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10311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大节水改造力度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 农田水利 灌区是一座具有农田灌溉、防洪排涝、发电、航运和城市生产、 生活、环境供水等综合效能的大型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 120 万 亩,排涝 70 万亩,目前每年为市及其周边城镇提供工业、生活、 环境用水达亿吨,年发电量 2500 多万度,工程运行四十余年来,累 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 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近几年,灌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和 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改革与改造并 举;坚持立足农村求生存,面向城市求发展,在工程管理、建设、 挖潜改造上下功夫,在管理体制、运行

2、机制和水价的改革上下功夫, 在发展灌区经济、壮大自身实力上下功夫,成效显著。一、加快灌区建设改造,夯实灌区发展基础长期以来,灌区工程先天配套不全,后天投入不足,工程老 化失修,用水效率低,灌溉效益差等已严重制约了灌区的生存与发 展。对此,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之 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 1997 年起, 连续 8 年实施该项目,使灌区工程硬件得到明显改善,工程效益衰 减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几年来,我们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灌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在灌区整体 改造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优先整治病险工

3、程,重点解决卡脖子 工程,集中改造骨干工程,鼓励支持效益工程”的工作思路和“ 确保 工程运行安全,提高渠道输水能力以及有利于提高灌区造血功 能”的工作目标,严格按基建程序分层次、分年度组织实施灌区续建 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为强化该项目的建设管理,我们先后制订了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办法 、 灌区续建配 套与节水增效和节水改造项目投资控制细则等制度,积极实行项 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等“四制” 改革, 认真把好立项、审批、实施、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等“五个” 环节,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 质监部门监督”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

4、从而确保了灌区建设有计划, 有步骤地实施,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总 投资近亿元;共完成支渠以上渠道防渗护坡 198 公里,改造分水涵 闸等建筑物 1129 座,整治加固险堤 20 余公里,建成灌区水情测报 系统 1 套,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启动。工程建设为提高灌区管理 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成效显著。一是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用水效率,扩大了灌溉面积, 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通过防渗护砌、险段加固和建筑物改 造,渠道水利用系数和供水保证率大为提高,灌溉能力大为增强,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提供了有力保障。几年来,灌区净恢复灌溉

5、面积 3.76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6.71 万亩。项目受益区亩均粮食产 量从实施前的 614 公斤/亩增加到 808 公斤/亩,提高率达 31.6。项 目的实施促进了灌区内种植业结构调整,高产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 面积大幅度增加。据调查统计,在项目区内,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的比值平均由项目实施前的 7.5:2.5 变为 6.5:3.5,有的已达到 5:5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实施前的 27539 万元增加到 37724 万元,增加 幅度为 37%。此外,把大量的劳动力从自家的农田放水劳务中解脱 出来,为农民进城打工或搞其他农副产品种植、加工赢得时间与可 能。据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项目实施

6、前的 2301 元增加到 3552 元,增加幅度为 35%。二是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效益相当明显。项目实施 前,灌区分、支以上渠道塌陷渗漏严重,险情常有发生,干渠上分 水口涵闸大部分损毁严重,长流水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水资源的大 量浪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注重灌区干渠的整险防渗、分水口 改造等,大大增加了干渠输水能力,提高了灌溉效率。通过灌溉试 验站测量数据分析,截至目前,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 系数、农业供水保证率分别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 26%、25% 、21%; 项目区内农田亩均灌溉毛用水量由项目实施前的 1948.4 立方米降低 到 1343.37 立方米,亩次灌溉毛用水量

7、由项目实施前的 81.18 立方米 降低到 55.97 立方米,下降率达 31.05%。 灌区在提高灌溉保证率、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的同时,还紧 紧抓住灌区内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机遇,利用节余水量,大 力发展非农业用水(包括工业、生活与生态供水) ,实现水资源的优 化配置,提高灌区节水改造的综合效益。非农业用水的年净用水量 由项目实施前 4000 万立方米提高到实施后的超亿立方米,大大提高 了灌区的经济效益,增强了自我维持能力。三是灌区工程抗灾保安能力大为提高,减灾效益明显。项目 实施以来,增加旱涝保收面积 17.71 万亩,农民受灾损失和抗灾负 担大为减少。以 2003 年为例说明:6 月

8、下旬,灌区发生了百年不遇 的大暴雨,日降水量达 399 毫米,由于有较好的灌排体系,区内没 有形成严重的内涝灾害,农业生产亦未受到多大影响。7 月中旬以 后,灌区又遭遇了历史特大旱情,但晚稻栽种率仍达到 99.9%。这 一年,灌区做到了大旱大涝之年无大灾,减灾净效益为 1200 万元。 据测算,项目实施后,旱涝损失每年平均减少 600 多万元。此外,项目实施后,干渠以上渠道的险工险段基本消除,减 少了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类似溃堤的突发事故,险工 险段工程事故损失下降 90%以上,据测算,每年可减少当地在干渠 以上渠道的岁修费用(含抢险费)300 余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四是提高了用水

