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7157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同课异构ppt课件(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 人”和 “世界” 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 被发现和 “世界” 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世界 ” 被发现指的是 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 人 ” 被发现指的是 14至 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二 神权下的自我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2、 文艺复兴的背景 11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改变观念 14产阶级逐步形成 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众多人才 指导 思想 人性 人权自由 现世 /幸福 借 助 天主教神学占 统治地位 尘世服从天国 今生服从来世 君权服从教权 哲学服从神学 理性服从信仰 神性 神权束缚 来世 /禁欲 表 现 S 张 主 张 人文主义 ( 1、背景: ( 1) 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 2) 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和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 3) 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后,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价值观念变化,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 2、表达形式: 借助复兴古代希腊

3、、罗马文化 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 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 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不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的文化 基督教神学世界观 基督教会把文化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 1、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2“人类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烟消云散”指的是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4、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3、“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最早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二、人性的启蒙 广义来看,文艺复兴时期是指欧洲的世纪,而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国别 代表人物 意大利 (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英国 14 17 意大利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莎士比亚 但丁 (1265薄伽丘 (1313彼特拉克 (1304意大利文艺复兴 前 三杰 十日谈 叙述了 10个青年男女为逃避瘟疫在佛罗伦萨郊区的一座别墅里住,其中 10天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这 100个故事分别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轶文趣事、法国寓

5、言、东方民间故事、宫廷传闻和街谈巷议等。 十日谈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维护妇女权利,提倡男女平等。谱写了一首赞美人生和现实生活的 “ 人曲 ” 。作者薄伽丘,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家和人文主义者,自幼酷爱文学。主要代表作有 十日谈 爱情的幻影 可爱的菲亚达 。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薄伽丘 十日谈

6、 ( 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 感受名著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 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开始的。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英国中部一富裕市民家庭。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 ,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代表作: 四大悲剧: 奥赛罗 李尔

7、王 麦克白 哈姆雷特 喜剧: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1564 高潮时期代表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写于 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 电影 哈姆雷特 剧照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什么不同 ? 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 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人间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而薄

8、伽丘集中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内容主要是男欢女爱。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 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 “ 绿鹅 ” 的 “ 祸水 ” 。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 绿鹅 ” ,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 请为 “ 绿鹅 ” 的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 老头儿这才明白 文艺复兴的评价 (1)性质 : 文艺复兴( 意为 “ 再生 ” ),是 14世纪

9、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 (2)核心 :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 人文主义 ,就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积极方面: 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方面: 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

10、阶层;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出售“赎罪券”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时间地点: 公元 16世纪 德国到欧洲 2、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2)德国经济分散、四分五裂;遭受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剥削压迫最重,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导火线: 教皇出售 “ 赎罪券 ” 3、开始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 路德( 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 的创立人。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

11、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 九十五条论纲 节选: 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阅读这些文献,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 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

12、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而已。 4、马丁路德主要思想: (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 信仰得救 ) (2)人人都有权读 圣经 和理解 圣经 ,与上帝直接对话;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 ( 圣经 的平民化与普及化 ) (3) 圣经 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引发德国和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 5、结果: 6、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7、影响: (1) 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8、 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变化:

13、(1) 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 (2)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3)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材料一 “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 ,二不靠圣礼 ,只有靠终生悔改 ,才是基督的正道。”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 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 (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

14、什么事件? 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 2)材料三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 (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东正教 (东派) 公教(天主教) (西派) 东正教 天主教 新 教 第一次分裂1054年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成为神的附属品) 冲突 十四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出现(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 人文主义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意) 宗教改革(德) 延续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