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15178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 - 工程设计摘要:针对大亚湾核电站计算机、通信和仪表控制系统(统称“微 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问题,从分析雷害侵入途径和防止微电子系 统设备雷害事故发生的防护措施入手,通过防雷接地系统的检测结 果,对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设备、厂房防雷设施等的状况进行 了分析和评价。以典型雷害事件为例,分析了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 系统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对系统进行改造的情 况。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防雷 保护计算机、通信和仪表控制系统(以下统称“微电子系统” )在 工业化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系 统的微电子器

2、件的集成化和微型化程度愈来愈高,而其元器件的抗 电气冲击水平却都很低,因此,防雷问题和元器件间、系统间的电 磁兼容问题日显突出。大亚湾核电站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核电站, 自 1994 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微电子系统的雷害事件偶有发生。因 此,本文从防雷保护技术的角度对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概况进 行分析。1、微电子系统设备遭受雷害的途径和防雷保护措施1.1 遭受雷害的途径微电子系统设备遭受雷害的途径有直击雷的侵害、反击,由 电源线路引入的雷电侵入波、感应雷或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害等。电网系统内部产生的过电压冲击或电磁耦合等也会造成设备损坏。在电力网内部因系统操作失误或出现异常工况甚至短路等故 障,会

3、引起电力网系统出现内部过电压或电压瞬态降低的现象。大 亚湾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RAM)系统快速降功率保护装置 就曾因香港 400kV 电网瞬时接地短路而动作,造成该电动发电机系 统跳闸。此类过电压会经电源侵入微电子设备,也会因布线不当而 通过线路耦合到微电子器件的电路中。同样地,某些继电器设备在 动作时会瞬态产生高达 4kV 的电压干扰波1 ,这种干扰波的波头 上升前沿可达 0.4kVns,它既产生传导性干扰,也产生辐射性干扰。 因此,在核电站微电子系统设备的内部应考虑电器设备之间的电磁 兼对于雷电电磁脉冲过电压,其波的过程时间非常短,采用工频稳 压装置或不间断电源是不能消除其影响的,而

4、且过电压往往会损坏 这些设备。1.2 防雷保护措施由于微电子系统设备对雷电特有的敏感性和雷害途径的多样 性,在对微电子系统设备的雷电防护方面,应根据各微电子系统的 重要程度划分防雷区域,并针对微电子系统设备的可靠性要求程度 确定出相应的雷电防护等级,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一套完整的防 护体系,这种防护体系也就是核安全采用的纵深防御体系。针对雷害特点,采取的防护措施有:a)利用雷电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等)及其构成的系统防 止直击雷的侵害。 b)泄流(分流)雷电能量,防止直击雷反击。c)采用对系统设备接地的等电位连接的方法防止直击雷反击。d)采用多层次的电磁屏蔽来降低或限制感应过电压的产生。 这些

5、屏蔽包括建筑物屏蔽、微电子系统设备机房内屏蔽、设备外壳 屏蔽和信号管线屏蔽等。作为电磁屏蔽,在微电子系统的设备中, 除了要具备防雷暴屏蔽外,还要求达到设备间、电子元件间的电磁 干扰屏蔽,即系统间、设备间要达到电磁兼容的标准要求。e)采用过电压保护器防止元器件损坏,即在微电子系统的电 源回路、信号接口等回路安装过电压保护器(如过电压限制器或浪 涌吸收器等) ,经限制器将已产生的过电压箝制于限制值以下,保证 系统设备或元器件免于异常动作或损坏。过电压保护器的设置或选 择应按其保护系统的重要级别或系统回路接口方式全面、系统地统 筹考虑。以上措施是微电子系统设备防雷害和过电压保护的基本措施, 由它们构

6、成一个完整的现代雷电防护体系,即全方位、多层次的综 合防护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护技术并不能有效地防止雷电的侵害。 因此,计算机、通信和仪表控制等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工作应全 面、综合地予以考虑,在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或技术改进。2、大亚湾核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概况2.1 计算机网络系统 作为大亚湾核电站的生产管理、生产控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站计算机网 络系统主要由计算中心(电站计算机辅助隔离系统、广东核电生产 管理系统等) 、工业计算机系统和仪表控制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中 心中央计算机位于 01 楼一楼的全封闭机房内,自其投入运行以来, 尚

