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4959324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上海杉达学院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上海杉达学院党委高度重视 德育工作,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在继承、发展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努力把握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规律。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央“05方案”实施以来, 学校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就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的实效性进行了深入 地改革与实践。 一、设立机构,保障政策落实 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就完善教学管理 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搭建教学提升平台、健全职务评聘制度、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尤其是建立发展保障机制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划。 2007年春,学校成立社科部,为直属校党委领导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由 校党委负责人直接分管、经费单列、教师编制单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 位单列,管理体制合理、运行机制顺畅。 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有保证,经费上根据学校 发展状况逐年增加投入.目前,学校有专职思政

3、教师15人,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年龄在50-60岁1人,35-50岁3人,35岁以下 11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助教1人;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1 人。除教学、科研外,思政教师还承担了兼职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社团指导 教师等工作,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真实情形,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为了有效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校教学督导经常到班级听课,与教师 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校党委领导每学期坚持到班级听课,并定期组织教师分 析、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 思政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已逐步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 构合理、工作勤奋敬业、教学实

4、力较强、发展有后劲的思政课教师团队。思政 课教师在历次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在近两年上海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中又有新的收获:2011年3月,游昀之在第一届上海 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荣获 二等奖;2011年4月,岑洪在第一届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4月,刘琴荣获第二 届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三等奖。2012年5月,社科部教学团队 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一些优秀教师代表在各类评比中获得 的荣誉有:2011年6月,游昀之荣获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

5、共产党员” 光荣称号;2011年6月,在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游昀之被表彰为“争先创优师德标兵”(全市教卫系统中获 此殊荣的仅10人);2011年6月,游昀之、岑洪获上海杉达学院“校园之 星”之“教学新星”称号(全校共10名);2011年6月,李广荣获上海杉达学院“校园之星”之“科研新星”称号(全校共2名);2012年6月,孙 丽英荣获上海民办高校系统“师德标兵”称号;2013年5月,孙丽英荣获 2011-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 二、深化教改,增强课堂效果 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坚持主体性原则,这是相对于传统德育 的观念和做

6、法提出来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尊重教育者的主体地 位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把培 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强调 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平等,它符合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思想 政治理论教育活动顺利完成,有利于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协同 发展,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性,顺应现时代价值多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要求。 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坚持创新性原则,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进行创新, 从“满堂灌”教学转向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即紧密结合

7、改革开放中的一些 重大问题和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组织讨论,在讨论中 启发大学生的思维;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 手段配合课堂教学。 学校思政课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 与实践的过程中,从民办高校的学生实际出发,以追求思政课的实效性为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一是坚持小班教学规模。学校思政课一直坚持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班级 人数不超过60人。小班化教学,便于课堂互动和交流,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 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是坚持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探索了“折点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

8、“案例教学法”等,开展正向引导的互动式教学、逆向推 理的启发式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民办高校的学生有许多优点,例 如,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等,但他们相对而言理论基础比 较薄弱,看问题更加现实。因此,对他们进行了正向的引导,使其在行为思想 上形成了良性循环,把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做到先“入耳”,进而“入心”。就是说,首先让学生愿意听,从而让他们的内心 接受和信服,同时还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惑。 由于思政课教师精心备课,课堂上声情并茂。与学生互动交流,不回避学 生提出的尖锐的、敏感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授业解惑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最重要

9、的,是要让学生最终接受正确的观点和引导。在网上评教中,思政教师 90%以上得到了A级,学生们还发出了真实的感言: “这是一生的老师,一生的课”; “我第一次在思政课上体会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的感觉” “老师讲的那些道理的说服性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喜欢她, 更喜欢她的课”; “这门思政课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老师上课所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我 触动很大,老师用一些具体事例来讲解知识点的方法让我在听完课后很有满足 感,对老师也有一种钦佩之情,觉得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交流。我 很喜欢这样的思政课”; 三是改革考核和考试方式。为减少以往考试方法所带来的弊端(诸如:平 时不学,考前临时突击

