 一种好,所谓“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 5、思维缺乏逻辑性 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所以就只好 高举“爱”的旗帜,反复说那几招。 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情绪上来了,前因 后果不分,只强调态度。Comment f1: 别人的 Comment f2: 网络上的 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己 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许多埋怨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的道理, 但埋怨顶多只能起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11、,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工作中还 会碰钉子。于是,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信权利,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多数教师嘴里谈爱,但其实真正教育学生的时候,更相信权利、批评、惩罚、检查和 评比,同时伴随大量公式化的说教。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个性,缺乏对个案的诊断和治疗。 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的硬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 。 我做你的“妈妈” ,我爱你,我照顾你,我捧着你,你一感动,不就听我的话了吗?可教师 对孩子的爱,无论怎样热烈,都超不过家长,要是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更应该听家长 的话啊,可见,爱

12、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家长 很多老师都以为“请家长”是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束手无策的时候,就会想到家长, 好像家长是救星。其实不然,家长不一定比你高明,家长的办法不一定比你多,而且,问 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多数问题生的家长对孩子已 经失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他还指望老师呢! (我的感想:王老师列举了十条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容易犯的错误,我觉得,能够 反思自己是最有用的武器。遇事需要冷静,爱需要智慧!) 五、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

13、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 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 “再而衰,三而竭” ,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 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 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 修炼一些下台阶的方法,避开孩子的“锐气” ,对我们日后教育孩子也有好处。孩子会因为 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也会因为

14、教师当时的忍让而把你看得更高!)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 该的。 ”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 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骂人、偷东西、上网 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 题。 ,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 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 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

15、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我的感想:追根溯源是解决问题生问题的关键。一团乱麻只有先理清了,才能重新 付诸使用,才能织出有用的东西。除了“好学生型”有较强的隐蔽性外,问题生的问题几 乎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谁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 为什么不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找回 自己!) 3、不搞“态度挂帅” 问题生闯祸的时候,常常顶撞询问或干预的老师,态度很没有礼貌,有时近于蛮横。 老师出于自尊或者碍于面子,就可能怒火万丈,不顾一切的药压倒问题生的气焰,打掉他 的恶劣态度。这样可以理解,但是,弄不好就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从

16、此,教师就不可能 冷静的调查和分析问题了,教师的身份可能蜕变成学生吵架的对手。教师的这种思路就叫 做“态度挂帅” 。任何人都无法在气头上马上给别人道歉,这是违反人之常情的,通常,人 们在冷静下来之后才会道歉。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不要急于“打态度” ,要先调查。当你平静的向孩子询问事情的经过时,孩子的恶劣态度也会降温,更利于你工作。 (我的感想:这和第一点有点相似。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不是也包含着这样的等待呢? 孩子再小也是人,拥有人复杂的情感,大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何况是他们。 可能,你暂时向孩子低头,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那就多修炼几招下台阶的招数吧!你的 宽容终究会赢得孩子的尊重的!) 4、先问“为什么” ,而不是“ 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 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 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 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 定显得很厌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