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4948329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秋季期中测试九年级化学学科试题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8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的沸腾 B.木材燃烧 C.钢铁生锈 D.火药爆炸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自来水 C.冰水混合物 D.澄清的石灰水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有光和热产生来源:学科网 C、有气体或沉淀 产生 D、有新物质生成 4、化学概念在逻

2、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Y X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5、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来源:Z+xx+k.Com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第净化水的操作,综合运用效果更好。你认 为净化水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共( )

3、步效果最好。 A.1 B.2 C.3 D.4 8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 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D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9、 “钙片”可以促进青少年骨骼发育,这里的“钙”应理解为A元素 B离子 C原子 D分子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总是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 D.生成物的质量与催化剂无关。 11、维生素C(化学式为C 6 H 8 O 6 )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

4、促进人体生长发 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 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所用方法 A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B 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C 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来源:学科网 加二氧化锰后观察 13小方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 正确

5、的是A、Ca 2+ 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2CO中的“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C、CO 2 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D、 O 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 Ca 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Si B Fe C. Al D. O 15、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16、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A B C D 1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

6、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 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排水法收集 氢气来源:Z*xx*k.Com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 集气瓶中的水: 集气瓶中的水:先 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吸收放出的热 量 化得出O 2 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 物,防止集气 瓶炸裂 排净,后便于观察 H 2 何时收集满 18、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迅 速将烧杯倒过来,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该物质中 A、只含有氢元素 B、只含有碳元素 C、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

7、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8分) 19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N表示 ; 。 (2)5个氢原子 。 20、用物质的符号表示下列反应: 硫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在燃烧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写物质符号) 、 ,减少的 成分为 ; (2)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 溶于水;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 物的 ; (3)铁生锈、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 (写物质符号) ;雨雪等自然现象证明 空气中有 (写物质符号) 。 三、简答(说明)题(共2小

8、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5分) 22、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 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请回答: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是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由此实验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写一条)。 23、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表中13号元素的名称为 ,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 从每一纵行分析,我发现的规律有(写一条) 。 24、右图24-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由此得到的信息有 对照图24-1将图2

9、4-2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图24-1 图24-2 25、图25-1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 图25-1 试回答: 用化学符号表示这个化学反应 。该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名称,下同)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K 14 Si 硅 28.09 12 镁 24.31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四、简答(分析)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5分) 26已知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铟(In) +x 2 8 18 18 3 铟原子的核电荷数x ;它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 去” )电子,形成的离子

10、是 (填符号) 。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收集某气体能用E装置, 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是 ,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 。 (3)写出以混合物为原料用装置C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该装置中试 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 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右图 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

11、a”或“b”)端管口通人。 五、简答(探究)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28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 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 。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 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 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有 。写出发生反应的符号 表达式 。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 中肯定含有 。

12、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 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29、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 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或总结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结论 总结 实 验 一 取5mL5%的过氧 化氢溶液于试管 中,伸入带火星 的木条 木条 不复 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但是 。 实 验 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 加入二氧化锰, 伸入带火星的木 条实 验 三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 的分解 二氧化锰是 过氧化氢分 解的催化剂(1)请你帮小雨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 ,她补充设计了两个 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 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