9、效率,规范了用水秩序,减少了水事纠纷, 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对灌区这样的大型灌区而言,即 使是支斗以下渠道,其受益范围都可能跨越两个以上的行政村或村 小组,以前由于分级管理不到位,群管组织几近涣散,村与村、户 与户之间常因用水受益不均,发生纠纷;修渠出力不均,互相扯皮。 一到农业“双抢” 用水十分紧张的时候,上中游村民为方便用水,沿 途用木板拦渠抬水,致使下游渠道断流,群众叫苦连天,群殴械斗 时有发生,当地政府十分头痛。项目实施后,由于渠道输水能力增 加,分水、控水建筑物得到改造,加之农田灌溉供水管理进一步规 范和加强,农民用水秩序伴随农田用水状况的改善而大为好转,尤 其在推行了以建立农

10、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 理的改革试点的地方,由于实行“一把锹” 管水,有效克服了以行政 区划为单元而造成的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用水受益不均、纠纷不断, 用渠不维护、修渠不出力或出力不均、互相扯皮的现象,有效化解 了农业用水矛盾和纠纷。农业用水秩序的好转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 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五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促进了灌区农业 生产和自然植被的生长。由于灌溉渠系(特别是填方渠道)相当部 分是土渠或原衬砌已老化、破损,渗透严重超标,加之相当部分的 排水渠系也因年久失修排水功能被废弃,使灌区平均地下水位明显 升高,激发了土壤潜育化或成次生潜

11、育化,直接影响了沿渠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生长。项目实施后,灌区平均地下水位逐渐降低, 有效抑止了土壤潜育化或成次生潜育化。改善了农村生活、生态环境。随着农村水系的改善和用水困 难的解决,促进了农村改灶、改厨、改厕和改造环境。结束了开挖 取水和到处找水的历史,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自然修复。二、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搭建灌区发展平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短缺、水价偏低、负担沉重、管 理粗放是水管单位的通病。如何进一步加强灌区管理,深化灌区改 革,巩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果,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的办法,一方面学习借鉴兄弟灌区改革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总结 吸取本灌区过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2、。早在 2000 年,我们就拟订了 省 灌区改革实施方案 ,同年 4 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该 方案对灌区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资体制、供水水价和劳动人 事与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提出了目标性、原则性要求,这是灌 区成立以来,专门就灌区改革和发展出台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为 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2002 年 9 月,在省人大的高 度重视与关怀下, 省 灌区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开创 了我省就单个水利工程立法的先河,也为规范灌区的建设管理、改 革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与保证。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我们还专门 成立了灌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以灌区改革为主要职能的经济改革办公室。几年来

13、,我们按照省政府批准的 省灌 区改革实施方案和省人大颁布的省灌区管理条例 ,因 地制宜,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多年来,灌区积极 推行以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内容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 革。2000 年 12 月,灌区在县麻丘镇高胡村成立了 省第一个农 民用水户协会四干新五斗渠农民用水户协会。2001 年 5 月, 县被省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列为改革试点县。全县 9 个受益乡 (镇)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联合会” ,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联合会下设 了 68 个农民用水户协会。2004 年 8 月, 县 镇 镇 16 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宣告

14、成立,今年该县又在 镇和 乡全面 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这些先行一步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已经履行了所辖渠系的管理、 保养、维护、用水计量、收费等职能,已初步尝到了体制改革的甜 头,他们不仅较好地完成了用水管理和水费收缴工作,而且还自筹 资金维修田间灌溉设施,既扩大了效益,增加了收入,又节约了用 水,降低了成本。全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控制面积达 21.3 万亩。二是稳妥推进水价改革。水费收入是维系灌区生存和发展的 根本支柱,近几年来,我们一直紧抓水价改革不放松,成效明显。 2000 年我们委托省价格认证中心对灌区工程的供水水价进行 分析、研究和论证。依据该认证中心的论证成果,我们及时向省物 价、水行政

15、主管部门报送了水价改革方案。同年 11 月,非农水价改 革方案得以批准。这是灌区非农水价标准继 1997 年以后再次获得较 大幅度调整,即工业水价由 0.10 元/吨调整到 0.15 元/ 吨,生活水价 由 0.06 元/ 吨调整到 0.10 元/吨,发电水价由 0.025 元/度调整到 0.043 元/度。2001 年我们正式启动自 1991 年以来一直未调整的灌区农业 供水水价改革工程。次年 6 月,省计委根据 省水利工程供水价 格暂行管理办法 ,批复灌区新的农业水价标准:“农业水价暂按亩 计收,流灌 25.43 元/ 亩,提灌 12.71 元/亩(均为成本价的 60%) ” 。 但两个月

16、后,为维护全省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之大局,省计委又 下达了暂缓执行新标准的补充通知,因此,灌区农业水价再次陷入 政策真空: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原来以粮计征农业水费的办 法无法实行,而我省又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造成灌区多年来农业 水费收缴工作非常被动和艰难。为此我局争取多方支持,至 2003 年 7 月,终于出台了农业供水价格执行标准,即为成本价的 40%, 货币计收。2004 年 1 月 1 日,我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我局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再次推进水价改革。省价格主管部门在实 地调查、成本测算、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年底出台 了灌区新的非农供水水价:工业水价 0.22 元/吨,生活水价 0.18 元/ 吨,发电水价为水电站上网电价的 24%,环境水价 0.03 元/吨。值得 一提的是,这次非农水价调整是继 1997 年、2000 年两次调价后进 行了,7 年三次调价,增幅达 150%,实属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