7、未发生过因雷害造成系统停运或主设备损坏等事故。但在 1999 年 8 月,曾发生过网口设备以及多个用户收发器因雷害而损坏的事 件,另外北区部分餐厅计算机收费系统的终端也曾因雷害多次出现 异常工作状态。有鉴于此,在 1999 年度对北区部分计算机用户进行 了接地设施增改处理。计算中心的主计算机房在防雷保护方面具有较好的防直击雷 和感应雷的设计工况。作为工业计算机系统和仪表控制计算机系统, 其主设备布置在主厂房内,仅厂区和办公楼出入监督(KKK)系统 部分装置设置在户外区域。历史上 KKK 系统曾发生过因雷害而造 成板件损坏的事件,这些系统的防雷概况见 2.3 节的分析。2.2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在

8、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亚湾核电站采用 完全独立而互为备用的微波中继通信电路和光纤通信电路,其构成 的闭环通信系统保证了广东核电通信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分布于 核电站现场的主要通信设施有微波站、01 楼通信交换机机房、南区 通信机房、BX 楼通信交换机机房等。大亚湾核电站微波站投入运行 已 10 年有余,电站自建设和商业运行以来,通信系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虽然因雷击发生过用户部分模块板件损坏,但微波 站主机系统未出现过因雷害造成重大设备损坏或系统失效的事件。由于雷电存在着随机性和不可控性,通信系统运行正常并不 代表系统设计或状态符合保护的要求,所以,在 2000 年 11 月,核

9、电站对微波站的防雷工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检查、评 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防雷设计、施工评估核实原防雷设 计的实施情况;接地网电气性能测试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和 屏蔽线的连接等情况;接地网工查和评估。检查、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防雷设计、施 工评估核实原防雷设计的实施情况;接地网电气性能测 试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和屏蔽线的连接等情况;接地网工况 评估评判接地电阻、电气连接等是否合格,接地网腐蚀状况 (包括局部开挖检查) 、接地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是否满足运行要 求等。通过对微波站防雷设施的全面检查,发现存在问题较多,主 要是: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检测值与设计值(4)相比偏大,为 7.15;接

10、地网腐蚀严重,水平接地带与垂直接地极已基本腐蚀断开, 垂直接地极已起不到应有作用;防雷保护设计部分不符合要求;交、 直流电源配电设备各侧及交流屏输入端等未装备氧化锌避雷器等保 护装置,直流屏输入端亦未安装相应浪涌吸收装置等。针对上述检测和评估结果,为防止雷害事故的发生,对通信 系统进行了改造,并于 2001 年 11 月全部完成了接地网的改造和有关防雷设施整的改工作。整改后微波站接地电阻和保护配置达到了 规程要求,提高了整个通信系统的防雷水平。2.3 工业计算机仪表控制系统核岛、常规岛工业计算机仪表 控制系统对核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防雷领域中,与核安全相关的计量、

11、检测和控制系统是防雷工作 的重中之重。机组自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尚未有明确的因雷害造成 核安全系统异常动作的记录。从防雷角度来看,核岛工业计算机仪 表控制系统采用多重全封闭式屏蔽设计,即整个核岛厂房采用全封 闭钢筑水泥建筑构成等电位连接的法拉第屏蔽笼的结构模式;常规 岛工业计算机仪表控制系统亦基本采用封闭式屏蔽设计。无论是核 岛还是常规岛,其建筑物外部均设有完善的接闪器(避雷针、避雷 带) ,接闪器经接地引下线接入电站主接地系统,因此,对直击雷和 感应雷的侵害都可有效地进行防护。从侵入波方面来考虑雷电冲击 过电压的影响,在电源供电系统中,来自电网 500kV 和 400kV 系统 的侵入波在经过

