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1429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 结构理论 【摘 要】近年来,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尤其 地震发生之后对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为了保障人民 生命与财产安全,增强基建工程的防抗震能力,非常重要。以现代 基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先进的抗震设计思路, 强化防抗震结构设计,非常必要。【关键词】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的破坏力较强,具有突发性特征, 一旦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等产生非常大的 影响。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地震发生后的房 屋倒塌现象,增大了对人类安全的威胁和经济损失。因此,在基建 工程结

2、构设计中,必须考虑防抗震问题,通过优化建筑结构,对弱 化地震产生的灾害,起到一定作用。1 影响基建结构地震破坏的要素1.1 地基建设的影响在基建工程结构的地基方面,可能受到地震影响较大的主要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选择较为软弱的冲击土层作为地基,那 么发生地震时的破坏力会增大;其二,如果地基土出现液化现象, 可能造成地基沉降,从而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其三,建筑 结构的周期如果和场地发生自振的周期较为接近,那么就增大了共 振效应的可能性,甚至破坏力更大。1.2 结构体系的影响 其一,如果基建项目选择“底框结构” ,那么底层的刚度较为 柔弱,当发生地震时容易受到破坏;选用“填墙结构” ,如

3、果底部为 敞开框架结构,同样容易受到破坏;其二,如果基建项目选择“填墙 框架”,在钢筋混凝土的桩柱位置极易发生剪切破坏;其三,应用当 前使用较多的“框架-抗震墙” 结构,则整体框架结构较好,抗震力较 强。1.3 构件应用的影响如果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其柱子受到的破坏力最强;如果采 用多肢剪力墙结构,其窗下墙部位容易出现裂缝,一旦发生地震, 裂缝将扩大,进而造成破坏;如果采用配筋混凝土桩,即使层间发 生位移,混凝土还是能保证其完整性,仍发挥抵抗作用。1.4 刚度分布的影响一方面,如果基建项目采取矩形平面布置方式,一旦电梯井 等构件因为地震作用发生偏移,就会加重地震危害;另一方面,如 果采用不对称的

4、建筑结构,如三角形,同样容易在发生地震时产生 结构扭转问题,影响建筑安全。2 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设计要点2.1 优化选择建筑结构如果某项工程处于地震多发地带,那么在设计之前必须慎重 考虑,尤其建筑的结构选型和材料选择,都非常重要。对于混凝土 建筑结构来说,产生的弯矩、轴向力等,都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一定 作用力;尤其当前一些建筑的楼层较高,在竖向轴向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水平荷载力会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加大,此时水平方向就容 易发生侧移;因此对于高层基建项目来说,应客观分析水平方向侧 移问题,在保证建筑基本功能和抗震能力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施工 材料和建筑结构体系,增强建筑混凝土的结构性能。2.2 结构基

5、础抗震的保证当前一些建筑设置了地下室,对基础埋深就提出了一定要求; 在地下室的四周,应该对填土进行处理,以保证其夯实度;建筑的 桩基础结构,既要符合竖向结构荷载力要求,也要抵抗地震水平力。 因此,如何计算桩基水平承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计 算单桩的水平承载力;另一方面,计算地下室周边土的压力。确保 二者产生的和大于地震水平力,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3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关于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的设计,应适时引入“概念设计” 理 念,了解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内部作用力的传递途径,将各项设计 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增强结构的延性;关于结构中的剪力 墙布置,应该遵循“对称、均匀”

6、的原则,保证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 布置的合理性,且主轴方向的刚度相一致;应该注意,尽量减少在 墙体开洞,如果无法避免的开洞,应该保证洞口的整齐、平整;如 果在高层混凝土结构中,应综合考虑受力钢筋分布、箍筋以及截面 尺寸等要素,最终合理布局;有关建筑构件的连接,也要注意其整 体性。2.4 缓解结构自身重量 我国一些基建工程项目以高层建筑为主,建筑的高度对结构 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 问题,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在满足建筑日常使用的基本功能和安 全性能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避免水平方向的弯矩作用,避免发生建 筑变形问题;另外,由于建筑的质量水平与地震效应成正比例关系,

7、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重心高,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倾覆力矩 可能瞬间加大,造成建筑倒塌,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为了 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建筑结构的选型以及材料的选择中,应该尽 量选择轻质材料,以此降低建筑本身的重量;最后,提升高层建筑 自身的抗震能力,也非常有必要,增加建筑每一楼层的承载力,并 且和楼层的弹性受力值保持均匀变化,避免抗震力集中在建筑的某 个位置,这样就可能造成建筑倾斜,无法保证地震冲击下建筑的安 全性。2.5 发挥隔震、消能作用如果基建工程项目受到严重的地震破坏作用,就可能引起大 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所以要加强对基建工程防抗震结构的设 计;由于灾害发生的频繁性,人们也对

8、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一定要求, 尤其在地震常发地带,建筑除了能够保障最基本的抗震功能,还要 具备消能、隔震效果,主动应对抗震问题。当前,在施工中采用最 多的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地基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这 样发生地震的情况下,上部结构仍然保持平稳状态;有关地基的选 择,尽量以岩石类基土为主,可保证地基具备较高的密实度;另外,增强地基承载力,还可减少发生地震的同时产生共振的可能性,起 到隔震功能。另外,建筑所处位置的不同、建筑功能的不同,都将 对隔震系数产生一定要求;那么在选择建筑的隔震支座时,需具体 分析建筑实际情况;材料的选择也要以延性好、能够增强消能作用 为主。2.6 尽量设置多道防线从

9、以往每一次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伴随着大大小小若 干次的余震;那么在基建工程项目中,应尽量多设置抗震防线,避 免建筑抵抗首次破坏之后,再次受到余震的影响,也将对建筑结构 产生破坏力,酿成事故。那么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就要考虑采用一 些分体系组织,发生地震时发挥协同作用,以其自身的延性结构抵 抗地震破坏力的多次侵袭;当建筑结构遭受多次强度较大的地震作 用时,结构会处于非弹性的变形状态,可能对建筑稳定性产生一定 影响,但不会造成直接坍塌;只需要简单维护即可;所以,建筑结 构的延性非常重要,在结构中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起到多重保护作 用,即使结构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也不会威胁人们的生命。总之,随着我

10、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 市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基建工程的防抗震结构设计,应该引起各界 的重视;当前我国已经开发并使用了轻质量、高强度的材料,并且 在结构设计中融入全新的设计理念,关于建筑抗风能力、抗震能力 都有所考虑,再加上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都增强了建筑结 构的防抗震能力,对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黄伟.浅析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连梁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 2010(24).2贾鹤林.钢筋混凝土厂房抗震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J.新 世纪水泥导报,2013(4).3李航.关于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比较J.中国房 地产业:理论版,2012(10).4刘东辉.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理念的运用J.中国建筑 金属结构,20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