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70470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摘 要 维修为机电设备在施工中有条不紊地高效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前期保障,在机 电设备的使用中要对机电设备中出现的故障惊醒深入分析。迅速排除故障,保障机械设备 的运行。分析了机电设备维修中常见的故障对如何进行维修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整个工业生产对机电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机电设备对工业产品的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在一定意义上有决定性作用。 工业生产用的各种机电设备的状况如何,不仅反映企业维修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且是企业 管理水的标志。 生产设备在使用中会磨损,需要修理和更换零件:对一些突发性的故障 和事故,需要组织抢修。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就

2、是以机电设备为对象,研究和探讨其拆卸与 装配、失效零件修复、故障消除方法以及响应技术。 机电设备是构成施工生产的重要因 素,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工艺、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零件部件 会逐渐地被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随着零部件的磨损程度的逐渐增大,设备的技术 状态将会产生劣化,不可避免的将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设备的功能和精度降低,甚至整 机丧失使用价值。保持现场机电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使用寿 命,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关键词:机电设备、设备维修与诊断、日常管理、点检制度 第一章 前言 1.1 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机器的维护与修理和

3、机器本 身应该是结伴产生的,但其发展并不平衡,设备管理与有计划的预防性维修时最近几十年 发展起来的。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发展得越迅速,投入的人力、物 力、财力也越多. 1.1.1 我国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设备维修工作是在新中国 成立后迅速建立、发展起来的。党和国家对设备维修与改造工作很重视。20 世纪 50 年代 开始尝试推行“计划预修制” 。随着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各企业陆续建立了设 备管理组织机构,1954 年全面推行设备管理周期结构和修理间隔期、修理复杂系数等一套 定额标准。1961 年国务院颁布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试行) (即工业七十条) 。逐步

4、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1963 年机械工 业出版社开始组织编写资料性、实用性很强的机修手册 。使设备维修技术向标准化、规 范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在设备维修实践中, “计划预修制”不断有所改革,如按照设备 的实际运转台数和实际的磨损情况编制预修计划:不拘束于大修、项修、小修的典型工作 内容,针对设备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修理。一些企业还结合修理对设备进行改装,提 高设备的精度、效率、可靠性、维修性等。这些已经冲破了原有“计划预修制”的束缚。 于此同时,相继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各级学术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和技术交 流活动,推动了我国设备维修与改

5、造工作。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也给设备维修与改造 增添了异彩。这一时期,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修理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专业厂维修;二 是企业自修。 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了国际交往,国际交流不断,取 得了可喜的成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学习、借鉴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和 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 ,揭开了多向综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序幕,并恢复全国设备维修 学会活动,创办设备维修杂志,原国家经委增设设备管理办公司,1982 年成立中国设 备管理协会,1984 年在西北工业大学筹建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1987 年国务院颁布全 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 。国内企业普

6、遍实行“三保大修制” ,一些企业结合 自己的情况学习和试行“全员生产维修” ,初步形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体 制设备综合管理体制,使我国设备维修工作进一步完善并走向正轨。 20 世纪 90 年 代,随着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不断成熟,特别是我国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以技术改造和修理相结合的设备维修工作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在设备维修制度上,普遍 推行状态维修、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等 3 种维修方式,以定期维修为主、向定期维修和状 态维修并重的方向发展(事后维修仍然存在) 。在修理类别上,大修、小修、项修 3 种类别 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及性。 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

7、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外制造企业不断迁入我国,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试 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等不断应用了设备维修技术,改善性维修、无维修设计等得到迅猛发 展。 随着设备的技术进步,企业的设备操作人员不断减少,而维修人员则不断增加。另 一方面,操作的技术含量不断降低,而维修的技术含量却在逐年上升。现今的维修人员遇 到的多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复杂设备。 当代的设备维修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修工所能胜任的工作。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是 大力抓好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通过高等院校和对在职人员进行补充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 尽快早就成一批

8、具有现代维修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维修专业人员。 1.1.2 设备维修技术的 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机电设备越来越 机电一体化、高速化、微电子化,这是机电设备的操作越来越容易,而机电设备故障的诊 断和维修则变得困难。而且,机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尤其是连续化生产设备,往往会导 致整套设备停机,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危及到安全和环境,还会造成严重的社 会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和采用,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你然朝着以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试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等现代技术

