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691786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采集系统地县一体化建设技术规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ZD浙 江 省 电 力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GDW-11-2009浙江电网地县一体化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功能及交互规范2009- 发布 2009- 实施浙 江 省 电 力 公 司 发 布目次前 言为了规范浙江省地区电网、县级电网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建设,促进全省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其在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中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公司科信部归口。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马国梁、浙江电网地县一体化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功能及交互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浙江地区电网、县级电

2、网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技术性能等内容,规定了浙江地调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与省调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之间,县调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与地调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之间,以及地调、县调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与同级调度其他系统之间的交互标准。本规范适用于浙江地区电网、县级电网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3、标准。IEC 6197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标准IEC 61968 配网管理系统接口标准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 743 电能量远方终端DL/T 719 第5-102 部分: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电监会第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网调(2006)1167 号文 关于贯彻落实电监会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的通知浙电科20065 号 关于发布基于CIM 的信息命名规范的通知浙电科20064 号 关于发布基于S

4、VG 的公共图形交互规则的通知Q/GDW-11-127-2008浙江省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11-130-2008浙江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规范Q/GDW-11-131-2008浙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范3 缩略语与定义3.1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electroenergy data acquire and management system)是电能量采集、处理和管理应用系统,实现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统计、计量异常和电能量分析、管理和应用等功能。3.2 电能量采集终端电能量采集终端(electro energy data acquire term

5、inal)是负责各信息采集点的电能量采集、数据处理、分时存贮、长时间保存、远方传输等的功能设备。电能量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可分为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集终端和低压集中抄表终端(包括低压集中器、低压采集器)等类型。本规范重点针对厂站采集终端。3.3 主站主站(main station)是安装在各地区供电公司的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3.4 子站主站(sub-station)是安装在各县级供电公司的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3.5 尖时段尖时段(sharp-peak period)是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高峰负荷最突出的时段。3.6 峰时段峰时段(peak period)是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高

6、峰负荷对应的时段。3.7 谷时段谷时段(valley period)是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低谷负荷对应的时段3.8 平时段平时段(off-peak and off-valley period)是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尖时段、峰时段、谷时段以外的时段。3.9 数据接口数据接口(data interface )是主站与省电力公司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之间,主站与已经独立建设的县级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之间,主站、子站与同级调度其他自动化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接口规定。4 设计和建设原则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水平为目标,其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4.1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是电

7、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重在实用、适当超前的原则,功能和配置应以电网一次系统的规模、结构以及运行管理的要求为依据,与一次电网的发展相适应,原则上系统运行周期8 至10 年,硬件设备可在系统运行5 年后部分更新。4.2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应以地区为单位,充分贯彻“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基本思想,采用一体化建设模式,在地区调度建设主站系统,负责自身管辖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直属电厂终端数据的采集;在各县局只部署子站,负责自身管辖的35kV变电站、直属电厂终端数据的采集,其数据存储、二次防护、 Web发布、数据备份等均在地区主站实现。(1)平台统一电能量信息统计计算、

8、处理、发布和应用平台只是在地区建设实现,地区为一套完整的电能量采集应用系统;各县局完成辖区内电能量数据采集、维护、报表生成等功能。 (2)数据存储和备份统一数据库存储、备份在地区主站完成,实现主数据库异常时的备份切换功能,且两套数据库中均完整保存了地区、各县局所有电能量信息和参数; (3)安全防护统一二次防护机制在地区系统实现,各县局采集、维护、报表工作站部署在内、外网,分别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电力信息网与地区系统连接实现数据传送。(4)Web 发布统一电能量数据的 Web 发布主要实现全地区所有的电能量设备静态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数据和报表的发布,并实现相关的业务操作;全地区的电能量信息发布

9、应基于地区系统实现。 (5)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地区和各县局电能量设备模型信息、电能量数据和业务数据应统一基于地区电能量信息数据库,各县局的应用功能应统一,并在地区系统平台上统一集成和部署。4.3 对35kV变电站、直属电厂数量很少(一般在3 个以下)的县局,可采用直接在地区主站采集模式,在县局无须建立子站系统。4.4 对前期已经独立建设的县局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继续保持独立运行,应与地区电能量采集系统实现互连,不再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并逐步整合到一体化系统中。4.5 对县局小水(火、热)电厂电能量信息的采集,应与地县一体化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统一实现,统一转发省公司电能量采集系统,不再独立建

