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742659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花手帕教学案例与反思 河曲实验小学 赵彩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 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 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 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教学难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教学时数:2 课时课型:绘画制作教学准备:方形渲纸,颜料,毛笔等教学步骤: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一(制作纸方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 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 感受色彩

2、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 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教学难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课型:绘画制作教学准备:方形渲纸,颜料,毛笔等教学过程:一、 欣赏感量l 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 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 色彩的浸润美)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二、方法指导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小结 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教师提

3、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 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 法等也可以尝试。3染法示范: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 深浅的变化。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 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 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 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

4、观察分析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四、自主表现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 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 2_4 块美丽奇特的 纸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 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五、浮析交流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反思 一、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美术课具有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对培 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健全和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不可替代 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发展健全学生个

5、性 的重要阵地,也是健全个性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而面对基础不 一,性格各异,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施教,显然,难以满足学生 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往往只能成为一种良好的愿望。在本 节课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学生在没有框框条条 的创作过程中敢去设想、尝试,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形 式、也各不相同。在评价过程中,教者 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 对这些学生的作品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二、在自主化的学习中学会矫治 日前,改变学生被动 、单一的学习方式已成共识,新 课标中 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

6、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见,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纵观本课 始终,教师一直处于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每一环节中学生都 是主角,如:“你认为应该怎样制作花手帕?”“你能创造出新的折 法吗?” “说说作品中最令你满意的地方。”学生在动手、动口、 动脑无形中梳理了知识,并通过不断共享同学、老师的智慧,在 诊断中矫正了自己的错误、不足及薄弱之处。 三、引导探究,自主 诊断与矫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兴趣,将教 师的设疑、 质疑、引导解疑与学生的创造性解疑 过程很好的结合 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教者采用了“引、放、 评”的模式,“引”就是 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 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 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 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学生利用小组交流、 互相观摩、互相评价的方法把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 整理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矫 正。 存在的问题: 本课的制作材料是生宣纸,但是生宣 纸比较柔软,吸水性比 较好, 纸染色后,纸已打湿极容易将纸弄破,打开时纸便撕坏了, 建议最好是改用餐巾纸或棉布染,着两种吸水性比 较好。 还原性 比较好。 20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