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738253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简史》平时作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页 共 16 页 1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 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2.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大学)和(小学)两级。 3.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学)和(墨学) 。 4.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 。 5.“因材施教”的提法源出于(朱熹四书集注 ) 。 6.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 孔子) 。 7.“启发”一词最早出于(论语.述而 )一书。 8.孟子将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概括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 ,意思是(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学习,就 可

2、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 。 9.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辩之) 、 (笃行之) 。 10.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 。 11.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 124年,教师称为(博士) ,学生称(博士弟子) 。 12.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鸿都门学) 。 13.汉代的私学就其程度而言,有(初级蒙学)和(高级专经研习)两种类型。 14.现存的汉代最著名的蒙学识字课本是(急就篇 ) 。 15.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 ) ,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 16.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 ,以体现(贵族

3、士庶皆需教)的原则。 17.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撰。 18.魏晋南北朝时期, (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 )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19.唐太宗昭令(孔令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 ) 。定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标 准。 20.一般认为(606)年(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创立。 21.(隋文帝)时设立的(国子寺) ,是古代建立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开端,长官称为(祭酒) 。 22.韩愈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 23.董仲舒关于义利之辩的观点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1.西周官学以“六艺”为基

4、本教育内容,其中, “书”.“数”是( C) 。 A.伦理道德课 B.军事训练课 C.基础文化课 D.艺术教育课 第 页 共 16 页 2 2.在早期的私学创办中, ( B)是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私学大师。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A)的一所著名学府。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赵国 4.在学生管理上,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是( A ) 。 A.弟子职 B.“五学” C.“三蝇三虚” D.学记 5.学思并重是( D)教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孔子 6.孟子明确提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A ) 。 A.“明人论” B.“

5、有教无类” C.立志有恒 D.改过迁善 7.在人性论上,荀子提出的是(B) 。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无恶论 D.无善论 8.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他认为, ( A)是最低一等的儒。 A.俗儒 B.雅儒 C.大儒 D.鸿儒 9.(D )是礼记中理论性较强的哲学名篇,其中包含着一些教育基本问题的论述。 A.学记 B.大学 C.史记 D.中庸 10.所谓四书 ,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和( A )的合定本。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学记 11.研究墨家教育思想的主要材料是( C ) 。 A.孤愤 B.显学 C.墨子 D.法经 12.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以(B )为文字形

6、体的标准。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草书 13.东汉质帝时, (B)达到鼎盛时期,学生多达 3万人。 A.国子学 B.太学 C.国子学 D.大学 14.汉代,初级启蒙阶段的教育主要在(D)里进行。 A.“经馆” B.“精舍” C.“精庐” D.“书馆”第 页 共 16 页 3 15.汉代最为经常.制度化的选士方式是(B ) 。 A.皇帝征召 B.察举 C.荐举 D.特举 .王充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他的理想培养目标是(A ) 。 A.鸿儒 B.文人 C.通人 D.儒生 17.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精神是(C) 。 A.三教并用,以佛为主 B.三教并用,以道为主 C.三教并用,以儒为主

7、D.只重儒术 18.唐代科举中,以(D )科为最高,此科注重博学才高,考选较严,宁缺无滥。 A.明经. B.进士 C.明书 D.秀才 19.(B )科在唐代科举考试的各科中,最受重视,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之美称。 A.明经. B.进士 C.明书 D.秀才 20.唐代科举考试的基本方法是(C) 。 A.帖经 B.墨义 C.策问 D.诗赋 21.韩愈师说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B) 。 A.师道尊严 B.尊师重道 C.传道.授业 D.尊学重道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1.学在官府 (P12)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 庶人;官师

8、不分;政教合一 。 2.六艺 (P14) 西周官学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周的“礼”教大致相当 于政治伦理道德课, “乐”教则是和艺术教育。 “射” 、 “御”是军事教育训练课。 “射”指射箭, “御”指 驾车。 “书” 、 “数”是基础文化课。一般来说,这是属于小学教育的内容。 3.教学相长(P53)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 形式的学习,它们互相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教学相长深刻解释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 依存、相互促进。 4.九品中正选士制度(P90) 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品级,朝

9、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 “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人士,将其分为第 页 共 16 页 4 九个品级任官,故又称九品官人法。该制度具体实施是魏文帝曹丕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士 制度。 5.三纲五常(P83-85) 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 礼、智、信。是把信和孟子提倡的仁、义、礼、智加在一起而形成的。这一理论被后人称为“名教” ,它 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6.六学二馆(P103) 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的前三学似属 大学性质

10、,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属于专科性质。以上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 文馆和弘文馆,属于旁系。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P34) 答:(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提倡“学而优则仕” ,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5)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许多新的创造。(6)孔子的教育

11、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 贵的教育遗产。 2.简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P53) 答:(1)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 全面系统的总结。表现在论述:(2)教育作用与目的;(3)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4)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学记 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 育学的雏形” 。 .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P37-39) 重视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是孟子德育思想的

12、鲜明特点。其中包括五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持志养气。持志,就是使自己的动机和行为都必须遵循“仁义”的准则。 二是存心养性。认为人要有“恻隐之心” 、 “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 ,做到行事仁义,待人以礼。第 页 共 16 页 5 三是反求诸己。孟子提倡人要多下自我内心反省的功夫 四是改过迁善。成就道德的实质在于无愧于心:“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 ” 五是加强意志锻炼。 五论述题(每小题分,共分) .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P15-16) 原因:春秋时期在经济上,奴隶制国有经济逐渐被地主阶级私有制所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 在政治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势力取代了代表没落

13、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旧势力,并逐步夺取了政权, 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这些变革,必然导致教育上的变革。而新兴的士阶层人士大量涌现,正好为私 学提供了求学者和必要的师资。而官府的学术开始逐渐下移至民间,也为私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政治的需要,私学就开始兴起了。 贡献: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 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结构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第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 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第四: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试述科举制度在选士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封建

14、政治及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响。(P101-102) 答:科举制度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受到了集权于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在选士 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如下意义:第一,官吏选用大权由中央朝廷来行使,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和集中; 第二,选官有标准,若想入仕,则必须去全力适应这些标准,加强了思想的统一;第三,科举客观上的 公平性,网络了知识分子,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的基础;第四,科举实质上的欺骗性,掩饰了 官僚政治的阶级实质。 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实施,对教育产生了十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1)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 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科举可以取得功名,一般出生地

15、位的知识分子都强 烈要求进学读书,科举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这对于 当时社会教育上出现的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陈规,或多或少进行了冲击,具有积极意 义。 (2)科举制度本身的种种缺点和弊端,也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 儒家的几部经典章句和华丽的诗赋,考试方法注重死记硬背,学校教育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之风严重; 科举将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成为他们取得 高官厚禄的最好门路。科举犹如一根具有神奇魔力的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 (1)科举制是选士制度的巨大进步,它纠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机会不均,无客观标准以及选士 大权旁落等弊端。而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书人提供机会均等的竞争机会。通过严格的第 页 共 16 页 6 考试,实行优胜劣汰。尽管考试的内容、方法等也有一些弊端,但是,这毕竟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科举 制的实行,对中国封建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