10、设单独的小水(火、热)电厂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对已经建设的小水(火、热)电厂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应与地区电能量采集系统实现互连,不再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并逐步整合到一体化系统中。4.6 无论何种方式建立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县供电局,必须根据省、地区的统一规划进行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实用化验收和运行管理。县局的实用化验收由地区负责,用化复查由省公司统一组织。4.7 地区按照地县一体化系统建设时,应对前期的管理制度进行扩充和完善,满足县局子系统接入的需要;各县局必须制定适合自身管理需要的运行维护制度。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职责的划分原则如下:(1)地区负责调度范围内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的安装调

11、试、采集和管理,相关基本信息的设置、录入和数据维护、采集通道的建设和维护,系统平台的运行机制、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备份、二次防护等由地区局负责运行维护管理。(2)县局负责所辖厂站的表计、采集终端、通道的管理、安装和维护,县局相关厂站的数据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相关的业务流程实现,以及县局相关报表的准确性等由县局负责。5 系统结构图1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一体化建设结构图5.1 系统硬件配置要求硬件配置应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应充分考虑硬件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扩性。关键设备必须采用冗余配置。硬件设备、系统架构必须遵循高安全性原则,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安全法规、条例的要

12、求,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确保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的噪声、辐射等其他指标必须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条例的要求。系统应具备跨硬件平台的能力,服务器应采用主流的小型机或 PC 架构的服务器,可采用 Unix、Linux 等操作系统,不同的软硬件平台可以混合使用,在不同平台上的软件功能和应用界面应完全一致。系统应有互为备用的电源供电,并配备 UPS 电源。在主电源供电异常时,应保证主站设备不间断工作不低于 2h。5.2 地区主站系统结构地区主站系统应作为一体化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管理中心,采用网络分布式结构,采用正、反向隔离装置实现内外网业务分离、数据同步;数据采集、统计在内网实现,数据同步

13、到外网;各种业务操作在外网根据权限进行。系统由主网内网、前置采集网、外网三部分组成。5.2.1 系统主网内网系统主网内网可采用双网或单网结构,由网络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备份服务器、维护工作站、数据处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前置采集服务器、网关服务器等组成。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单机或双机模式,双机可热备或并行运行;数据存储可采用本地存储、网络存储、SAN存储或IP存储,可实现RAID0、RAID1、RAID5等冗余模式。主要负责所有档案描述信息、采集数据信息、统计计算数据信息、用户权限信息等的保存,数据库服务器应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容量应充分考虑地区、各县局的电能量信息的存储。 数据

14、备份服务器:数据备份可全局统一考虑,也可本系统单独实施;应采用第三方备份,要求在服务器存储异常时可实现数据恢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 维护工作站:完成电能量采集基本信息的管理、录入和维护。 前置采集服务器:采用双机均衡负载模式,正常情况下主机负责调度,双机同时采集;异常情况下单机完成所有任务;同时可实现自动或人工主机切换。主要负责各采集终端数据的准确、完整、及时的采集;通信规约根据采集终端适应多种规约。 数据处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所有采集数据的过滤、处理、保存、统计、计算等 网关服务器:通过电力数据网实现与已有的独立县局电能量采集系统的接口,省调电能量系统接口、省调营销系

15、统接口5.2.2 系统前置采集网系统前置采集网由网络交换机、前置采集服务器、串口服务器 MOXA、拨号 MODEM POOL、专线 MODEM、其他通道设备等组成。考虑到采集终端网络的方便配置和部署,可采用前置采集网与系统主网单独组网;也可与主网集中组网。通道设备根据不同通信方式有所不同,系统要求支持网络、拨号、专线(专线MODEM 或 RS232) 、无线等通信方式,支持几种方式的热备用。在通过无线通信时,根据安全性需要,无线采集前置部署在外网,采集数据通过隔离装置同步到内网进行统计处理。前置机连接 GPS,获取标准时间,与地区主站内网和县局子站计算机对时,与各采集终端对时;同时要求地区主站

16、外网的一台计算机能连接 GPS 获取标准时间,与地区主站外网所有计算机对时;实现系统全网时钟同步。5.2.3 系统外网系统外网由网络交换机、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镜像数据库服务器、Web 服务器、网关服务器等组成。 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实现Web外移的主要部件。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单机或双机模式。对内网同步到外网的档案描述信息、电能量数据信息、外网管理信息等进行保存。 Web服务器:在MIS范围内根据权限提供Web服务,同时完成电表台帐管理、业务变更等操作,完成所有电能量应用,应充分考虑县局用户对系统的应用流量,Web服务器应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 报表服务器:根据不同厂家系统的要求设立,要求系统报表基于Excel实现。对系统所有平衡、关口、电能量报表等进行定义、显示、Web生成、预览和打印,报表工具应灵活、方便,满足地区、县局用户的应用需求。 网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