10、,死记硬背,甚至考试作弊等),学校改变了思政课的 成绩考核方式及考试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平时考查 成绩占60%,考察的内容由平时的考勤、课堂表现、随堂练习或相关作业构成; 期末考核占40%,课程结束时,考核用开卷考试、布置个案分析或撰写论文等 形式进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分析。 四是拓展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是大学生易于表达真实思想的场所,也 是师生易于缩短距离的一个空间。从起初思政教师个人利用网络平台(E- mail、QQ、MSN、微博等)与学生构筑信息联系网络,到后来利用学校网站建立 专题网页(“思政在线”),2012年起社科部又开始

11、利用上海市教委研发的 “易班”平台,探索更高效的网络思政教育渠道,申报的“2012年度上海高校 网络文化特色创建项目易班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通过验收并得到了市 教委的项目资助。 三、持之以恒,改进实践教学学校思政课建设坚持实践性原则。首先,重视道德实践,让多数大学生能 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身实践,亲自面对社会现实,从而加深对书本上的 道德知识的认识,激发其道德需求。其次,重视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结论和原理,而是对学生进 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

12、在本科3门必修课中划分4学分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由思政教师向所 教班级布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或论文题目,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 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的理论,形成 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由老师批阅、评分,并计入该相应课程 的总成绩。实践教学提供的真实情境提高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学生在社会实践 中了解地区生活水平、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等不同层面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大 课堂中接受社会教育。 在社会实践场所的选择上,除了要求学生关注自己周边的范围外,学校还 建立了一批思政教学实践基地

13、。目前,已签约的教学实践基地有“张闻天故居” 、“黄炎培故居”、“陈云纪念馆”、“浦东张江孙桥高科技园”等。 四、提升水平,做好教研科研 学校服从和服务于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提高“思 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实效性,并努力使两者进入良性互动状态。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使用国家教育部通用的新教 材,教学人员共同研究开发了配套的内容较为丰富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媒体教 学课件,形成了教学案例、教案、教辅读物、教学网站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网 络;构筑了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心理咨询、网络沟通、手机网络等多方位师 生信息联系网,拓展多样化教学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14、础和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已完成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 在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中,学校思政教师连续两年(2011-2012 年)获得三项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学校以教学科研为支撑。学校思政课教师参加了上海市第一、二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并做大会发言,教学论文入选上海市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论文集。近两年,思政教师完成思政课教学类的科研项目5 项,发表研究论文8篇,出版教学论文集1部、专著1部。民办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于2012年4月荣获2011年度上海民办教育研究 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课题组成员在全面调研上海市民办高校

15、思政课建设现状 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南京和杭州的部分民办学校也进行了调研,此外,还 利用暑假远赴北京、哈尔滨,与一些知名的民办高校进行交流。该研究资料丰 富、内容详实,总结了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经验及面临的难题,并提出 了结论和建议。 社科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还陆续出版了思政教育教学成果类书籍:社 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纲要、人民高于一切汶川大地震举国大救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集、教学案例集、社会实践报告)、实 践 探索 创新民办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与探索、高 校德育创新与发展成果选编(上海杉达学院卷)等。 五、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011年,“上海市民办高校思想

16、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在我校设立,我 校思政教师游昀之担任主持人,工作室发挥工作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好青年教 师培养、课题研究和教学经验推广等工作,并为我校思政课建设的发展带来了 新的契机。 学校要求社科部确定工作室人员组成、制定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 2011年7月起,投入1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2012年初,又以社科部“民办高 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精品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申报的“上海市民办高 等教育政府扶持资金项目”,投入建设经费60万元。 “名师工作室”在上海市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校级交流方面起到了非常 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11月,“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示范活动”在我 校举行,全国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施索华以网络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延伸 和拓展、上海市优秀思政课教师游昀之以爱国主义的内涵作了教学示范, 并就示范课的内容进行了说课,也与在场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了交流。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陈大文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胡涵锦教授作了教学指导,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