12、 SF6 全密封组合电器(GIS) 、主变压器等设备进入 厂用 6.6kV 系统后,通过电站避雷器的防雷保护以及多回路的分流 和波过程的衰减,侵入波已得到有效的阻止。因此,可认为来自外 部的雷电波对核岛或常规岛工业计算机仪表控制系统是不会构成威 胁的。核岛内微电子系统应以防护内部系统产生过电压或系统间的 电磁干扰为主,对外部防雷工作应以检查建筑物接地引下线、连接 可靠性和接地网的工况为主。在 2000 年 10 月对大亚湾核电站主接地网的电气性能检测和对运行 10 年后的主接地网的腐蚀工况开挖检查中,已确认目前核电 站主接地网状况良好,接地网接地电阻为 0.174,符合国家接地标 准的要求。核

13、电站主接地网的设计高于国内电站的设计标准,接地 网设计寿期与核电站寿期一致,如接地母线、接地引下线全部采用 铜质导体(预埋前作防腐处理) ,接地导线截面选择远大于国内标准, 引下线与接地母线连接规范且状况良好。在对 660 多个连接点的检 查中,仅发现 2 个连接点接触不良。通过开挖检查和对检测结果进 行综合评价,认为接地网的设计、安装、维护和运行工况是满足核 电站运行要求的。因此,可认为核岛和常规岛微电子系统的防雷保 护体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并且目前运行工况良好。3、大亚湾核电站辅助系统的典型雷害事件分析及系统改造情 况 1999 年 8 月和 2000 年 6 月,0SEP 生水箱水位检测

14、系统发生多起 雷害事件,其原因和系统改造分析如下。3.10SEP 系统变送器雷害事件描述 1999 年 8 月 6 日,雷暴天 气,饮用水(SEP)系统的储水池的 0SEP401402MN 水位测量变 送器、9KRG151AR 柜中的 0SEP007 008CA 板件,以及变送器 (0TER013MN 和 0SEL001002003 N)等设备,在雷电冲击下 损坏。同一天,雷害还造成与计算中心同轴电缆连接的 10 个终端机 的收发器损坏,厂区通信交换机上 48V 直流电源开关跳闸,导致全 厂 4 位数电话机系统不可用,使主控制室与外界联系受到严重影响。3.2 原因分析 SEP 系统的储水池位于

15、电站北面山坡上,因为地势较高,所以储水池有遭受直击雷破坏的风险;0SEP 储水池侧水 位测量变送器 0SEP40140MN 露天安装,未设计有防雷装置;电 站侧机房内 9KRG151AR 柜中亦未设计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从储 水池到电站内机房的 9KRG151AR 柜的距离长 1000m 左右,两地之 间仪表控制电缆在跨越公路时采用架空铺设,其余部分沿地面敷设, 该电缆采用的是非铠装电缆,沿线亦未采取任何屏蔽管线等屏蔽措 施。因此,当储水池遭受雷击或沿线路附近落雷时,地电位升高或 空间雷电电磁脉冲波在电缆上耦合产生过电压,这种感应过电压的 侵入造成测量变送器和板件等的损坏,过大的雷电流甚至造成

16、同系 统电源的其它变送器损坏,如这次事件中的废液排放(TER)系统、 常规岛废液排放(SEL)系统和辅助给水(ASG)系统的部分变送 器损坏。在查无直击落雷点后,可初步认为本次事件的原因是设备 遭受感应雷侵害。3.3 改造情况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的雷雨季节里,0SEP 生水 箱水位检测系统的 0SEP401402MN 水位测量变送器和 CA 板件曾 多次损坏。针对 1999 年 8 月这次雷害事件,于 2000 年 5 月,大亚 湾核电站技术部门对生水箱水位检测系统进行了改造,将露天敷设 的电缆安装封闭式金属电缆托盘和变送器屏蔽罩接地。由于改造措 施单一,其效果不甚理想,随后因受雷电冲击又发生一起储水池 0SEP401402MN 水位测量变送器损坏的事件。之后增加改进措施, 即在储水池侧 0SEP401402MN 水位测量变送器处安装了过电压限 制器,经近 2 年运行考核效果不错。参照此措施已着手在电站侧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