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983435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 )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等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纲要的总体要求,从中医药事业的实际出发,编制 和实施好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对于圆满完成国家“十五”计划,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建设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计 划 背 景 一、 “九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九五”期间,中医药行业全面贯彻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深化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

2、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发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 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一)中医药行业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 不断深入,中医药行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逐步增强,改革的目标、 任务更加明确,对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中医医疗机构根据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调整内部结构,完善服 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加强科学管理,改善服务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较好地满足了人 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3、中医药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调整、共建、合作、合并”原 则,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与实践 的结合更加紧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院所自身发展能力有所增强,中医药科技资源得到 有效组合,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协作共同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二)中医药机构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医医疗机构加强了以 专科建设和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内涵建设,在全国形成了一批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明显、学术水平较 高的中医医院和中医专科。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和就医环境不断改善,人员素质、医疗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

4、有了较大提高。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有中医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2654所,中医 院床位数达到27.12万张。全国平均每千人口中医师(士)为0.26人,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为0.22张,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较好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中医药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育体系、学科和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为重 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了中医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高等教育调整结构,积极探索各类人才培 养模式,通过开展临床专业学位和7年制教育,加强了临床高层次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和中药产 业,加速了实用型人才培养,促进了农村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继续教育全面

5、推进、逐步规范,通 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提高了在职从业人员的素质。 “九五”期间,全国共培养各类中医药专业人才10 万余人,85%的中医药在职人员接受了继续教育。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进展顺利并不断完善, 800余名继承人圆满地完成了学业,较好地总结、学习和继承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中医药科学研究结合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为中心,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推进中医药的科技进步。中医药基础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医临床研究提高了临床 诊疗水平和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中药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了中药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医药科 技发展

6、战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方向、思路和重点。一批中医药重点项目已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专项,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中医药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批科研成果已 在中医临床和中药生产中推广应用。中医药科研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中医药工作扎实推进,中医药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农村中医药工作以农村 中医药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为龙头,以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九五”期间,全国大多数县级中医医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 乡、村中医药业务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业务技术骨干培训得

7、到普遍重视,在完成 3000名县级中医医院专科技术骨干培训计划的同时,各地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县级中医医院的 人员素质和中医药业务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纳入了乡村医生培训范围,中医药服务在农村的 覆盖面得到扩大。 (四)中医药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依法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 “九五”期间, 执业医师法 、 药品管理法 等与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修订,以及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 中医 病证分类与代码等部门规章、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使中医药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管理。地方中医立法工作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有1个省市相继

8、颁布了 中医条例。通过开展中医药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非法行医,整顿中医医疗市场秩序等,促 进了中医药事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在加强民间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密切了与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加强了在传统医药立法、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交 流。与境外机构开展的有关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方面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部分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积极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间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加强了中医药的对外宣传工作。中 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发展势头良好,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关注中医药的应用,并通过立法

9、途径加以 管理和规范,部分国家已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国外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治 疗和保健。有些国家已将中医药的学历教育列入了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并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一 些国家政府机构和大型医药企业增加了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加强了对中医药的研究。 二、存在的问题 “九五”期间,中医药事业虽然得到了稳步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投入不足,中医药基 础差、底子薄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部分地区中医药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 滞后,创新能力不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事业发 展的要求。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

10、因是:“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党的中医药政策在一些地区和 部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切实的贯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各项改革日益深化,现代 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遇到一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 这些问题还缺乏新的突破和创新,还需要一个认识、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过程。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五”期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将发生深刻变革,城乡居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等,对

11、中医医疗服务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要求,坚持把继承与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为 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人 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把继承与发展作为主题。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利 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药

12、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努力推进中 医药现代化。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积极主动地进行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结构的调整、中医医疗机构产权结构的 调整、城市和农村中医药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提高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能力和竞争力。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广泛吸纳 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增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实施“科教兴业” 战略,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整体水平,加快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中医药的诊治水平和

13、服务质量, 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 需求。“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医药事业发展 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中医药的人才结构更 加合理,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有显著成效,中医药现代化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中医药在我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上的应用更加广泛。 主 要 任 务 一、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社会对中医药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和中医药 机构的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结

14、构,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特色,提高中医药资源的利用效 率。 (一)认真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步改变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加强 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基础建设,使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共同承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 (二)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各级中医 医院功能定位,探索办院模式,优化医院内部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医药的发展速度,鼓励和引导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 欠发达地区中医药工作的支持;鼓励东部资源向西部流动,通过东西部资源互补,实现全国中医药事业

15、协 调发展。 (四)调整不合理的中医药资源分布,改变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鼓励在社区卫生 服务中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开拓中医药服务的新领域。鼓励和引导城市中医药人力、技术资源向 农村流动。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五)优化区域内中医药资源结构,实现中医医疗、教育、科研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区域内中医医疗、教 育、科研资源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在办好现有中医药机构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和个人依法以各种形式投资兴办中医药机构,形成以公 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局面。二、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根据社会对中

16、医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调整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中医医疗机 构的内涵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临床防病治病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 保健需求。 (一)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本着“调整、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加强现有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发挥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主导作用。从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出发,对那些资 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中医医疗机构,要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服务结构的调整,或实现服务模式的转变, 加强科学管理,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而不是简单地撤并。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之间联合、重组,或进行共 建中医医疗服务集团的探索。 (二)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办院模式。有条件的省市级中医院向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或医疗中心发展;根 据医疗服务需求,建设以中医专科为主兼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医医院;鼓励兴办中医专科(专病)医院; 在农村和城市社区鼓励发展中医诊所。 (三)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巩固提高中医专科建设成果,推广建设经验,发挥技术指导和辐射作用。 “十 五”期间,全国大多数中医医院都要形成1-2个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