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6735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基础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戏剧见人生 第 16课 音乐之声(节选) 【 本节要点 】 1. 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 2. 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要学会哟 温故知新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峥嵘 ( ) 鳞次 栉 ( )比 涟漪 ( )( ) 伫 ( )立 顶礼 膜 ( )拜 弥撒 ( )( ) 2、解释下列词语 鳞次栉比: 顶礼膜拜: 通宵达旦: 老成持重: 固执己见: 峥嵘: 涟漪: 伫立: 先学一点 温故知新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峥嵘 ( 鳞次 栉 ( 涟漪 ( 伫 ( 顶礼 膜 ( 弥撒 ( m 2、解释下列词语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顶礼膜拜:形容

2、十分虔诚地行礼。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峥嵘:高峻,突出。涟漪:细小的波纹。伫立:长时间站立。 先学一点 课堂探讨 要点一: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 探究一下 课堂探讨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 (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 “ 电影语言 ” 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

3、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需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 “ 画外音 ” (或字幕 )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 “ 镜头 ” 为单位,用 “ 蒙太奇 ” 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 “ 分镜头剧本 ” 。 你知道吗?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电影文学 因此,它既属于文学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是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辩证统一的产物。 电影文学的产生,是电影艺术日趋成熟的结果,电影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艺术的进步与繁荣。 课堂提高 根

4、据下面的介绍,提取关于构成“立体电影”的三个必须的物质条件。( 3分) 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影像,制成电影胶片。在放映时,通过两台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观众用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本段文字第一句话可缩成“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拍下影像,制成胶片。”第二句话“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组胶片放映”。第三句“观众用偏

5、振眼睛观看”。可以得到立体电影的三个物质条件为:两个镜头、两台放映机、偏振眼睛。本题考察对文段的阅读并提取重要因素的能力。做题时结合题目阅读文段,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所讲内容,提取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你知道吗? 课堂探讨 要点二: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故事情节: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

6、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亚,并谈论她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她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80 枚果子 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帝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 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了一份生计 矿下作业。虽然工作苦、累,但还算心善的老板和不菲的工姿,以及那些善良的工友们却让他苦中有乐。 有一天,矿上放假,独自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

7、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 92 枚果子。他把其中的 80 枚放在了包裹中。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嘱托家里邻旁的大姐多关照他的母亲,叫她趁新鲜把这些果子吃了。信写毕,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留下了的 12 枚,他是打算分给同住的 12 位工友的,就在他准备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那些连自己都舍不

8、得吃的野果,正准备要分发给对他一直很好的工友们时,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漂亮,却是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他连夜买了火车票,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坐了开往家乡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很痛,一阵一阵地像刀绞。那 80枚果子会给老毋帝带来怎样的灾难 傍晚时到了县城,家乡也下了大雪。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里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车。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再冷的风,再大的雪,对他来说,现在也成了无关紧要的事。就这样,他一路地去,鞋子掉了

9、都没顾得上会头去捡。 一直到了深夜,他终于跑到了家。气喘吁吁地推开房门,却发现母亲正坐在桌旁,桌上,正放着一盘鲜红的果子。听到响动,老母亲揉了揉眼,看到了眼前的他,然后翕动着有点干燥起皮的嘴唇:“儿呀,你 娘终于等到你回来了。你的脚 ”她心疼地看着儿子那双满是泥雪的脚。 他顾不上解释,急忙问:“这些果子,您吃了吗?”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哪能呢!这么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就全给娘了,娘得等着你,等你回来,咱娘俩一起吃啊 ( 11)“娘啊!” 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亲的怀中。(选自 2008 年 3 月 格言),有改动 做

10、的怎样? 课堂提高 80 枚果子”的故事。请按例子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他”把采来的果子寄给母亲 。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答案】“他”得知野果有毒急忙赶回家。 “老母亲”等待儿子一起吃果子而避免不幸。 (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2.“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

11、漂亮,却是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为下文他急忙奔回家做铺垫。 【解析】 试题分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为下文他急忙奔回家做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是一个怎样的人? 探究一下 课堂提高 【答案】他把 80枚果子邮给母亲,自己留的很少喝同

12、事分享,写出他是一个孝顺、大方的人,当得知果子有毒时,他没命的往回赶,从侧面表现他对母亲的爱 (,他一人在外面打工,能够吃苦。 【解析】 试题分析: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围绕“孝顺、大方”来理解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答后面的问题。 “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像 发了疯似 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句中加点的“发了疯似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发了疯似的”表现了“他”急于回家的迫切心

13、情。 【解析】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 1)词的意思或内容。( 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80枚果子”为标题有何妙处?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 1)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凝聚了母子之间深厚的爱。 【解析】 试题分析: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

14、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11) 段中:“娘啊!” 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幸的怀中。 此时此刻,文中的“他”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发挥想象,代“他”说几句得体的话。(不超过 30 字)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略。(可从“惭愧、后悔、惊喜、庆幸”等角度描写,符合主题情景,想象合理,语言得体即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对母亲的爱“来组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