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 一的正确观点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内容点析:1.民族民族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一民族的居民具有共同的语言、 文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文化(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等)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 的主要标准和依据我国有56个民族2.景观图片:P17图片“多民族的大家庭“这张图片的内容是:在国庆节期间,我国56个民族的代表,各自身穿本民族的服装欢 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欢呼的景象这张照片充分展示了本节内 容的主题──多民族的大家庭,形象地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多 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3.少数民族在我国的56个民族当中,汉族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11.85亿(1990年) ,占全国总 人口的91.5%;另外55个民族的人口都比较少,55个民族的人口总数为1.08亿,只占全 国总人口的8.5%。
相对于汉族而言,这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 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这个概念只是表明这些民族的人数少,并没有其他的含义5.第18页阅读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提前查找一些相关的民族文化活动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 者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拓展一些内容最终要达到以下 目的:(1)进一步理解民族的划分及其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的 不同;(2)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民族文化,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学习文化差异性,为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6.图1-3-1“我国民族的分布“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在学习该图时,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地区,进一步总结 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通过对这张分布图的学习和阅读,让学生掌握读该类图的方法、 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民族(人种)分布图等专题地图的技能同时在学习本图 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相关的几点知识:(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3)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实际上,读图的过 程就是分析民族分布特点的过程。
7.少数民族政策民族政策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是我国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首先,通过一些事例让学 生认识到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政策内容不要涉及太多,只抓住最关键、最主要 的几条即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 由) 第三,要理解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民族政策主要条款教学过程中民族政策的内容可 以先不讲,最好先由学生反思前面的相关内容(中国民族各方面的特点) ,从全国各民族共 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1课时 【总体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 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 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 (2)课堂教 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 出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 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 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 化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56个民族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7页的景观图片:图“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请学生用语言描 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 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 民族2.让学生完成第18页阅读和思考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 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 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 造的。
3.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 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 、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4.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 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 人口超过1 500万和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 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 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的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1.读课本图1-3-1“我国民族的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 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 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
相对来说少数 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 错杂居5.指导学生开展课本第20页阅读讨论:由回族透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民族政策: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 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学价值观:本课重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以及课堂 的动态组织形式、课后的创意作业,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社会交往合作、乐于学习的非 智力因素考虑了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发展需要,便是本课设计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