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01937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 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这一总课题的子课题。从 2007年 4月至 今已满三年时间,在这三年时间里,我们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严格程序,积 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的进程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就 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请总课题组、专家审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 的精神文明

2、建设基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 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 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现实中的基础教育管理者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唯恐 文化建设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文化千篇一 律,严重禁锢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标准 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重要议 事日程,而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探索班级文建设的途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

3、织部分,必须从关注每一 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完善、人格养成、精神境界 提升出发,下大气力抓好。因此,培养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 色的班级文化,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既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又是学 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推动现实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的学校教育,已经由过去的外显的行 政途径,走上了内涵的文化驱动的途径。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至关 重要。它是学校及班级现代性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育人的首要途径,过去的 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 提高,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僵

4、化,沟通的困难使得教育缺乏人性关怀, 从而出现了班风学风的严重滑坡。我们课题组在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就“班级文化建设途径”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认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其途径起着 重要作用。在对“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就“如 何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有了深入的思考与认识,确定了 这一课题,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推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探索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农村中学走上班级文化建设的规范化道路, 进而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育人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5、,我们主要依据以下几种理论进行:一是班级社会学理 论,当代学校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班级社会学是将班级作为一个 社会体系去考察研究的科学,班级作为一个社会,它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 性化的两大基本功能。因此可以说,班级作为一个教育基本单位,必须对学生 进行预期社会化教育。班级作为一个微型教育社会,是一个社会文化传播媒体, 是一个选择、传递和聚合社会文化的文化实体。班级作为一个社会,既是一种 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要素包含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制定文化与 素养文化、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等,班级社会学理论是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重 要理论依据。二是集体教育理论,学校班集体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主

6、体。集体具 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其基本原理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班级文 化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复合体,班级文化既是影响 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的品德、个性、思 想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现代集体教育理论着 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让班级集体成为学生的乐园,成为学生发展的舞台。三 是创新教育理论。当代社会的发展呼唤一种全新的教育,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 质。素质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集 体主义、团队精神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班级集体正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 径,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

7、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核心,而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实践能力有重要 意义。四是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是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 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班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 通过参与班级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制度和 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二、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部署,我们子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方案,重点确定了 以下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多样性途径;2、研究班级文化建设途径与班 级文化建设间的关系;3、研究

8、良好的班级文化对育人的积极作用。 在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努力拓宽班级文化建设的途 径,采用适合农村学校的各种途径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广泛地联系现实生 活,结合学生的家庭实际、思想水平、知识层面广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建立健康而有特色的多种班级文化,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我们追求的 又一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逐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职务,担 任能发挥作用和自我满意的角色;发挥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学 会在自主管理中相互合作、协商和民主评议,并鼓励指导学生在解决集体生活 的各种矛盾中使集体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

9、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掌 握科学研究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班级中形成探索与研究问题的良好的探 究性学习环境。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并在学 习与集体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班 级凝聚力。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努力让学生把握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明辨是非及处理问 题的道理,学会理智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能把握时代脉搏, 与时俱进,培养时代必需的竞争意识、法律意识,使班级正气上升,为学生自 我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反复而深入的实验研究过程

10、中,我们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 践能力,增强广大教师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科研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为 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的科研队伍。 我们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在探索班级文化途径时明确了 “农村”中学这一研究范围。过去的教育科研很少关注地域差异,而我们认为,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途径”这一课题而言,城乡存在较大差异,教育也要关注这种差异,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在弄清城市与农村差异的前提下探索适合 农村中学特点的有特色、有针对、有实效的育人班级文化建设途径,为落实课 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做出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理念性成果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我们坚持“以

11、学生为本”的理念,运用班级社会学理论,集体教育理论、创 新教育理论、文化涵育原理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实验探索形成了对班级文化 建设途径的理论性成果,指导实验教师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这些理论如 今已成为我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理念。 文化,字典上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文化作为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所有能力与习惯。而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 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源泉,是精神、风气等所构成的教育 环境的综合存在,是团体的每天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 有规划,所有成

12、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息、价值观、态度的总称。一种说法, 班级文化是一种活动空间,它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心 理倾向等为主要显性特征。而班级文化建设则是指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 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来熏陶班级成员成长、进步的一系列活动,它是班级 成员在多种文化活动相互作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成员 成长进步文化环境的过程。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的有 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特定校园文化统摄下的某个班集体所形成的富有个性张力 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不能脱离校园文化,校园 文化规范制约着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所倡导的个性化

13、班级文化与传统的 班级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它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传统的大而全的、几 十年不变的班级文化模式,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班规、 班训、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以人为本,重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 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精神的班级文化。 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班集 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各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 良好的班风,逐步培养学生自我

14、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经过研究探索,我们深切地认识到,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班 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育环境建设,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物质文化, 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 教育环境布置。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 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 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 实效的有效手段。马克思告诉我们:“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整洁、 明亮、温馨的教育环境

15、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也就是说作为整体存 在的环境同样能代表主体意识,以及影响身处其中的人的意识。班级文化环境 也是如此,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 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地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 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所以,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必须围绕 班集体的目标有意识地进行,使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成为实现班集体目标达成的 重要手段和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 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 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的真、善、美,

16、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 展。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 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 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因而,我们要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构建、营 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及班级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含在其中的德 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 到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中有重 要地位。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 和民族命运。当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学科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渗透 的综合化方向发展,当代的学校管理正在由过去的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 化驱动方向转变。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 性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班级教育是中 学教育的主要形式,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