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95556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本课是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所作的G大调弦乐小 夜曲 ,也是他小夜曲体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在此安排的用意意是 让学生了解小夜曲体裁,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室内乐 作品的热爱。教学重点是通过听、唱、伴奏等形式体验乐曲欢快、 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是学生尝试用自制的弹拨乐器为乐曲伴奏。 本课的学习领域为感受与鉴赏。教学创意:本课教学仍然通过“旅行”这种形式进行,围绕G 大调弦乐小夜曲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可借助男女生二声部的主 题模唱、自制弹拨乐器的伴奏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并培养 学生合唱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可设计为交流对话、感受体验、创作 实践、探究、

2、评价反思等教学环节。 (一) 、教学目标: 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 ,感受体验其欢快、活泼的音乐情 绪,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能在聆听、演唱、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掌握小夜曲、室内乐等音 乐知识。能够创造性地参与自制弹拨乐器的音乐实践创作活动。 (二) 、教学准备:G大调弦乐小夜曲及其它小夜曲的音响资料, 莫扎特画像、维也纳图片。 收集维也纳、莫扎特等相关音乐资料,自制弹拨乐器,竖笛等。 (三)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你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吗?你知道“音乐 神童”是谁吗?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带领大家前往此次旅行的 最后一站奥地利,为同学们解开这个谜底。 1、交流对话 整理:学生将课

3、前收集的有关维也纳、莫扎特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整理归纳。 交流:学生互相展示所收集的相关音乐资料。 (出示图片或讲述音乐 小故事或播放音乐作品)补充:教师补充讲述(结合媒体) ,学生更完整了解。2、感受体验:聆听:播放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学生聆 听并交流听后的感受及演奏形式;讲述:复习乐曲演奏形式弦 乐合奏,教师引入并讲述其体裁形式小夜曲;哼唱:播放乐曲, 学生随音乐哼唱各个主题旋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描画:学 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情景描画。 3、创作实践:合作:男女生分声部用la和beng等象声词唱乐曲主 题。 (师引导其二声部的和谐) ;尝试:教师弹奏乐曲,学生

4、尝试用 自制的弹拨乐器(如橡皮筋、塑料杯等)为乐曲伴奏。 4、探究归纳:师生就三次旅行中的不同演奏形式(弦乐合奏、弦乐 四重奏、小夜曲)展开复习讨论,综合讲述室内乐。 探究:师生听一听、唱一唱其它室内乐作品。 5、评价反思:教师就本次“音乐之旅”作简要小结,并提出希望, 还给学生提供了解室内乐作品的网站等资讯。 学生评价:学生谈谈本次旅行的感受与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 “金色乐章”音乐之旅是短暂的,也是愉快的,我 相信同学们今后探索音乐的旅途一定比今天更加有趣!更加难忘! (四) 、其它选择 1、本课导入时可以播放宋祖英的维也纳音乐会,以“金色大厅” “ 为视点引入本课。 2、本课还可以以小

5、夜曲这种体裁形式为主线展开教学,其环节 可设计为赏小夜曲唱小夜曲奏小夜曲演小夜曲等。八年级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开发 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 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认知作曲家生平及 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包括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 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6、,养成健 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 操的陶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 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注意精神。 三、教学重点 这首乐曲不是那种单一情绪的音乐作品,因此,要引导学生感受、 体验、判断乐曲多种音乐情绪的发展脉络,并尽力从音乐要素上探 索其相关联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与其相关的音 乐知识,如:小夜曲等;并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 到课堂中来,在欣赏曲目的同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四、教学难点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音乐实践活动。如:对音乐作品的内容 进行联想想象,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阐

7、述自己感受音乐的体验并能 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能够创造性地自制 拨弦乐器,并在乐曲指定的位置上参与伴奏。 五、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在所选材料上力求突出莫扎特音乐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欧洲音 乐文化的氛围,今年恰逢“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所以在选材上选用了最能体现莫扎特音乐风格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欣赏 乐曲的同时,了解这位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其乐曲的音乐风格和所 涉及到的音乐知识。由于曲目为四个乐章,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因 此,只选了第一乐章,使学生能够听懂、听透,并可悟出莫扎特的 心声。 六、教学方法 在网络环境运行下,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多媒体视 频,互联网教学,

8、师生互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与创 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获得音乐 的经验,扩大学生的纵向、横向知识范围。尽量培养学生独立检索 资料、阅读资料的能力及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有准备地、积 极主动地聆听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 以一首小夜曲把同学们带到课堂里去,完全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 用音乐说话,拉开这节课的序幕。 二、作者简介 1在柔和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缓缓地介绍(播放课件)莫扎特的生平: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生于萨尔茨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 庭。4岁开始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11岁写了一部歌剧。此后 相继写出大量作

