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954622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疑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点解析 A 难点解析 1、无差别人类劳动 劳动类型是有差别的,但劳动性质是“无差别”的。只有劳动是“无差别”的才能体现劳 动价值(即商品价格)“无差别”它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的。它到底是什么呢? 以生产苹果和斧头为例。大家都知道,生产苹果和生产斧头所用的生产工具和原材料 是不同的。生产苹果可能用种子、锄头、铁锹、肥料等,生产斧头可能用生铁、钢材、锯 子、锤子等。大家还知道,生产一个苹果和一把斧头所用的具体的劳动时间不可能是一样 的。还有一点就是,生产苹果和生产斧头的具体的人可能是不同的。 注意这里我谈到它们的三个不同点。 再注意,如果我们把它们的这三

2、点不同抛开不管(我将它称作为”三个抛开“) ,即 抛开生产它们所用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不同不管,抛开生产它们的具体劳动时间的不同不 管,抛开苹果和斧头是谁生产的不管,剩下的应该就是无论谁(当然必须是人)生产苹果 还是生产斧头,都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这实际上是在寻找它们的共同点) 。只不过耗 费的体力和脑力的具体形式不同而已。 那么,即使在这个共同点上有无区别呢?当然有。例如,生产一个苹果和生产一 把斧头耗费的体力和脑力的具体的量(如大小或多少)应该是不同的。 尽管这样,我们这样说应该是对的(就是抛开具体量的不同不管):无论生产苹 果还是斧头,都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这时,我们发现,这里所说的

3、体力和脑力没有具 体形式的差异,也没有具体量的差异;同样我们可以推而广之,人无论生产什么,都要耗 费体力和脑力。于是我们把这种抛开了具体形式和量的不同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叫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受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一,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而物质承担者是说一件东西能否称为物质商品,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意 思要是还不理解的话,就运用语文知识,抽出主干:使用价值是承担者这样就更容易 理解了再进一步解释,就是生产者是针对消费者来生产商品的,也就是为了实现商品的 价值,为了盈利挣钱而生产出来的商品要是没有使

4、用价值,物品就不能成为商品,也就 没有人买了,所以,要成为物质商品,必须以使用价值作为支撑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作为商品,它的 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 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 离开价值。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 不可能称其为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作为商品生产者或 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者为了得 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出使用价值,而作为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 付出价值,不可能二者均

5、占有。 3、一般等价物与货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 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所以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联系: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一般等价物的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性和地域上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商品交换 广泛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终于逐渐固定在某些特定的商品上。这种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区别; 1) 一般等价物产生在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后;货币产生 在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后。 2)一般等价物外延;

6、较宽、范围较广;货币外延及范围都较窄,特指金银。 3)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都是不固定的;货币在这三个方面 是固定的。 纸币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先从纸币的定义的入手: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货币符号。 看关键词:国家、强制、符号。 再详细分析纸币的定义:纸币是一种符号,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发行和流通的。 纸币既然是作为一种符号,它当然就是没有价值的。 生产纸币当然是花费了人类的劳动,但纸币的价值(指使用价值)不体现在人 类在它身上凝聚了多少劳动。也就是说,纸币的价值在于它作为一种货币符号的实用性,而有别于商品的价值。纸币不是商品,它不具有作为商品的价值。 再从价值的定义来分

7、析:经济学上的价值,即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重点要看这里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纸币当然不是商品,当然就 不具有作为商品的价值。 纸币是一种代表货币的符号,它当然不是商品,因此,它不具有作为商品的价 值。 总述之: 1)纸币是一种符号,它不具有商品的价值; 2)纸币不是商品,它不具有商品的价值。 还可以从价值的大小来分析这个问题:价值量即价值的大小,价值量的大小是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纸币依靠的是国家强制力,它代表的价值大小不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由国家决定。 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纸币就是没有作为商品意义上的价值的。 通俗讲: 1)因为纸币不用来出售 2)纸币当然有

