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7169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ppt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第 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原因 民族矛盾:鸦片战争后 ,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 阶级矛盾: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 与盘剥 。 自然灾害连年不断 , 使各地群众 , 尤其是两广地区 , 反抗斗争更为激烈 。 (2)条件:洪秀全创立了 “ ” 组织 。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土地兼并 拜上帝会 (1)1851年初

2、 ,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 率众起义 , 建国号“ ” ; 9月 , 洪秀全在 分封诸王 , 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 (2)1853年初 , 相继攻克武汉 、 南京 , 改南京为 并在此定都 , 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 (3)定都后 , 分兵进行 、 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 从而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 金田村 太平天国 永安 天京 北伐 西征 知识点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统治下长期积聚的阶级矛盾 , 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汇聚而成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 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 农民阶级与封建主义两大矛盾的集中体现 。 二 、 天朝田亩制度 和 资政新篇 1. 天

3、朝田亩制度 (1)内容:以解决 为中心 , 提出废除 _ ;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 (2)评价 积极意义: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 _的愿望 ,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土地问题 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局限性: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 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 , 是 的空想 。 2. 资政新篇 (1)概况: 1859年 , 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 , 倡导向_学习 , 进行经济 、 政治和文化改革 。 (2)地位: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 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平均主义 洪仁玕 西方 资本主义 (3)评价 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

4、国人向 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 局限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 加之处于战争环境 , 未能真正推行 。 西方 误区警示 天朝田亩制度 与 资政新篇 在追求社会发展的问题上 , 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而是一种相互对立 、相互矛盾的关系 , 前者追求平均的理想社会 , 后者是发展资本主义 , 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 三 、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原因:天王洪秀全和东王 的争权夺利 。 (2)经过 1856年 8月 , 韦昌辉杀死 及其家属 , 继而被处死 。 遭洪秀全疑忌 , 率军出走 。 (3)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

5、 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 杨秀清 杨秀清 石达开 (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开始同清政府勾结 , 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 (2)标志: 1864年 , 陷落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 ,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中国 的重任 。 外国侵略者 天京 外国侵略者 民主革命 知识点拨 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开始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 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步的历史潮流 。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 (1)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

6、地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2)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 无法实现 。 (3)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他们的理想 , 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 (4) 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以上特点 , 是由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性和阶级落后性所决定的 。 2. 天朝田亩制度 和 资政新篇 的异同点 (1)相同点: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两者都未能真正实行 , 前者由于违背社会规律 , 是一种空想 , 后者是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 。 (2)不同点 颁布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时 , 太平天国正处在强盛时期;后者颁布时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落 。 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前者要建

7、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 , 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人间天国;后者主张学习西方 ,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 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 群众基础不同:前者体现了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后者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 没有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 。 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 ,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者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 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同:前者要求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 是农民阶级小农意识的反映;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 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

8、愿望 。 探问题 材料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 , 发展工商业 , 兴银行 , 奖励技术发明 , 举办保险事业等 。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 , 交流文化 , 平等往来 , 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 政治方面:主张依法治国等 。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 , 提倡兴办新式学校等 。 (1)从时代的要求看 , 资政新篇 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 答案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 (2) 资政新篇 为什么无法实施 ? 答案 当时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土地问题 , 它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 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9、 。 中国当时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 。 太平天国处于防御状态 , 战争环境残酷 , 社会不安定 。 教方法 图示 天朝田亩制度 与 资政新篇 的关系 主题二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局限性 、 所处的时代局限性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经济上: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 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 (2)政治上: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 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 , 而 资政新篇 又脱离了农民革命的实践 。 (3)思想上: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 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 (4)组织上:由于宗派主义导致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出现天京事变 。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 中外反动

10、势力过于强大 。 (2)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 (1)在反封建的同时 , 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 (2)太平天国中的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 ,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探问题 材料 (1)观察上图 ,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领袖在建立政权后出现了哪些变化 ? 说明了什么 ? 答案 变化:没有很好地保持农民阶级的本色 , 封建腐朽思想和等级观念严重 , 开始贪图享乐 。 说明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 ,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 (2)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 , 有哪些新特征 ? 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 , 时代赋予它以往农

11、民战争所不具备的新特征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激化阶级矛盾 ,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利用外来宗教发动起义; 担负起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教方法 图示法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 (指太平天国运动 )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 ” 这说明 ( )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 2 3 4 5 6 解析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而阶级矛盾的激化 , 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 故选 A。 答案 A 1 2 3 4 5 6 2.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 、 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 ( ) 解析 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政权与清廷对峙是在定都之后 , 标志事件是 1853年定都天京 。 1 2 3 4 5 6 C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 “ 囯 ” 代替 “ 國 ” , 取 “ 王 ”居其中之意 。 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 1 2 3 4 5 6 解析 “ 囯 ” 字取 “ 王 ” 居其中之意 , 实质上反映了洪秀全要加强个人专制统治的愿望 , 故 答案 A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 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