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834382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有关三大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的习题汇总 宝坻区周良中学 何国君 一、考查性质与用途 1.【08黑龙江】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2.【08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3.【08盐城】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 还能 (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

2、植物的光合作用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4.【08肇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 最好是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5【08贵港】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 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2 6.【08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7.07北京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CO B CO

3、2C SO 2D NO 2 8.07重庆署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 O 2B N 2C CO 2 D 空气 9.07济宁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下面有关氢气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电解水法制氧气,方法便捷,成本较低 B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可以循环使用 C 实验室可利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制得氢气 D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10. 07青岛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 是 ( ) A 一氧化碳 B 氢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11.【08湖北宜昌】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

4、用途。 (1)右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是_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 中主要成分碳具有_性。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 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 (3)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 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_。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 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 4 HCO 3 )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 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3 考查实验现象 12.【08黑龙江】 “雪碧”是一种无

5、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 13【08海南】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白磷 D硫粉 14【08河南】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5.【08南通】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

6、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16.07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 A 木炭 B 铁丝 C 一氧化碳 D 红磷 考查空气成分及氧气含量的测定 17【08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18【08黄石】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潮湿,说明空气中含 有 (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9.【08烟台】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

7、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20.【08揭阳】理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 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4 21.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 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 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 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 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 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

8、内氧气没有消耗完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 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4的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

9、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 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5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 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溶液来吸收 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 进方法(图5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

10、点是:考查信息处理 23.【08南通】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 60 、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刚石 石墨 C 60 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 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24.【08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 到了金刚石(化学式为C)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 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碳是非金属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11、该反应中生成了新的原子 25.【08烟台】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 4 ),但 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 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 4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 4 分子中含有2个O 2 分子6(C)O 4 和O 2 的性质完全相同 (D)O 4 和O 2 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26.07威海据报道,科学家已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 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这种膜片形如蜂 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

12、下列有关碳膜片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碳膜片属于单质 B 碳膜片与 C 60 是同一种物质 C 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 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与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27. 【08哈尔滨】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 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 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8.【08南京】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问的转化 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 质;A、B、 E 和丁均为化合物;B 和 E 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1)写出化学式:甲 ;乙 ;(2)写出丙和正反应生成 A 和 B 的化学方程式_ 。 考查氧循环和碳循环 29.【08揭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 2等温室气 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 2 ,通过 作用将CO 2 释放到大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