9、品。1773年任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不甘忍 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然辞职在维也纳定居,专事创作。 由于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仅仅活到36 岁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 代表人物。其创作汲取奥地利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作 品清新,充满诗意,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 音色效果,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作品有歌剧费加罗 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近二十部,交响曲五十余部,康 塔塔、清唱剧、小夜曲以及各种体裁的器乐曲、声乐曲等千余部。2当莫扎特在创作的时候,清朝乾隆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做

10、些什 么?这是中西横向比较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启发我们这些中国 人从一个长久被忽视的小小侧面去把握莫扎特的音乐艺术世界。 莫扎特和曹雪芹是同时代人,曹雪芹死的那年(1764年),莫扎特 年仅8岁,却写下了六首钢琴、小提琴和长笛奏鸣曲(作品第10 15号),两部交响曲(作品第16、19号),那是献给英国国王的, 因为1765年4月,莫扎特和父亲曾在伦敦开了音乐会。 郑板桥和莫扎特也是同时代人,前者死的那年,莫扎特年仅9岁, 这年他却写下了六部作品,包括一部交响曲(作品第22号)。 空间相隔万余里,时间几乎落在同一区间:18世纪 三、介绍曲目G大调弦乐小夜曲:(播放课件) 莫扎特一生共写过13首

11、夜曲(Serenade),作品第525号即G大 调弦乐小夜曲,是最后一首,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夜曲中 最受人喜爱的一首;也是音乐会上演奏的最多的和最通俗的一首。 一个想步入莫扎特音乐宝库的人,应当从这首曲子入门,它是宝库 的一扇大门,它很容易被推开,你一旦走进去了,便是一生的幸福。 或者打个比喻,这首夜曲正是“阿里巴巴”的那句咒语: “芝麻,芝麻,开开门!” 山洞大门一旦被打开,你准会欣喜若狂,不知先取走哪堆金银财宝 好。(13首夜曲,曲曲都是如珠如玉似的珍宝) 这首夜曲的乐器编制原来只是弦乐五重奏,因其篇幅小,德国人称 它为“一首小的夜曲”(Eine kleine Nachmusik

12、)。全曲共四个 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4/4拍,具有进行曲式的特点,开始 的主题,也是整个乐章的主题,非常典押、透明、亮丽。 第二乐章:是首浪漫曲,调性是C大调,2/2拍,平衡和对称部分 形成如下结构:A B A C A 第三乐章:小快板,小步舞曲。旋律温深而徐缓,天真无邪,非常 纯朴,主要是不失童心。第四乐章:回旋曲,快板,主调为G大调,2/2拍,基本主题是个 明朗、活泼的旋律。正是这种性质的旋律把莫扎特的“真心”、 “童心”披露无疑。 四、欣赏曲目G大调弦乐小夜曲四个乐章的片段 (播放课件) 莫扎特音乐的对称结构 “哪里有对称性,哪里就有大美,就有绝对和谐、绝对美” 我们不妨做

13、个小实验: 切开一个苹果,会看到什么? 第一种方法:竖切(常见的切法) 第二种方法:横切(会有惊喜的发现) 五、欣赏曲目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播放课件)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 风格不同的音乐: (一)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 律:这部分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的手法 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 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 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二)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

14、比,带有浓 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 其一: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 其二: 这段旋律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受。 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只有20小节。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 容。开头是主部主题的引伸: 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后,主要是将副 部主题的后半部分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展变化。其素材是: 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 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六、 学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播放课件) 七、音乐知识: 1. 小夜曲

15、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多为青 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曲或独奏曲。音 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纪中叶,作 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其音 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它常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2 介绍弦乐常用的乐器: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八、实践与创造 1.用象声词演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 女同学用“la”演唱: 男同学用“beng”演唱: 2. 用塑料杯、塑料小桶及橡皮筋自制一个拨弦乐器。当老师弹奏下 列旋律时,用拨弦乐器在指定位置做伴奏: 3. 让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于莫扎特以及他的音乐作品等。使用常用的搜索工具:九、小结本节课欣赏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通过欣赏,让我 们了解了莫扎特的生平,他的“童心未泯”地音乐风格,及所涉及 到的音乐知识,如:小夜曲、弦乐乐器。并通过互联网,搜寻了莫 扎特其他的音乐作品,扩大丰富了知识面,使课堂得以延伸。 十、结尾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莫扎特的烦恼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