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4041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2 页。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必做,共 140 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近年来,

2、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1、C 2、A【考点定位】本题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近年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考查农村与城市景观、特征方面的差别。本题关键是无人住、无人种。人去哪了?为什么呢?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 好。城市人类活动集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

3、住房紧张等问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耕作土地,导致望到闲置、土地荒废,进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2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 列各题。3、图 1 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4、为缓解北京市 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

4、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答案】3、A 4、D【考点定位】 通过分析城郊之间的“钟摆”交通现象的成因,考查城市人口流动方向及原因。【名师点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价高,导致居民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居住。3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上班族每点钟摆式的流动,必然加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做题关键是读图,图中要注意到交通拥挤路段在道路哪侧。在什么时间。根据右行原则,可以判断出拥堵的原因。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 谷 ”。图 2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

5、题。5、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5、C 6、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名师点睛】要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 “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4的交错带,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分布位置,推理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

6、干旱区,水源是最主要限制因素。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 3 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 7 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8、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 3 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答案】7、A 8、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 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中,天气状况、纬度、海拔高度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天气,是天空中的

7、云量的多少。根据图中月份和各月的日照时数,容易判断 7 月份出现低谷。结合季风气候区的特点,不难判断是云量。根据材料中概念,图中表示数值是实际日照时数,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 月份的春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即每天日照 12 小时,可以计算出理论日照时数,进而求出百分数。5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 热量【答案】9、C 10、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山 地垂直自然带差异 及主要原因,

8、读图分析能力。【名师点睛】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浪费时间,提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 和水分。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6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 1 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9、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11、D 12、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等。【名师点睛】利用经纬网定位,是一项基本能力。利用好材料中的图文知识,是做题的技巧。学生可以做简图,标注出各点,然后可以直观判断走向。要注意材 料中一句话,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成因。13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 ,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7【考点定位】

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分析与掌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对诸子思想特点的认识与掌握。依据所学分析选项, “兼爱尚贤”是墨家的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以民为本”是儒家的主张,体现了题干内容“人无于水监(照镜子) ,当于民监”的要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张。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的地方管理【

11、名师点睛】本题从古代地方管理的角度设计题目,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区分地方管理与地方监察的不同及其联系。本题考查的是为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联系唐宋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其他有效措施,如宋代的重用文官等,综合分析认识其意义。15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答案】B8【解析】【考点定位

12、】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文明史观 【名师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发展进程及特点的分析与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全面的观点分析认识近代以来的中西关系。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一些历史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史观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等常用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 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

13、举例明之。 ”【答案】A【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紧扣题干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 ,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性质分析解答此题。学生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每一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由此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研究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这与题目的要求正好吻 合。917图 5 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C 俄国 D 日本【答案】

14、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日本的侵华日本在华势力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 1871 年至 1921 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一是 1881 年,一是 1911 年。 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解答。181925 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 928 年 9 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

15、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 年”与“1928 年” ,国共合10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 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 是北伐战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C 符合题意,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放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D 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 1934 年 10 月。所以应选 C。【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认识【名师点睛】本题以国共关系为主旨、以中俄关系为契入点设计了本道题目,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将国共关系及中苏关系的相关内容相结合,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分析认识 20 世纪 20、30 年代国共关系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主要在于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中苏关系、国共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