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00751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1) ( 一 ) 广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 (二)狭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3) ( 一 ) 它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3) (二)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4) (三)它是提高大众科学思维水平和提升全民素质的内在需求 .(5) 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思路.(5)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 为推动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出发点.(5) (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使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推 进经济社会发展 进步紧密相联系 .(6) (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 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 (四)关注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 对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产生自觉的道德归属感.(7) (五)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群策群力,推进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7) 参考文献.(8) 致谢.(9)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 李苒穴,政法学院 摘 要:本文正确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从狭 义上与广 义上角度对其做了界定;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3、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践发展、人民大众科学素质与理论水平提高三个角度,充分 阐述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思路,建 议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关注和改善民生、 走群众路线,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必要性;基本思路 Contemporary Chinas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itial Exploration Li Ranxue,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bstract:This c

4、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narrow sense and broad understanding of doing defined;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with the Chinese practice,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sses and the the

5、oretical level scientific quality improve the three angles, fully expla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necessity; made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s basic ideas, proposals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adhere to the times, play an exemplary vanguard role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concerns a

6、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to the mass line,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Key words: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 scientific content; necessity; basic ideas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宣传活动,推 动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1 这是在新时期新世纪马克思

7、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取得巨大成就时提出崭新命题。为了更好的贯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任务,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大众化的历 史意义。同 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新 方法和新手段,从而为加强 和改善党的建设以及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十七大以来,学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路向做 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取得了 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人们对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工作的顺利展开

8、。 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广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们所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 马克思主义丰富理论体系与中华 民族优秀智慧相互融合并不断丰富发展,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广 泛意义上的指导过程。 ” 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从未间 断的历史进程。今天站在历 史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认识这 一崭新命题的具体涵义。从广 义上来看,它泛指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 义,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包括 马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

9、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M 北 京:人民出版社, 2007 刘建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8(7) 3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大体说来,主要 是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当代中国的 大众化,是在当代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宜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是宜传 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也就是接下来要讲的的狭义上的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两个基本方面中,第二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大众化是当前的重

10、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二)狭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中选择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生动、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 易懂、并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从 这种角度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实质 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 包括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思 想理论体系。实现其大众化,这

11、就要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 党,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 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 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 ,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概言之, “ 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起 实际作用的获 得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 马克思主义。 ”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做到实现马克思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 人民出版社,19914 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 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为我所 用。同时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使人民群众认识它、掌握它、运用 它。再

12、者,要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活动,使马克思主义经过人民群众转化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就是 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 结合,内化 为人民群众的信念,再外 化为人民群众的顽强意志和创造性精神,从而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 的实践活动。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新的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真理经受住了挑战。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归根结底, 党领导人民群众很好地做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生动地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拥有

13、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当前,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既非常及时,又非常必要,具有极其重要意 义。 (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是大众理论化。理 论必须深入社会实践, 贴 近生活实际,自封再象牙塔中的理论没有任何意义。 “ 真正的理 论在世界上只有一 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 论,没有任何 别的东 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 ” 1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群 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民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 大思想武器。人民群众对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普及。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 ,人民出版社,1991,841,8175 长期以来,我们对理论宣传的重要性和方法缺乏足 够认识,从而 导致许多棘 手的问题难以获得有效地解决,如不贴近实际生活、不 贴近人民群众、不 贴近社 会生产,以致于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