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02356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 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 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 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 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 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 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 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 助于提高人的免疫

2、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 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 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 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 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 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 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 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 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

3、和行为与社会现实 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 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 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 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 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 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 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

4、,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 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 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 表现。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 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 夸大等。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 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 自在。以及在

5、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 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 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 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 惊恐等。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 非常明显的异常。(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正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教师

6、的心理健康状况的 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 1. 高峰、袁军(1995)采用SCL-90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 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 焦虑、恐怖是小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长年劳累,体质每况愈下,加上小学 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为此过分追求 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 谴责的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的直接诱因。此外,由于 社会期望值偏高,难免产生焦虑、恐怖情绪。在比较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层面后发现,小学教师 群体内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以

7、下差异:地区差异。郊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市区的小 学教师。性别差异。调查数据表明小学女教师除个别因子(这里的因 子指上面谈到的不良表现)外,心理健康问题远比男教师严重。年龄差异。各年龄组的小学教师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虑和“其他” (饮食、睡眠)比青 年教师严重;而青年教师则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 性比老年教师严重,呈现明显差异;中年教师始终居中。学科教师差异。担任不同学科的小学教师同样存在着明显的 差异。调查数据显示,除个别因子外,担任语文、算术、外语的教 师心理健康问题要比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其中外语教师心 理健康最差,体育

8、教师相对最优。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该研究表明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心理 健康问题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仅在躯体化因子上班主任症状显著严重于非班主任。2. 贾林祥、宋广文(1999)同样采用SCL-90量表对320名中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除了人际敏感、偏 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因子的得分, 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这可能是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中师学历的 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著;大 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

9、、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 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 师高。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 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 展的规律把握得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 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 主任的教师。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 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 教师应该能

10、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 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 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一)端正认知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 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 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 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 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 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

11、正常的 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 ,随 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 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 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 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 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 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 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

12、 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 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 有利的。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 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 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 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 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 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

13、,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 对自己也就更自信。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如角色调整的能力,从职 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的能力,免于患上神经过敏性焦虑的能力。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 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 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 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 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 泰然。与教

14、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 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 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 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 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差生并真的 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 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 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3换个角度想问题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别人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所有要求 的。而且,许多期望,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 比如,一位数学老师或许希望每个

15、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某节课所教的 数学理论,他也知道有许多他所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这种希望不能实 现。然而,在整年的数学教学中,他都怀有这个希望,而且,他的行为也表现出似乎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他也许会根据实 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他不再幻想张三和李 四能学得一样好,毕竟他们的数学抽象能力相差很多。而且,班上 还有几个学生似乎根本就没想学数学。当然,他仍然很关心这些学 生并给他们一定的压力,让他们知道,他希望他们努力学习,需要 的话他会尽力给予帮助。那么,期末考试的结果是,班上有60%的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数 学理论,20%多的学生可视为勉强过关,还有几个根本就没弄懂。他 失败了吗

16、?这有赖于他对“失败”的主观看法。有两种可能,他或 许对自己非常苛刻,觉得远远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或许会对自 己感到满意:我已经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得很好了。采取先前想法就会有挫折感,体验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 而采取后一种想法却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这里想说的是,教师 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 。很多时候,这种失败 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教师有时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是 适时当一下阿Q。比如许多教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班上 某个学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学校的处分。其实,教师不必因此而 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 “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 ,并非仅仅 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只要尽到 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