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01181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浅谈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梅花中学 华丽红 摘要: 作为广州市一所普通的市一级学校的老师,都要面对这一问题:生源素质 不好,学生学习习惯差,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较严重的学业分化。本文 针对我校2008届学生情况,阐述了学业分化的原因以及防止学业分化的做法。 事实证明,我们立足三年,认真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特点,采 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地防止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化,取得 了理想的成绩。 一、 学生学业分化的原因 我校位于广州市原东山区,是一所普通的市一级学校,周围省级名校林立, 每年升初一的电脑派位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生源是不来报到的,因此我校学生 生

2、源素质一直不好,学生学习习惯差,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较严重的学 业分化。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深知,要想在初三的升学考试中拿出象样的成绩, 就必须从初一抓起,决不能等到初三才抓。在2008届学生初一入学时,笔者有 意对入学考试中后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学生学业 分化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厌学情绪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根本原因。 我们都知道,情绪能影响人的行为,消极情绪给我们的行为带来的是负面 的影响。厌学情绪就是一种消极情绪,厌学情绪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根本原 因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内因,也有外因。具体表现为: (1)“厌学”与学生自身“厌师”情绪有关。 调查发现,

3、不少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某位老师,就喜欢该学科;不喜欢某 位老师,就不喜欢该学科的现象,这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 学生认为有以下几种行为的教师最讨厌工作不负责,没有时间观念,不按 时间下课,抢占学生自习时间等;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伤害学生自尊心; 言而无信,表里不一,挖苦讽刺学生及其家长,同一件事喋喋不休说个没完; 教学缺乏艺术性,一味照本宣科,上课效率低下,抓不住重点和难点,缺乏层 次感,课后留下大量作业;平时很少与学生接触,不知学生姓名。这都是值得 我们每位老师思考的问题。 (2) “厌学”与“不当的家庭育人环境”有关。 影响学生厌学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

4、业类别家长的 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调查发现,厌学学生的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均偏低。父母自己认为没啥 文化,孩子也好不到那里去,长大随便干点事,饿不死人就行,老师都管不好, 我更不行,放纵孩子东游西荡,使孩子产生“厌学”。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2 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的,其子 女的学习成绩往往不良或厌学。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当也会导致学生厌学。家长一方面抱着不切实际的高 期望,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同样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进而厌 学。 (3) “厌学”与“不当的学校育人环境”有关。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活动

5、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 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在教 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 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厌学学生 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强了厌学情绪。 (4)、“厌学”与“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有关。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 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 上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会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又如近年来一 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 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

6、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 染上不良习气。中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若交上不三不四有流氓习气 的朋友,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总之,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里有学生自身 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原因。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本身,更要立足优化 外部环境,使厌学的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不强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重要原因。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的重复与练 习,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个体的一种需要,是自动化学习行为的倾向。经过调查发 现,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以下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 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

7、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 力分散。 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 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 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从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 是缺乏细心与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缺乏学习内驱力。许多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 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 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 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

8、有机会就看。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 生不多。 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不强,使这一部分学生在初二就越学越吃力,学习 成绩逐步拉开了差距。3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要在思想品德学科防止学生学业成绩的分 化,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提高学习能力。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应重点去做的方面, 我们备课组在这三年中,为防止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化,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一 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二、 有效防止学生学业分化的方法和对策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 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

9、的主因。因 此,要有效地防止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化,教师必须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 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呢? 新课程强调学习内容的情景化、生活化、活动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出发,创设话题情境,引入丰富多彩的过程经历、活动 体验,为学生设计、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但是要注意在不同年级,开展 活动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七年级可侧重于情感体验,可多组织一些小品表演、 角色扮演、续写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八、九年级可侧重于

10、思辨能力的提高, 可多组织一些课堂小辩论、调查活动等。 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面对思想品德这一新课程,都有强烈了解 这门课程的愿望。因此我们围绕教材,结合实际,开展了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堂 活动。 如在七年级讲授学习新天地 ,在探究“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小品“学习问题剖析” ,先请学生分别扮演遇到学习问题 的同学,然后讨论解决这些学习问题的方法。由于情景非常符合刚升上初中的 学生的实际,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一个班上课时,有一个入学考试成 绩较差的学生争着要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在后面的讨论中,也见他专注地听 着同学们的解决方法。慢慢的培养了学习兴趣,成绩也有很

11、大的提高。 八年级课业负担加重,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 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课堂小辩论的环节以激发学生的 思维。如在讲授八年级的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开展了“网络交往利大于 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课堂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也明确了网 络交往的利与弊。 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我们思想品德课课时少,任务重,因此我 们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有目的地根据会考指导书中的活动要求,把应试的要求 有意识地贯穿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进行有趣的课堂活动时就在进行应试的 训练。如在讲消费观念一课时,我布置进行零用钱消费的调查,先让学生 围绕主题确定调查问题,然后

12、现场统计出数据,接着分析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或现象,要求学生用课本知识去回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都非常高。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4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 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 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应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如可根据教学内容交替 采用小组讨论、小品表演、课堂辩论、调查、讲故事、小老师等形式,满足学 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

13、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只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 。这样就极大地扼杀 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 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重 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与思考。要积极创造各 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如在七年级讲授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时,老师讲得再透彻,对学生来说都 还是感性认识,倒不如设计一个具体情景,让学生把自信者、自负者、自卑者 的行为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三者的区别。2、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14、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 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的一些良好习惯。如: (1)会读书的习惯。 我们现在的考试是半开卷的形式,熟悉课本、会使用课本,将对考试取得 好成绩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养成会读书的习惯。具体分为 “三读”:第一读是粗读课文标题与正文,首先有个大概的印象;第二读是带 着问题去读,问题就是课文中的活动框里所设的问题,还有就是课文里的名言 警句,我都会设计成“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要

15、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课文中找答案;第三读是在老师讲完新课后,要求学 生再读一次课文与笔记。通过这三遍读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普遍加深了,这 就为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打下了基础。 (2)课堂上会做笔记的习惯 课堂笔记一般是对课文内容的层次分析和重点提炼,因此,我要求学生做 课堂笔记一定要书写在正确的位置,与课文内容是相对应的。这有利于对课文 的理解,也有利于考试时的答题。 做课堂笔记还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如大标号、小序号的使用;概念、观点、 问题的区分,这些都应该指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规范。 (3)会审题答题的习惯 学习既是讲能力,也是讲技巧的事情。学生普遍反映不会解答主观题,这 是因为没有掌握

16、好审题答题的规律。我指导学生按照“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回归教材,落实内容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的三步法进行解答。审题首 先要审题目有几层意思,有什么限制条件;然后审材料,找出关键词和主要观 点;接着思考该题与课本的哪些知识相结合,也就是回归教材;最后组织答案, 要注意全面性、逻辑性,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回答,涉及多个知识点的,5 要考虑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同时还要注意语 言规范,使用书面语言,书写要工整清楚。 (4)纠错的习惯 出错是难免的,但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对在作业、练习、考试中出 现的错误,能及时改正,并主动分析错误原因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每一次测 验讲评完,更正之后写失分原因,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出错的原因写在错题旁 边。一份份试卷积累下来,在大考前让学生重温复习,一般能减少出错率。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特别是对后三分 之一的学生,基本上要一一指导,检查过关。 3、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学科能力 在新课程下培养的学生对某门学科学习的成功与否,应着重看其是否掌握 了本学科的的主干知识和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