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837305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速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好好背不要偷懒 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 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 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 物质(思维决定存在)(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 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思维和存在

2、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 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 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 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2.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和内在根据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发 挥是主观能动性的

3、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发挥主观 能动性是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食物的发展规律。2、实 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 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 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是物质,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 映。 5.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物质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 感觉感知的,世界是物质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

4、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 写、摄影和反映。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 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实验等,物质生 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身为对象,应用人们自身的力量, 借助于物质的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产和发展的物质生产资料 来改造人的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活动。实践是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人类的 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都有的活 动,其次,实践集中地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 时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

5、基本领 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8.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 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横向);各个具体事 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 (纵向)。 10.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 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 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6、。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 是相互依存和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有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二者有本质区别,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从事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进人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 的、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二者又是统的:主体和客体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客体制约主体,主 体又能动地反映客体。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主体与客体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还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 系。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

7、条是坚持物质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另 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的唯心主义。 实践决定认识: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 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 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 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

8、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从真理的本性来说,真理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想符合。 主观认识 不能决定自己的对错,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对错,所以两者都不具有检验真理 的标准的资格。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与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1、社

9、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 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 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 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 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

10、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 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不同。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评价生产关系的标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社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第二: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它对 生产力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 社会存在的同时,在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表现在:首先,社会意

11、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平和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 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 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 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辨证 统一的。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生产、存在、发 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 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活维护其在

12、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在实际应用中视极其复杂的,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奥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 5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 出来。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3、 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他的变化是历史的、变化的。6、正确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 主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科学技术史推动经济和社 会

13、发展的强大杠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二、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 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 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是,用于对科学技术 运用不当的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 人类自然关系认识不够,另一种情形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7.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 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

14、终决定历史发展的 结局。(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四)人们群众创造 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 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起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 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一种物 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生品,也没有价值。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

15、指生产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 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具体劳 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 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的关 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 社会属性。 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 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

16、产,有支 配商品的流通。他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的自发波动。作用:第 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 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 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6劳动力商品及其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 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 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 条件。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与经济危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 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其具体表现;经济危 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生产力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 8平均利润的形成:为了得到尽可能得到最高利润和最多利润,不同生产部门 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召开的竞争,大量资本家必然从利润低的部分转投到利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