8、价值 如果当废纸卖的话 (特殊情况) 3)尽管生产纸币也花费必要劳动时间,但这个劳动和纸币本身代表的价格没有 什么关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纸币是没有价值的 4)纸币不为货币价值符号时,它的价值是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当我们将它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用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不是纸 5)因为使用纸币的人并不在意纸币的价值而只在意纸币能否用出去。 思考: 1)价值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 我们可以用纸币来表示别的东西的价值,但是不能用它表示它自身的价值. 2)纸币的使用价值是什么? 纸币的使用价值应是可以用以衡量、表现、实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 区别: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9、价物的商品,有价值尺度、流通 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只是代替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无 价值。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自身没有 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也就是说纸币 只具备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两个职能,纸币不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价值尺度可 以是“观念的上的货币“但不能是纸币, 不具备真正的价值,只是一个符号代表。 不像金银等贵金属,它们代表的价值是由它们本身贵金属的稀缺性和大众认同

10、 性所决定的。 4、为什么只有足值的货币才有贮存手段,纸币为什么不可以? 贮藏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 般代表而加以贮藏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 条块。由于货币存在形式的发展,如今更普遍的货币贮藏方式是银行储蓄存款。 但纸币充当贮藏手段是有条件的,因为现代纸币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纸币发 行也已与黄金储备没有法定关系,纸币币值存在着贬值的可能。所以,只有当 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存纸币。当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物价急剧上涨时,人们就不会储存纸币而去抢购能保值的物品了。 因为金属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例如古代的银锭,你

11、可以规定它是代表一两 的银锭,但实际上它可以不满一两,只是充当一两银子进行流通。 而用来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5、如何区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货币的职能是高一教材中的一个基本知识,历年高考经常出现。其中关于货币的流通 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货币的这两个职能,可以从教材 上讲的几个方面去把握,但是学生是不好具体掌握的。我认为按下面的办法去把握既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太难理解;老师讲解也容易。那就是根据货币发生转移的时候有无商品的转移来确定。如果此时只有货币发生转移, 那么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果此时既有货币发生转移,又有商品发生转移

12、,那么 此时货币就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图一中表示的就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同时发生了转移,此时货币执行了流通手 段的职能;图二中只是货币发生了转移,没有商品的转移,此时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例如,1.消费者在商店花了 10元钱买了 5斤苹果,此时货币从消费者手里转移到 商店,而商品却从商店转移到消费者手里。在这一交换过程中,既有货币转移(10元钱从 消费者手里转移到商店)又有商品发生转移(5斤苹果从商店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此时货 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2.如单位给职工发放工资 1000元,此时只有货币发生了转移,却没有商品同时发 生转移。货币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又如, (200

13、5年高考题)商店的衣服标价 50元,小王花了 40元买了回来。这里 的 40元就是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商品(这一件衣服)的转移(商店 到小王) ;又有货币(40元钱)的转移(从小王到商店) 。用这一方法在讲述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在图二中所说的这种情况,只有 货币发生转移没有商品发生转移,其观察点只能是在货币转移的那个时候。譬如,在赊账买卖的情况下,从长时间来看,还是既有商品转移又有货币转移的,只是 说在货币转移的那个时候没有商品转移(商品在之前或者是在之后发生了转移) ,在这个场 合中货币实际是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以上办法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希望能够给大家教

14、学带来一点方便。练习:1、10元钱可以购买 5斤苹果;2、小张花了 10元钱买了 5斤苹果;3、小张昨天在商店赊了 5斤苹果,今天去付了 10元钱;4、小王昨天领取工资 1000元。答案: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支付手段;4、支付手段。 6、为什么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和国内的商品交换不一样,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更多的是一种实物的交 换,如果出现贸易逆差,才用外汇来偿还,所以,在这里外汇是用来偿还债务的,是支付 手段的职能。 7、刷卡消费是支付手段还是流通手段? 先给货后付款,是支付手段。你到商场消费,商场记录了你的消费额,到一定时期商场和 银行进行结算,这时商

15、场才得到你当时所消费的钱。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1)物价全面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 2)引起物价上涨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外,还有其它原因: 商品本身价值增加当商品出现供不应求时;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如人为地乱涨价等 9、纸币发行量增加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商品总量增加基础上增加货币发行不会引发通胀; 2)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才会引发通胀 B 易混易错知识点辨析 一、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比较 货币 普通商品 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产生时间 不同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

16、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 本质不同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职能不同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 段、世界货币 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联系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比较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 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和物的关系,它是具体的。价值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抽 象的。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题,两属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的价值对使 用价值有依附性。另外,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便不是商品了。 (2)二者相互对立。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这就必须把使用价值 让渡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