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 重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690563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经济学 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经济学 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经济学 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经济学 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经济学 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学 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 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其中有害物质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应,不 仅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造成危害,而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有的还发展为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

2、的认识;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环境经济学的涵义: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学问。有污染经济学、资源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三个分支学科。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对象:作为传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作为自然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特点:边缘性或交叉性、应用性或实践性;作用: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政

3、策和项目评估 、指导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市场: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市场的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特征:市场上有很多的生产者(厂商)和消费者(居民户) ,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市场中的每一个买

4、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2 垄断:指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提供市场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垄断市场的特征:行业中只有一家厂商,而消费者都是众多的;厂商提供的产量不存在任何替代品;行业中存在进入障碍,其他厂商难以进入。3 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市场上某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特征: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它们的供给量均占有市场的较大份额。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因而任何一家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对其作出的反应。厂商的

5、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是汽车工业。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汽车工业寡头企业在决策时不知道竞争对手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是其决策最大的困难。 4 垄断竞争市场: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法国 香奈儿香水)特征: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但存在着很大的替代性。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

6、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支付意愿: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个别需求与总体需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对于环境物品来说,即

7、使能够获得个人需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个体,一般商品学差异)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 。公共物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1)消费的无竞争性:A 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 B 对同一物品的消费(2)消费的无排他性: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享受某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点。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

8、,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故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得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政策失效: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

9、类型: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环境政策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资源稀缺: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致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资源稀缺是动态的。边拓模型(边拓经济):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

10、现为不变的的规模报酬;资源稀缺的解释: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 ,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 G 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生产可能性曲线 PPF 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R0(t) 扩展线 L0(t)0 L0(t) R0(t) 扩展线 0 L0(t) 李嘉图模型(李嘉图经济):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 资源稀缺的解释: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即 L1的增加速度比 R0的增加速度

11、快成本增加定律;同时也说明了成本递增状况会对 G 的增加起到一种加速抑制作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总结(第一点):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追求 G 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 G 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 PPF 在切点的斜率。总结(第二点):在 PPF 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 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 L0 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 2-1 中,显示出 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 2-2 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12、。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1)资源产品价格 许多可耗竭资源的价格一般遵循 U 型轨道变化,当新资源发现趋于困难,成本难以降低,价格则趋于上升。因而一定程度上价格可以衡量现在和预测未来的资源稀缺状况。资源产品价格可以有两种途径考察: 资源产品价格市场价格;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于劳动力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2)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 资源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长,既所谓的李嘉图效应。因为较好开采的已被开采,开发品位较低的资源的成本随之上升,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也有技术和规模经济的问题存在。 3)租金 是资源产品现价与边际开采费用之差,也称原位资源价格、矿区使用费或使用者成本;租

13、金实际上是存量资源的影子价格,所以该指标 可以成为度量资源稀缺的较适当指标。但边际开采成本难以观察。常用资源的勘探成本衡量稀缺程度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1.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技术进步可以带动资源利用率提高;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2.利用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国际分工; 比较优势3.基础设施投资: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等4.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价格政策体系; 产权体系; 企业组织和治理结构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如果按照传统福利经

14、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注意:这种外部影响是否是故意的(若故意则不是外部性) 。例如,一个人开车时故意把泥水溅到他不喜欢的某个行人的身上,虽然这个行人无法选择他“消费”的泥水数量,但这种影响不可以视为是一种外部性。要区别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货币外部性不是真的外部性,只有技术外部性才是真正的外部性。当补偿(或者赔偿)行为发生时,不能说不存在外部性,而只能说减少了外部性。外部性的分类:(1)外部经济性(正)和外部不经济性(

15、负)(2)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3)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4)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与环境相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性,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影响: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外部性计量(社会成本或效益与私人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差值)边际外部成本:MSC=MPC+MEC 边际外部效益:MSB=MPB+MEB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 MSB 大于边际私人效益 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 MEB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

16、本 MSC 大于边际私人成本 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 MEC私人植树量 Q1 小于由 MSB 和 MC 决定的有效植树量 Q 私人砍伐水平 Q1 大于由 MB 和 MSC 决定的有效水平 Q 外部性理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性基于对资源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资源的配置,以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例: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成本,使供给曲线 Se 左移,达到新的均衡点(Pe,Qe)。消极/积极外部性资源配置合理点是由什么决定的外部性的帕累托最优定价经济学家曾经认为,不可减少外部性和可减少外部性之间的区别是十分显著的,因为在两种情况下,纠正资源配置偏差的政策措施可能不同。后来证明,除了特例以外,基本政策措施适用于两种情况:(一)不可减少的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只需要一项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