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8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8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8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人民版 一、选择题 1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 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 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至唐朝时期的均田制。材料中北魏至隋唐实行将国家掌 握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均田制,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须还给官府;到唐朝中期土地兼 并严重,政府已无田可授,均田制破产;可见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政府控制部分
2、土地, 故选C。无主荒地的出现、人口大量的减少均仅适用于北魏及隋唐等朝代初期的战乱时期, 北魏至隋唐统一和稳定后此情况消失,故A、D两项错误;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均田制起到破坏的作用,故B项错误。 2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 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解析: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故答案为 B。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 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
3、本原因是( ) 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 后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原因是通过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 济,保证赋税征收的来源,以巩固封建统治,故选B。A、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小农经济尽管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但未反映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故D项错 误。 4 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 ”这实质上反映了2 唐代( ) 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田宅产业只
4、能卖给亲戚邻居 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对于田宅等产业要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 人们不敢扩大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选B。亲邻买卖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不大, A项错误;材料是讲要先在亲邻中买卖,并未说明只能卖给亲邻,C项错误;唐代实行严格 的坊市制度,D项错误。 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政府仍然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
5、此B、C、D三项都不 符合题意。而材料反映的信息是农商并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6蓝鼎元鹿洲全集卷三记载:“(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 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 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导致了民生日困和社会动荡 答案:D 解析:据“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 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可以分析出, “海禁”导致了民生日困和社会动荡,故选D。 “阻 碍
6、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与材料“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不符,B项错 误;“推动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与“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不符,C项错误。 7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 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 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 ”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3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答案
7、: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提供补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家的经 济干预消灭了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 “所乏粮 耳(政府)多出菽粟” ,政府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 增加粮食生产,故D项错误。 8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 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 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B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瓦解,故 A项错误;门阀政治萌芽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其经济基础就是世族经济,故 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一直实行,故C项错误;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 系日益普遍,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 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 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 “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 。 隋唐时
9、期全国统一,陆上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 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 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两宋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 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 “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 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 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
10、中亚地区的、以 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 朝贡的目的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4 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 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广州十三行 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 ,又颁布“迁海令” ,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 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国初海禁严, 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 此事实大错。 黄遵宪番客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
11、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全球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 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 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 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专门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 响较大。 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 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 (2)目的:以宣示国力的政治目的为主。 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政治联系的 需要;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 (3)不同: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 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地区的侵扰。政策不同: 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不同:宋代5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 “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