9、为依托,以现代设备状态监测与 故障诊断技术为先导,以机电一体化为背景,以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日益提高的要求为目 标,以不断完善的维修技术为手段的方向迅猛地发展。 1.2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的性质 和任务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既是机电一体化的主要课程之一,又是机电工程类专业的重要 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机电设备维修 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悉机电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 法:掌握轴与轴承、齿轮、涡轮蜗杆以及过盈配合件的装配方法。 3)熟悉机械零件各种 修复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复技术的基本能力。 4)熟悉常用研、检具与

10、维修电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电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 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通用技术要求。 5)掌握螺纹连接件、轴与轴承、丝杆螺母副、壳 体零件、曲轴连杆机构、分度蜗轮副、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 试方法;基本掌握常见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技术。 6)熟悉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机 电一体化设备等典型机电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第二章 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案 2.1 设备维修体系 2.1.1 设备的劣化及补偿 机 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 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11、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 劣化。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 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 能。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 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灾害劣化是指由于 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

12、 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设备劣化导致设备技术性能下降,或者与新型 设备相比,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较差,这一类劣化又称之为技术性劣化。如果从设备的经 济价值来看待,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也在减少,这又称之为经济性劣化。 设备的劣 化使设备的性能下降,故障增多,维修费用增加,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成本增高并且不能保证按期交货,职工的安全感和情绪下降等,造成各种损失。 对设备 劣化的补偿方法有两种: 一是用新设备来替换已经劣化或损耗的旧设备,即进行设备更新; 二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检修进行局部性的补偿。由于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长短不齐的, 因此用检修方法进行局部性的补偿,

13、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1.2 设备维修体系的三大 侧面 随着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设备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模 式。当代设备维修涉及工种广泛,设备管理成为一门边缘的、综合的、系统的学科。按照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观点,设备维修具有三大侧面,既技术侧面、经济侧面和经营侧面。技 术侧面包括日常保养技术( 润滑、清洁、紧固和调整) 、设备诊断技术、修理技术以及设备 的更新与改遁等;经济侧面包括维修的经济性评价、维修费用和劣化损失、固定资产的转 移和折旧等;经营侧面包括维修的方针和目标、维修组织和人员、维修管理体系等。 设 备维修的三个侧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侧面是以设备硬件为对

14、象,从“物”的角度 控制维修活动;经济侧面是对设备进行的经济价值的考核,是从“钱”的角度 控制维修活 动;经营侧面是从经营管理等软件的措施方面控制维修活动,即从“人”的角度 控制维修 活动。三大侧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设备维修体系,缺一不可。 2.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及其对策 机器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故障。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机械零件由于 设计、材料、工艺及装配等各种原因,丧失规定的功能,无法继续工作的现象称为失效。当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失效时,就意味着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机器发生故障后,其经济 技术指标部分或全部下降而达不到预定要求,如功率下降、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达 不到预定等级或发

15、生强烈振动、出现不正常的声响等。 机电设备的故障分为自然故障和 事故性故障两类。自然故障是指机器各部分零件的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造成零件的 变形、断裂、蚀损等,使机器零件失效所引起的故障。事故性故障是指因维护和调整不当, 违反操作规程或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零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是人为造成的, 可以避免。 机器的故障和机械零件的失效密不可分。机械设备类型很多,其运行工况和 环境条件差异很大。机械零件失效模式也很多,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四种普 通的代表性的失效模式。 2.2.1 机械零件的磨损及其对策 相接触的物体相互移动时发 生阻力的现象称为摩擦。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摩擦表面发

16、生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变化的现 象称为磨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两者均发生于材料表 面。摩擦与磨损相伴产生造成机械零件的失效。当机械零件配合面产生的磨损超过一定限 度时,会引起配合性质的改变,使间隙加大、润滑条件变坏。产生冲击,磨损就会变得越 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事故。 一般机械设备中约有 80 的零件因磨损而失 效报废。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约有 3050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 摩擦和 磨损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甚广,特别是磨损,它是一种微观和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机械零件不仅会发生外形和尺寸的变化,而且会出现其他各种物理、化学和机械现象。零 件的工作条件是影响磨损的基本因素。这些条件主要包括:运动速度、相对压力、润滑与 防护情况、温度、材料、表面质量和配合间隙等。 以摩擦副为主要零件的机械设备,在 正常运转时,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一般可分为磨合( 跑合)阶段、稳定磨损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设备维修与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